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 | 反时尚的孤独艺术家

生于北方,对于寒冷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只是去年冬天飞往日本,却平生第一次觉得冬天也没那么冷!此刻若不是被封印在软和的羽绒被里,思绪尚能自如流动,可能要冻结去北海道打个卡的豪言壮语。

不过假期在西西弗无意中看了山本耀司这位大家的自传后,对日本有了更多探索的兴趣,所以我决定即使再怕冷,北海道也还是要去的,东京/京都/大阪也要再次细细品玩。

今天就来聊一聊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其人,带你认识一位内心独立反叛,酷到让年轻一辈咂舌的大家。这位向来与社会意见相左的设计师表示,他只是“尽量身无长物”地在生活,季复一季地重复着他的“赌徒的生涯”,耐心等待着“神启般的狂喜”再次降临在他的伸展台上。

从我的视角来看,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服装风格定位一向傻傻分不清楚,这在早年两人合作巴黎时装周的伊始,更是不被外人区分伯仲。看一些外媒采访时,山本先生本人也答不出个所以然,但很明确的一点是,可以同川久保玲共赴巴黎,多次合作,势必是从内心对川久保玲带着欣赏和肯定的,那么亦师亦友的同业之间也就无需辩出个子丑寅卯。

山本一直坚称自己是艺术家,跨界时尚、音乐、商业等多维领域。在他看来时尚是艺术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极好的载体呈现,非要将时尚归为不入流的艺术,是眼界格局狭隘的体现。

坚持发声,向社会传递信息,是一名艺术家必尽的职责之一,做衣服的初衷是为了“反时尚”,证明“我在思考”。

山本出生于远离东京的城市,因为父亲战死而随母亲去往东京,在歌舞伎町一条街的地方长大,对于摇曳生姿的女性形象有着天然的复杂和排斥情绪。

童年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山本的设计中几乎从来不会出现紧身衣和高跟鞋的单品,而宽宽大大的以黑色为代表的服装,则是山本对于“窥探”和“遐想”的另一种解读。

刻意模糊性别界限,因为他觉得女人最性感的时刻便是工作当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女装不强调女性线条,将身体隐藏于布料之中,有着男性化的硬朗,而男装有着女性化的柔美,不受拘束前卫率性,喜欢大量使用裙摆,这自然是童年记忆里的意象深刻影响了他的美学观念。

某次在北京的采访中,山本娓娓道来:“在这个世界上,说句实话,我是十分不幸的。我是战争寡妇的儿子,从小家里很穷,所以我始终不能很好地融入这世界。尤其在小时候,我总有一种反抗的劲头。如果没有通过事业来获得成功的话,我想也只能靠犯罪来排遣了。如果不做设计师,我会选择什么职业?我想⋯⋯画家?罪犯?”

山本的母亲叫富美,战乱结束后靠学习裁缝技艺维持生计。当时裁缝的社会地位极低,所以收入并不可观。富美需要经常夜以继日的赶工以换取微薄酬劳,山本深知生活艰辛,为了让母亲高兴,在学习上努力进取,23 岁时候他考上了日本久负盛名的庆应大学学习法律,读法律专业放在当时的日本虽然不及现在吃香,但肯定也比做一名裁缝体面很多。

1965年,大学毕业的山本去欧洲游历了4个月,回到日本后在帮母亲打理裁缝店期间,他产生了要做自己的品牌和设计的想法。随之不顾身边人反对,于1966年开始进入东京文化服装学院学习服装设计课程。

凭着出色的学习能力,1969 年山本拿下了学院两个重要奖项:装苑奖和远藤奖,这使得他在毕业时获得去巴黎学习一年的机会。1970 年,在巴黎完成学习的山本已经 27 岁,虽然他极度迷恋巴黎的文化氛围与自由气息,但因为在巴黎找工作时屡屡碰壁,最终在游历各国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先回日本发展。

随着母亲的富美裁缝店发展如日中上,山本也变的愈来愈忙,每日浸泡在女人堆里工作,对山本来说是件极度压抑的事情,更加让他想要开启自己的服装事业。1972 年山本伙同幼时同学兼好友,一起成立了服装设计工作室Y's,山本负责设计生产,好友负责渠道业务推广。

在设计的美学观念上,山本善于将西式建筑风格与日本传统服饰进行结合,所有的创新似乎都源于一种嫁接与混合的化学试验,他希望让服饰不仅是躯体的覆盖物,更成为穿着者、身体及设计师三者的交流枢纽。

无论何时,山本都在向民众传达一个想法:批量成衣其实比定制时装更加高级,制作难度更高。因为批量成衣没有客户的订单,没有个人尺寸,但是仍然能够使穿着的人显得合体美观。定制时装要量尺寸,经过两到三次修正,整件衣服完成甚至需要3 个月以上,这完全不符合时代潮流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山本设计的衣服样式大家基本没有见过,他喜欢在服装上进行破坏、涂抹、剥离、撕碎、不对称剪裁;运用缠绕、悬垂、层叠等方式来处理设计。这在当时的日本是很「先锋派」的理念,所以大家感觉从巴黎回来的山本似乎并没有使用西方设计的语言来处理自己的作品。

1976年,位于东京北青山的BellCommons大厦的第一家Y‘s专卖店开业,1977年,在大厦内举办了第一场时装发布会,轰动日本时尚圈。

1981年山本跟川久保玲相约在巴黎进行时装发布的处女秀,在东京田园竞技场举办售票发布会,到场观众约七千人。但巴黎首秀却并未被主流媒体接受,《女装日报》甚至在他和川久保玲的发布会照片上打上大叉,用日语写上“再见”,但是看秀的买手们却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些新奇有趣的成衣作品上。

一个人处在舆论中心时,其实就表示这人要火了,因为没有主流媒体会愿意浪费笔墨去叙述一个平淡无奇者,此时的山本已经 38 岁,他隐隐感觉到:自己要成名了。当大师地位尘埃落定后,再来回顾这个时期,他形容:「每一次去巴黎似乎都是为了吵架。」

1982年参加纽约时装周,1984年参加巴黎男装时装周,1985年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东京时装设计师协会,1989年参与拍摄《都市时装速记》,整个八十年代,山本都活跃于品牌推广上,将Y’s推上世界舞台并奠定其不可动摇的位置。

九十年代可谓是山本耀司的黄金年代,与知名导演北野武合作了众多影视剧服装设计,通过服装的呈现赋予角色以灵魂,在一次次的挑战和赞誉中,山本一举将同名品牌发展出多条生产线,囊括了男装、女装、运动装、体育用品、牛仔装、皮饰品、配件、香水、家饰品等。

一直忙于设计的山本耀司显然在管理公司事务上是乏力的,又或者是上天公平,没有将两种似乎对立的能力赋予一个人身上。商业是理性的,而设计与艺术更需要感性,所以 2009 年时候因为金融海啸,加上忽视公司管理,财政赤字等隐疾,山本耗尽心血建立的公司最终以负债 60 亿日元宣布破产。

那时的山本耀司考虑过隐退,但一想到一路支持他的纺织厂,以及众多公司员工都要等他发薪生活,他就知道身上背负的责任是很重大的,于是最后一家新的投资公司接手了山本的公司,并重新成立 Yohji Yamamoto 公司。虽然缩小规模,但并不影响山本耀司「继续出发」。

2011年有一个记者发问:「你根本没有获得成功,因为你没有发财。」山本的回应很平淡:「我想说,我的成功和你的不一样。对我来说,通过服装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是成功了。」

“好多人批评我,可是到了最后,我竟然获得了勋章(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勋章,1994 年),开始有人把我称作大师,于是我突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说到这里,如果你只知道山本是一位设计大师,就未免对于他的身份太知之甚少,除了设计师的角色,他还是一位音乐人、画家、诗人、空手道黑带选手,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音乐人身份。

初中时期山本就学习吉他并组建乐队,所以音乐在很早之前对他来说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候的山本很迷恋猫王,经常跑到朋友家里去听猫王,鲍勃·迪伦对他来说意义深刻,他感觉鲍勃·迪伦通过音乐对生命的理解带给他故乡的感觉。

在音乐风格上山本最喜欢摇滚,摇滚在他眼中是一种独立反叛的精神,所以不难理解他在时尚界的举措与音乐的喜爱似乎是一脉相承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山本就办过小范围的音乐演出,1991年到1998年期间,合计出版过四张专辑,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弹琴、编曲,进行创作。

在他看来,“天桥时装和流转的模特、夺目的灯光、布景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是音乐作为纽带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听见平时锐利愤懑的山本耀司被乐器淌出的旋律揉顺了性情,由呢喃吟唱道出自己对生活、性别或是社会的种种思考。

他的音乐很纯粹,没有多少华丽技巧可言,如他的服装一样不抢眼,但作为安抚心绪的背景乐正好打动人。如果说服装是山本的面子,音乐则是他最内里也最柔软的部分。

虽然他如此自嘲歌曲内容:“想说,要给你们看看很逊的山本耀司”,虽然音乐也仅作为他调剂主业的一部分,但自1999年受邀客串坂本龙一圣诞音乐会后,老爷子还于去年底在东京爵士殿堂Blue Note成功举办了两场自己的演唱会,整个艺文圈为之激动。

2020年,山本耀司的副业Y‘s咖啡落户成都,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地方虽有点远和偏,在新世纪环球中心1层,Y’s服装店后面,但也挡不住顾客朋友们去打卡消费。价格不贵,一杯咖啡50元以内,装修风格也是山本耀司主打的黑白极简风,非常适合拍照。

这一年,我们被困在原地太久了,或许来一杯够味的Y’s咖啡,在浓浓的咖啡香气中,让自己清醒迎接即将到来的2021,或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