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经意间,日本动漫大师手塚治虫已经过世三十年。1989年2月9日,手塚先生因胃癌在画桌上逝世,他逝世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一支铅笔”。 可以说,他对动漫的热爱,的确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手冢治虫
提到手塚治虫的作品,《铁臂阿童木》当然首屈一指。1963年,日本首部自产TV动画《铁臂阿童木》播映,获得高收视率,这也是我国较早引进的一部动画片。但他的另一部作品,曾经以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成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诸多电视台竞相播放的热门动画片。这就是27集的《小飞龙》。
之所以说这个名字莫名其妙,是因为它与日文原名“海のトリトン”与动画剧情都完全没有关系,我国台湾地区将其翻译做《海王子》(香港翻做《海力童》),或可备一说(为了尊重记忆,以下均称《小飞龙》)。它作为漫画诞生于1969年,距离现在也有整整半个世纪了。《小飞龙》是手冢治虫创作的日本第一部正统西式奇幻漫画,也是第一部公认有深度的动画原著。根据漫画所改编的电视动画《小飞龙》(1972年播出)是被誉为日本动画界“鬼才”导演富野由悠季第一部执导的处女作,拥有“日本现代动画原点”的响亮称号。
《小飞龙》漫画
对于当年的中国观众而言,《小飞龙》称得上是一部前所未见的海洋动物动画片。片中的故事背景是大海,除了主人公,有着一头绿发异貌的“飞龙族”勇敢少年“阿忠”算是正常人类形象,其他角色几乎有着动物的渊源。譬如“阿忠”的伴侣,同属“飞龙族”的“妮妮”是条“人鱼”,“阿忠”的“坐骑”露卡是一条白色海豚,至于其他“阿忠”的朋友,不是海龟就是海豹。至于反派(“波顿族”)一方,更是由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组成,令人大开眼界。里面包括粉红色的水母、海马、青蛙、海象、鲨鱼、巨型的章鱼与鮟鱇鱼乃至早已在现实中消亡的蛇颈龙和鱼龙……这些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几乎成为吸引当年的小观众们“追剧”的动力之一,毕竟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海洋馆”。
《小飞龙》剧照
更吸引观众的是《小飞龙》的剧情。英勇的绿发少年骑着白海豚露卡;“小萝莉”美人鱼妮妮任性娇气;海豚三兄弟耍宝搞笑;负责通信的水母老是用触手一边敲着海底岩石,一边嚷嚷着:“阿忠来了!阿忠来了”;各种各样的海洋怪兽面目狰狞,以“干尽坏事为己任”……这些个性鲜明生动的角色以广阔无边的蓝色大海为舞台,上演了一个肩负历史使命的少年复仇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说和中国动画中的哪吒故事、沉香故事、岳飞故事、杨家将故事等几乎“一脉相承”,和美国的《狮子王》几乎如出一辙。手冢治虫的灵感可能来自古代欧洲的“亚特兰蒂斯”传说。5000多年前的大西洋上有一块叫做“亚特兰蒂斯”的大陆上的人类建立了高度的文明。某天,亚特兰蒂斯大陆神秘地沉没在了大西洋中。亚特兰蒂斯人“飞龙族”的末裔被托付给了白海豚露卡,露卡将这个小男孩送到了一个日本小渔村附近悬崖下的山洞里,小男孩被一个渔夫发现并收养。13年后,这个小男孩长成为一个天生绿发,具有人类勇气跟智慧的少年,被起名为“阿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当年的“飞龙族”建造了带有神力或者说巨大能量的普西顿神像,并且将大陆上的另一个民族“波顿族”作为献给神像的祭祀品。波顿族不断反抗“飞龙族”的统治,并利用普西顿神像的巨大能量发动了大规模的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使亚特兰蒂斯大陆沉入海底,摧毁了“飞龙族”建立的亚特兰蒂斯文明。虽然这个时候“飞龙族”已经打造出了可以与普西顿神像抗衡的另一个神器——“飞龙神剑”,但为时已晚。“飞龙族”的末裔阿忠遭到“波顿族”派出怪兽追杀,阿忠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在露卡等众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帮助之下,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杀回大西洋亚特兰蒂斯的旧址,最终摧毁了“波顿族”能量的来源普西顿神像,毁灭了整个波顿族,为自己的民族报仇雪恨。
从误解、责任、逃避到接受命运的安排,去报国仇家恨,消灭敌人,这样的故事令一代少年热血沸腾。阿忠抽出飞龙神剑冲向敌人大喊“飞龙神剑,大放光芒”,人挡杀人,魔挡杀魔,战无不胜,所向无敌的场景也被当年的小学生们在校园里无数次“重现”。按现在的眼光看,这部动画片和中国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和《哪吒闹海》一样可以称为充斥着“暴力”元素。更有甚者,与稍后播出的《圣斗士星矢》里打不死的“五小强”不同,《小飞龙》中的正义一方付出了不少牺牲;至于反派一方更是全灭,诸多杂兵在“飞龙神剑”下一剑毙命自不待言,就连“波顿族”的大将们也都下场悲惨;譬如担任北太平洋司令官的“海魔女”杜莎由于与小飞龙决斗失败,不得不照族规驾驭银鲛投身于海底火山谢罪自尽。而管辖南太平洋的司令官“布列斯(形象是一条人形鲨鱼)”也因为未能在时限内捉到小飞龙,被波顿王派来督促的海马射出毒针身亡。除此之外,片中还不止一次出现了人体骷髅的画面,至于“幽灵船上的吸血鬼”一集(第9集)更是堪称恐怖至极,无论是那艘客船上的人因为听了吸血鬼的歌声而像木偶一般地搭上通板自动走入幽灵船被吸血鬼吸血杀死,还是之后丑陋的老太婆从吸血鬼真身再到丑陋老太婆的变身,毫无疑问地给小观众们留下了“童年阴影”。
“海魔女”杜莎
布列斯
但这偏偏就是手冢治虫的风格。他创作的《怪医秦博士》中的病患常常承受刀割肢解之痛。《告知阿杜鲁夫》中峠草平也遭遇了盖世太保的刑讯逼供,奄奄一息。可以说,手塚治虫的漫画并不避讳暴力:杀人、断肢、刑讯甚至奸淫。这些残酷的表现使他的漫画有时候看起来触目惊心。
只不过,这个看起来触目惊心的“阿忠打怪兽”复仇故事却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结尾。原来,所谓的反派“波顿族”其实一开始是“飞龙族”暴政的受害者,作为祭神的牺牲品,一小部分“波顿族”在普西顿神像的神力幸存了下来,躲在海底苟延残喘。他们反抗“飞龙族”的统治,毁灭阿特兰蒂斯的目的也是为了自身民族的解放。甚至那些怪兽也是“波顿族”利用普西顿神像的神力,将很多动物或者人类变成自己的爪牙。最后阿忠毁灭了普西顿神像,自然也就毁灭了最后的“波顿族”的庇护所……
在动画片的最后,在目睹了“波顿族”的彻底灭亡之后,阿忠和妮妮,与白海豚露卡等众海豚一起“踏上新的旅行”。这个显得有些戛然而止的结尾实在是让当年的小观众心生狐疑:到底怎么回事?阿忠不是“好人”吗,怎么“飞龙族”干过这么多“坏事”?“波顿族”是受害者啊,那怎么追杀“阿忠”时显得如此凶残?
当年的《小飞龙》卡通书
这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观众不知道,动画片中的这一结局其实还算是比较“阳光”的。在手冢治虫的漫画版里,阿忠对这个无法区分正义与邪恶的结局感到挣扎,最后郁郁回到那个日本的小渔村。整部漫画的收尾部分,“海王子”战败了千百年的宿敌,最后反而与人类再度对抗。手冢治虫在此时再度将人性中的丑陋一面表露无遗。最终阿忠还是牺牲了,孩子们则延续他的血脉继续保卫海洋,这个带有几分悲剧色彩的结局较之大团圆更令人印象深刻。看过手塚治虫漫画的人都会发现,悲剧是手塚治虫漫画的主要基调。在他的漫画作品中,生命之所以有尊严,是因为它遭遇了倾轧、践踏、蹂躏,仍然顽强不屈、努力地活下去。
为什么手冢治虫会设计这样一个绝对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恐怕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17岁的手塚治虫考取了大阪医学部。那一年的大阪多次受到美军的大空袭。“一路上,在烧得倒塌的房屋边,可以看到很多尸体。有的已经被烧焦了,分不清是男是女。淀川的堤防边,趴着死去的牛。当然也是被烧死的,发出难闻的味道。” 正如手冢治虫后来在自传中所说:“那个体验(指见到大阪空袭后的夜景)对我而言真的是非常震撼,只要我一创作,那样的感慨(指‘能活着真好’的感慨)就不知不觉地出现在作品中。”
在这场战争中九死一生的手冢治虫,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痛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因此他的作品经常表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担忧。《小飞龙》漫画里就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总是有战争,就算有和平也是虚伪的和平……所以人类永远在死亡的阴影下”。正是因为手冢治虫彻底反对战争,所以《小飞龙》中的战争才毫无正义可言:“飞龙族”压迫“波顿族”是不合理的;“波顿族”追杀阿忠是不合理的;“阿忠打怪兽”呢?同样也就谈不上绝对正义了。
当年的《小飞龙》小画片
与反对战争同样存在的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赞叹,以及对践踏生命行为的痛恨。在手冢治虫的其他作品中,《森林大帝》里狮王雷欧为了让科学家朋友希盖安然走出暴风雪,牺牲了自己。雷欧虽然死了,它的儿子却将他的血脉延续了下去。在《火鸟》里,为了狩猎能使人永生的火鸟,愚图和比奈久夫妇被困在谷底几十年,最后他们的大儿子终于爬出了谷底,回归到广阔的世界中去……此类例子在手塚的漫画作品中常见不鲜,在他看来,对生的渴求是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的权利——在《小飞龙》中,无论是“飞龙族”还是“波顿族”,乃至普普通通的海洋生物,都应当如此。
但这个凝重的主体,对于当年的中国小观众而言的确太过深奥了。所以,《小飞龙》在脑海中留存至今的印象,仍旧只是“阿忠”潇洒地骑在白海豚上,拔出“飞龙神剑”,冲向敌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