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内门洋行职员】卜内门洋行 (Brunner Mond (UK) Limited)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化学工业公司,曾长期垄断中国化工市场。1873年作为一家合伙企业由约翰·布伦纳与路德维希·蒙德组建。1874年开始生产纯碱。1881年改为有限公司。1926年,并入了新组建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 (ICI)。
【卜内门洋行职员】1899年4月,卜内门公司派来中国的代表与李德立(1886年来华的英国传教士)在镇江会面。这次会面非常顺利,李德立立即加入公司,成为公司在中国的总代表,他一手创办了主营该公司业务的卜内门洋行。他和当时的风云人物袁世凯、伍廷芳、唐绍仪等人都有过密切交往。
【卜内门公司大楼】卜内门洋行始建于1922年,占地面积676平房米,总建筑面积为4636平方米,由格雷姆·布朗和温格洛夫共同设计完成。大楼坐西朝东,平面为正方形,主要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主立面外观是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
【卜内门公司大楼内景】大楼整体外墙采用青水泥进行水刷制成仿石墙面,底层外墙采用大块石砌方柱。大楼正门外墙为石砌券形拱门造型,大门使用的是古铜色铁门。
【卜内门洋行职员】在三楼和五楼的柱子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浮雕。柱的上方是一个希腊三角形屋顶浮雕。在第六檐下是传统的狮子雕像滚动绣球。这些雕塑和柱子是用水泥制成的,体积很大。第六层和第七层的中间部分是凹的。
【卜内门公司大楼办公区】起初,李德立采用了门对门的营销方法。他曾经让人担着洋碱,自己跟随从旁介绍产品,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从而让人们相信产品。随着中国化工产品市场的扩大,李德立洋行的生意也逐渐兴隆。
【卜内门洋行的中国后勤工】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是进口,经营范围广泛,包括化学品和药品等等。除了经营自己的产品外,它还为十几个国家代理产品业务。洋行的出口业务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本土的植物油、鸡蛋、樟脑、薄荷、矿砂等。
【卜内门公司大楼外的小吃摊】1920年,李德立和妻子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准备颐养天年。一次,他与澳洲总理会面,他在中国的经历和威望打动了总理,总理力邀其出山。1921年3月,李德立被任命为澳大利亚驻华贸易专员。他5月在上海就职,1923年离职。
【卜内门洋行职员】卜内门公司一度在上海、天津、香港、广州、厦门、汕头、福州、汉口、重庆、大连、青岛、哈尔滨等城市开设分公司。二十年代中期,公司合并成立了ICI集团,但出于对中国市场的尊重,它们在中国的业务仍然使用“卜内门”这个词。
【卜内门公司大楼】太平洋战争于1941年爆发。作为一家英国企业,该公司及其资产被日本军队征用。战后,公司在中国恢复了业务。1949年上海解放,由于业务萎缩,公司退出了中国市场。五十年代,该建筑被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使用,更名为储运大厦。再后,上海新华书店发行所进驻该楼。【上海,1937年。摄影:查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