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落户上海,安波福在其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进程中又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4月17日上午,安波福在2019上海车展发布会正式宣布将在上海嘉定建立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将其业界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及其配合移动出行应用的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市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主要致力于将安波福全球领先的L4级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进行主要针对中国市场环境的应用开发。安波福不仅将把其全球领先的包括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和软件、车联网技术、系统集成等全套L4级自动驾驶技术引入中国,还将培养和建立一支本土自动驾驶开发团队。
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博士(左三)、上海市嘉定区区长陆方舟(左四)、安波福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len De Vos(右三)、安波福安波福主动安全与用户体验部全球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王展(右一)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是继波士顿、新加坡、匹兹堡、拉斯维加斯后安波福在全球设立的第五家自动驾驶技术中心,也是亚洲的第二家自动驾驶技术中心。
作为安波福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的基地,上海嘉定拥有可供开展大规模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开发与测试活动的优越开发环境。2018年,位于嘉定的一条长11.1公里的公共道路被划为中国首批智能网联车测试区之一。
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博士(左三)、上海市嘉定区区长陆方舟(左四)、安波福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len De Vos(右三)、安波福安波福主动安全与用户体验部全球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王展(右一)
安波福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len De Vos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对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强有力的支持、以及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较高的接受度,使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在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很高兴能够将我们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建立本地自动驾驶开发实力。”
安波福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len De Vos
上海市嘉定区区长陆方舟指出:“我们很高兴安波福将其四级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落户在嘉定。自动驾驶技术及其商业应用是上海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嘉定将担负起上海乃至全国的示范责任。安波福的这一举措,将助力嘉定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的生态系统,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和促进整个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区长陆方舟
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博士表示:“在中国建立自动驾驶技术中心,再一次体现了安波福将全球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承诺。安波福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安波福在中国市场的技术研发水平,为我们在亚太区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面向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助力推动中国市场自动驾驶的技术开发进程和未来移动出行的发展。”
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博士
本届上海车展是安波福自2017年底从前身德尔福汽车公司分拆其动力总成业务更名独立后首次参加的中国大型车展。宣布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落户上海也是其进入中国市场26年后本土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安波福自199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已在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本土研发及生产布局,包括3个研发中心及20多个生产基地,其产品和技术涵盖主动安全、汽车互联及网络安全、用户体验、以及电气架构系统。目前,安波福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众多汽车平台,帮助平台实现一级与二级自动驾驶。
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落户上海对于安波福来说极其重要。De Vos亲临发布会现场,安波福无人驾驶工程副总裁、无人驾驶软件公司Ottomatika创始人(2013年创立后于2015年被安波福收购)韦峻青博士也从美国回到了上海,并将亲自负责建立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的研发团队。这些都表明了安波福正在进一步加大加深中国本土研发力度。安波福主动安全与用户体验部全球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王展更是在发布会前反复向我强调: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安波福将全面拥抱(fully committed)中国市场。
发布会前,我也有幸与De Vos进行了交流。
安波福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len De Vos
De Vos自2017年3月起担任安波福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并于当年11月被任命为安波福移动与服务部全球总裁。他主要负责领导发展汽车自动驾驶与互联技术,同时与非传统汽车行业客户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例如开发自动驾驶按需出行(AMoD)业务。作为公司首席技术官,他领导着安波福全球工程团队,包括遍布全球14个主要技术中心的16000多名技术人员。1992年加入德尔福后,他先后在电子与安全事业部担任过多个工程技术与管理职位,主要负责信息娱乐和用户体验业务。2012年,他被任命为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全球副总裁,负责工程技术开发,直至2017年3月被任命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对于安波福来说,De Vos基本上是公司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喉舌”,官方博客基本都由他来亲自“撰稿”。
De Vos告诉我,每年他都要来华多次,并几乎每个月都要在全球各地与杨晓明博士和王展等中国本土团队高层进行沟通。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落户上海对安波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举措,对他来说也意味着中美两国的往返会更加频繁。
De Vos表示,安波福非常期待在中国建立自动驾驶技术中心。中国消费者对创新技术的接受和拥抱无论是在车载娱乐系统,主动安全功能还是电动车等方面都远远快于其他国家。这正是让中国有可能引领自动驾驶的进化的一大因素。
“就自动驾驶来说,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在于消费者接受度高、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技术落地快、资本市场也很活跃。所以中国有机会在自动驾驶由部分辅助迈向高度辅助如从L2到L3再到L4的进程中脱颖而出实现技术更快速的落地。这当然要取决于政策法规的演变,但对安波福来说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机会,”对于中国能否引领自动驾驶的进化,De Vos如此回答我。
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现状,De Vos表示,安波福主动安全系统方面的业务尤其是L2级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业务正在飞速增长,来自中国市场的跨国和本土汽车制造商客户在这方面的业务增长迅猛,主要是消费者有需求有喜好,对主机厂来说也是高利润配置。
“无论是大众、宝马等跨国品牌还是江淮、吉利等中国本土品牌,他们对L2级别甚至是L3级别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需求都非常高,”他说。
4月17日,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博士与安波福安波福主动安全与用户体验部全球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王展在2019上海车展安波福展台与到访的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交流。
4月17日,安波福无人驾驶工程副总裁韦峻青博士在2019上海车展安波福展台向到访的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介绍安波福自动驾驶技术。
实际上,在2018年中国最畅销的15款车型中,有13款都装载了安波福技术及产品。
目前,安波福的ADAS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众多汽车平台,帮助平台实现L1、L2自动驾驶(驾驶辅助)。上汽通用的别克新GL8 配备了安波福驾驶辅助系统,帮助平台实现自适应巡航、紧急自动制动、车道保持、车道偏离警告、前向碰撞警告等主动安全的驾驶辅助功能。安波福还为广汽新能源刚刚上市的Aion S提供软、硬件,帮助车型实现车道保持、交通拥堵自动跟车、自适应巡航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
广汽新能源AION S
就本土化而言,De Vos表示,早在前身德尔福1993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开始实践“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
“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意识到,把美国和欧洲研发的产品拿到中国来销售这条路走不通。中国市场有独特的需求和机会,想要更好的服务于这个市场必须要依赖本土研发并融入到整个市场的结构里,”他说。“多年来很多跨国主机厂或供应商虽然在中国本土有本地运营机构,但最终的决策依然来自总部。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需要在中国实现独立运营。”
为了进一步支持中国市场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及市场应用环境的建设,安波福与中国企业、相关部门的合作,一直在持续、快速更新中。2017年4月,安波福公司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首次演示了其搭载“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CSLP)自动驾驶系统的L4级自动驾驶。
2017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安波福前身德尔福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首次演示了其搭载“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CSLP)自动驾驶系统的L4级自动驾驶。
去年9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安波福苏州技术中心内,安波福与中国电信也成立了联合5G V2E实验室。中国电信在安波福苏州研发中心设立了5G基站,为联合实验室提供必要的5G网络环境。安波福将充分应用其业界领先的车联网(V2E)专业知识,进行基于5G通讯环境的车与车通讯(V2V)、人车通讯(V2P)等系统的技术验证及测试。
安波福苏州技术中心
去年11月6日,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安波福与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就建设该园区智能网联测试区的战略合作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安波福将为智能互联网汽车在苏州当地的测试与车路协同提供全面支持,并推动与智能驾驶相关的产品开发设计及验证工作。
De Vos透露,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除了为本土研发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以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联合本土合作伙伴实现道路测试、车队运营甚至是公共商业运营。
“我们最终的意图是在本地实现商业化运营,在上海寻找本地网约车合作伙伴开展类似在拉斯维加斯与网约车公司Lyft合作进行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项目,”De Vos说。
2018年5月,安波福与美国网约车运营公司Lyft合作,在拉斯维加斯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个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项目。搭载安波福自动驾驶系统的自动驾驶汽车,加入了Lyft网约车网络,向公众提供出行服务。该项目是目前在美运营的最大商业化自动驾驶项目,自动驾驶区域已覆盖拉斯维加斯市及周边郊区的2100个站点。该项目已为乘客提供了4万次的出行服务,90%乘坐过安波福自动驾驶网约车的客人们,都表示愿意再次选择自动驾驶汽车出行。在满分为5分的乘客乘坐体验评级中,安波福获得了近乎完美的4.95分评级。
杨晓明博士在媒体群访中也表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近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快速进入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运行开发,凭借安波福在技术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根据中国特殊的交通环境,完善算法,并寻求跟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开发。
“如果看我们在美国的商业模式,我们是跟移动出行公司Lyft一起合作,提供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应用。在中国,我们也是向着这个目标奋斗,希望马上能够有用户可以真正用到自动驾驶。这相当于是建立一个自动驾驶移动出行的生态链一样。整车厂肯定是其中一个单元,移动出行公司或许也可能是其中的另一个单元。我们是一个系统的提供商,技术的提供商。”杨晓明博士说。
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博士
杨晓明博士透露,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的第一辆车已经到位,现在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之前,有更多车辆落地中国进行运营测试开发。
“我们需要马上拿到政府的许可,需要做路径规划测试,时间表非常短,我们今年有一个短期的4到6个月的计划,会有更多的自动驾驶汽车,今年下半年就会到位。”他说。“试运营主要是看政府牌照的发放,更重要的是跟合作伙伴协议的签署,我们需要一个平台,这个我们正在进行当中。”
安波福无人驾驶工程副总裁韦峻青博士
韦峻青博士对媒体表示,安波福的目标肯定是要把整套生态系统打通,包括移动出行的服务商,让这些车真正能跑起来。
“我们非常有信心的是,我们会通过核心技术、核心团队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研发能力,而不只是把运营拿到中国,把生产拿到中国,我们是要把研发与核心的技术也带入中国,重新培养团队,在中国,用中国本土最聪明的工程师,开发针对中国本土的产品。”他说。
韦峻青博士已经在美国有了多年带领团队作战的经验。自2015年以来,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建立了安波福匹兹堡的技术中心,拉斯维加斯客户体验和无人驾驶车队运营中心,建立了超过200人的研发团队,100辆车的L4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和测试平台,截至2018年底进行了超过一百万公里的公共道路测试和30000次无人驾驶出租车收费运营。他将带着一些核心能力来到上海,和本地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本土技术开发团队。
De Vos透露,明年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中心的团队规模预计能达到400到500人。
附:安波福自动驾驶运营测试及成就回溯
2015年1月:当时的德尔福首次发布了基于其业界领先的ADAS系统基础上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在拉斯维加斯的城市公共道路上成功展示。此后,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上突飞猛进,不断升级,每年都交出令行业瞩目的成绩单。
2015年3月:公司完成了横跨美国大陆最长距离的自动驾驶测试,行程近5000公里(3400英里),这一记录是彼时之最。整段路程中,汽车几乎全定位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进行。
2016年1月:公司推出了车车通讯(V2V)、车与基础设施通讯(V2I)、车与行人通讯(V2P)等“车联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E)的车辆通讯解决方案,并完美集成到自动驾驶系统中,成为首个在自动驾驶平台上集成V2X技术的公司,使自动驾驶汽车不仅能够“自己驾驶自己”,并且可以“开口”与红绿灯等周边设施通讯。
2016年8月:安波福被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选中,成为新加坡智慧城市项目的战略伙伴,开发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这也标志着安波福在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应用开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安波福还先后在波士顿、拉斯维加斯、德国等地开展了自动驾驶汽车共享出行项目的开发,是目前唯一在三大洲都有自动驾驶市场应用项目的公司。
2017年1月:公司与Mobileye(以色列的一家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共同演示了合作开发的“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系统”(CSLP),展示了在当时最复杂道路状况下的自动驾驶(包括与其它车辆和行人共享路面的城市公路、没有卫星信号的隧道、上下匝道及高速公路)。CLSP是业界首款一站式自动驾驶系统,可适用于多款整车平台上。也就是说,大部分整车制造商可以借助这套系统实现自动驾驶。
2018年5月:安波福与美国网约车服务商Lyft合作,在拉斯维加斯推出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成为全球首家推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公司。
安波福在自动驾驶技术及商业应用的开发成就,获得了行业广泛的认可。自2017年起,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推出全球自动驾驶实力排名,安波福公司连年名列前茅。该榜单的最新排名(2019)显示,安波福紧跟在谷歌Waymo、通用Cruise、福特等三巨头之后,名列第四。自2015年推出其第一个自动驾驶系统以来,安波福每年在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上突飞猛进,在匹兹堡、波士顿、拉斯维加斯、新加坡建立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其在全球范围内记录了超过100万英里(16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数据。先进自动驾驶系统所展现出智能、顺畅的表现,被媒体称为“老司机”,系统与车身的完美集成也使自动驾驶汽车与普通汽车在外观上几乎无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