鼓楼、大歌、花桥,藏在黔东南群山中的侗族第一寨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早上六点多,嘎吱的木门声将我从肇兴侗寨的甜梦中唤醒,看日出是旅者的极致诱惑,无法抵挡。寨子的街头,卖菜地摊、剁肉的案板、做早点的小摊都已摆上,早起人们的劳作打破了清晨的沉寂。有着古代纹饰图案的路面,像铺了一条巨大的地毯,延伸至寨子的深处,像通向未知的密地,将想象引向了的过去。

徒步到半山观景平台,没有等来期待的日出,一览肇兴侗寨的全景,却也震撼人心。两山之间,黛色的瓦,棕色的木屋,吊脚楼层台累榭,延绵到山沟远处。风雨桥横跨溪流之上,鼓楼点缀其中,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朵朵云彩,彷佛是天空的露出云海的山岚,平添了无穷的神秘感,薄雾萦绕着肇兴侗寨,簇拥着宁静与祥和,只需一瞥,时间都为之静止。

烤肉的香味弥漫街头,糯米包烤肉让人驻足。一片片肥瘦兼备的土猪肉,在炭火上裹在吱吱冒油,剪成几块,放入蒸熟的糯米中,加点碎碎的肉末腌菜、辣椒酱等料,揉成团,十块钱,可抵挡一上午的饥饿。寨子菜市场就在路边,血皮菜、辣椒苗、折耳根、天麻、姬松茸、灵芝,灰树花,鸡枞菌,能感受到野菜等山珍的自然香气。在肇兴侗寨吃一顿地道的特色美食,除了酸汤鱼、牛瘪,油茶,还有烤鱼、酸肉、红酸米粉、腊肉笋干、臭豆腐、菌子鸡汤。

游肇兴侗寨,当地人必提侗族“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但一进侗寨,先被鼓楼所吸引。杉木打造,独特的飞檐、斗拱和榫卯结构,鼓楼木构建造技艺被列为”非遗“。鼓楼叫“堂瓦”,类似汉族的祠堂,侗族人在此祭祖、议事、办婚丧、迎宾客。肇兴侗寨侗族人对外都姓陆,但分五个房族,称为“团”,各建一个鼓楼,从寨子最里面往外分别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团的鼓楼。

拍鼓楼最佳也许是白天,但观赏鼓楼夜间别有韵味;白天的鼓楼彰显古朴,夜晚的鼓楼更显奢华。夜深,鼓楼里依然有人围着火塘,一起看电视,抽烟、嗑瓜子、聊天。参与当地人的“摆龙门阵”,他们说鼓楼最早建于明清时期,后来多有毁损,不断维修、重建,寨子最大的一次翻新,是在八十年代,也有几十年了。十六年前,肇兴侗寨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当地人说疫情前常有外国游客来旅游,住的时间还挺长的。

夜游侗寨,看鼓楼少不了看风雨桥,每个鼓楼边,总有一座风雨桥。风雨桥本叫做“花桥”,侗族青年男女喜欢在桥上对歌,寻心爱的人,传说掌管生育的神仙叫“花婆”,故叫花桥,日常为人们休息、避风雨之用,也称风雨桥。寨子中央有一条像龙的溪流穿越整个村寨,当年人们逐水草而居,侗寨的兴建,也是如此。看风雨桥,拍摄吊脚楼,顺着寨中的溪流走,保证一个都不会少。

走到最上游的“仁团鼓楼”,“仁团花桥”就在右边,在花桥上回望,溪流两旁的吊脚楼尽收眼底。行至“义团花桥”,它边上有座行车的桥,近距离观赏颇佳。桥顶飞檐之上,双龙拱塔,瓦檐条上画着水木花鸟,桥里挂着当地人晾晒的菜,一扎扎挂成一串,菜干味散发着人间烟火气息。走过“义团花桥”,是“义团鼓楼”,过去就是戏台。寨子这一带有着都市的繁华,餐馆、咖啡馆和酒吧密布,歌手弹唱着民谣,歌声或不羁或落寞,触动独行旅人的心。

夜游前,当地人建议先去听“侗族大歌”。侗族语言没有文字,大歌只能口传心授,已有2500年的传承。过去唱大歌都在鼓楼、花桥下,除大歌之外,还有山歌、流水情歌、琵琶歌、木叶歌、牛腿情歌等,现在日常是文艺演唱,大歌一样原汁原味。“嘎嘛”的缠绵抒情,“嘎锁”吟咏自然的气势,“嘎项”的节奏,“嘎锦”的舒缓低沉,大歌用四种形式,叙述着侗族的爱情、自然、狩猎、耕作和族人的故事。即使不理解歌曲中侗族的歌词,但丰富、饱满的曲调,质朴的演唱,和谐的多声部,激动心弦。

“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合唱。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多声部演唱十分复杂,要有高度的协调和默契,将不同声部的完美融合,需要经常一起练习。演唱大歌的都是侗族年轻人,演唱者陆兴凡说,长期在长辈教导训练下,学会了唱大歌,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演唱。侗族歌师吴品仙老人是国家级传承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本土歌手,甚至培养了国外的大歌歌手。

非周末的肇兴侗寨,游人不多,两位女孩在服装店门前,拿着蜡染的丝巾在比试。本地侗族女性的服饰绣图案,以青、蓝、紫为主,男性服饰朴素简单,未婚男子还要以金鸡羽插鬏。侗族服饰多采用手工制作,使用刺绣、织锦、染色等技术,带着浓郁的侗族艺术气息,即使是街头的小礼品、手信都不同于其他旅行地。游览肇兴侗寨,可以参加侗族服饰秀和手工制作,不少小店都能提供这项文化体验。

有家服装店采用本土的面料,款式剪裁更现代,门前写着原创设计,好奇进去看了看,店主还破例让我拍照。有别于其他服装店,那些店的服饰适合穿着拍照,而这些更容易成为人们的日常穿戴。侗族的创新服饰既保持了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合了现代的设计与表现形式,利于侗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跟当地人聊天得知,在信团鼓楼有侗寨最老的民居。两层楼的木屋,门前有个水塘,正在鼓楼之下。老屋的主人叫陆应华,居住的是第四代人,他说房子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跨过老陆家的门槛,发现门槛平直的木头已被磨成了弧形,经过多少人次的进出,才能踏出如此大弧度?

老陆说他家有根木柱是最老的,当年建房装上就没有动过,其他不少破败的地方经过了修补。踏上吱吱作响的木楼梯,上到二楼,视野开阔,能见到鼓楼的一角,当年一定也是不错的人家,如今令人唏嘘。理想与现实总是彼此的敌人,作为游客,想着要保留古老的东西,而作为住家,一定想着拆了建新房,要达到二者的平衡,唯有文物保护的资金与力量。

在寨门入口不远处,溪流形成一个S型的大回湾,碧水波澜不惊。岸边的水车、鼓楼和吊脚楼倒映在水中,展示着强烈的侗族传统文化符号,引得游人在此拍个不停。逆溪流而上,走到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它是侗族丰富文化底蕴的见证。从独特的侗语,到复杂的刺绣作品到精美的银首饰,以及各种传统习俗与节日和仪式,体现了侗族人对自然的崇敬。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最值得参与的文化体验。初一到初七的祭萨节,三月初三的花炮节,三月十五的摔跤节,谷雨时节的谷雨节,八月十五的芦笙节,九月至腊月的斗牛节,十一月初一到初三的侗年,春节到初六的拾官人等等。想拍侗寨最壮观的场景,看侗族人最华丽的侗族服饰,别错过这些节日盛典。

肇兴侗寨早晚宁静,竟然听不到鸡鸣犬吠之声,也许是在负氧离子的空气中睡得深沉,也许真的连动物都不再躁动,仿佛回到了自然的怀抱。离开肇兴侗寨,有一丝不舍。“歌窝”的韵律,吊脚楼温暖的灯火,侗寨的淡淡炊烟。生活简单,却多了难得的平和时刻和少有的宁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