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重庆市已有12023个小区实现撤桶并点

今日(12日),市城市管理局召开2021年上半年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闻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212个镇街、622万户居民,覆盖率86%,其中,中心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已有12023个小区实现撤桶并点。

▲新闻通报会现场

垃圾分类示范成效日益显著

市城市管理局介绍,今年,按照《重庆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深度覆盖工作,按照有设施设备、有管理机制、有宣传发动“三有"标准,中心城区组织开展“清零行动”,其他区县加快推进全覆盖。

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212个镇街、622万户居民,覆盖率86%,其中,中心城区覆盖114个镇街、375.4万户居民,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有序推进撤桶并点,目前,全市已有12023个小区实现撤桶并点,占比76.95%,其中,渝北区、两江新区、梁平区、秀山县等6个区县楼层撤桶率达100%。撤桶后续管理工作也随之加强,重点开展值桶、净桶、翻桶“三桶”行动,垃圾投放高峰期桶边安排专人值守劝导,加强投放环节垃圾收集和清扫清运,将查看分类实效纳入第三方评估、“马路办公”等重要内容,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

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在各区县城市建成区内212个镇街开展城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在2919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拉圾分类示范村建设。

▲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引导居民从趣味活动中学分类知识

三年多努力换来“两降一升”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中心城区平均每天分出厨余垃圾(含餐厨)3200余吨、可回收物1700余吨,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过36%。

具体讲,有三个数据最能体现工作成效,即“两降一升”:一是餐厨垃圾产生量增幅逐年降低。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源头减量,陆续推行“光盘行动”“分餐制“小份菜”“净菜上市”等措施后,中心城区2021年上半年餐厨垃圾量较2020年下半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餐厨垃圾量无可对比性)减少26吨/日,降幅为1.5%,实现负增长(2020年下半年较2019年增长38吨/日,增幅为2.2%)。

二是其他垃圾量逐年降低。中心城区2021年上半年其他垃圾量较2020年减少175吨/日,降幅为2.1%;2020年较2019年减少150吨/日,降幅为1.7%。

三是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明显提升。去年下半年,中心城区家庭厨余垃圾处置设施调试投运。目前,中心城区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已突破1200吨/日,较去年底增加410吨/日,增幅为51.3%。

▲分类志愿者在分类垃圾

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日趋完善

上半年,各区县根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需要,新增专用运输车辆301辆,全市分类运输车辆已达3800余辆,其中,中心城区1800余辆,分类达标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运输。

中心城区夏家坝、走马和界石3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分类转运能力提升至1.3 万吨/日,满足生活垃圾转运需求。

推广使用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分类运输效率,目前,已覆盖小区(商户)1.8万个。

各区县近年先后新建(新设)或改造垃圾投放点(含集中投放厢房)2.4万个、“两网融合”点2358个。

南岸区积极建设家庭厨余垃圾收运接驳点,解决部分小区收运设施落地难问题;渝中区投入使用首个带“九大件”的集中投放点,完善设施功能;渝北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针对社区老人推出可回收物预约上门回收定制化服务;璧山区建设完成近30个垃圾分类收集厢房;荣昌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定时定点上门回收。

▲渝中区虎头岩协信云栖谷小区打造的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在做好环卫设施补短板工作方面,今年,制定出台《重庆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和资源化处理实施方案》,正在编制《重庆市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2020-2035年)》,目前已启动铜梁、武隆、秀山、綦江、黔江、合川、垫江7座垃圾焚烧厂和涪陵、潼南、忠县、垫江4座厨余厂。目前,全市共建成投运59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处置能力2.9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理。

下一步,将推动重庆市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完善法规标准。推动《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和《重庆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并完善一批配套标准政策文件。二是健全分类体系。围绕“全市2025年底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目标,重点加快中心城区以外区县垃圾焚烧设施和厨余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三是深入组织发动。全方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促进居民习惯养成。

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文/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