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允许射杀跳伞的飞行员,却允许射杀伞兵?飞行员太值钱?

飞行员是一种高危职业,每次飞行都不知归途是生是死。飞行员在空中遇到险情时,是允许跳伞逃生的。在战场上有个一规定是不能攻击跳伞的飞行员,但伞兵是可以攻击的。美国101空降师有一句名言是:“伞兵死了活该”。伞兵在空中,毫无遮挡物护身,也没有还击之力,完全是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敌军射杀。但跳伞的飞行员,却不得射击,有人说可能是飞行员太“值钱”了,一名出色的飞行员的价值,可远不止一架飞机的钱。

其实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日内瓦公约》在1977年修订前,都没有明文公约规定禁止射杀敌方跳伞飞行员。在此之前都是不成文的约定而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确实有这样的惯例,不允许射杀敌方跳伞飞行员,但伞兵除外。是因为当时的飞机不具备战斗能力,多起到侦查作用,即使是交战中的飞行员空中偶遇都会打招呼问好。等到战斗机的出现,这种现象彻底消失。很多跳伞飞行员都成了敌军空中的活靶子。早在1923年,《空战规则草案》中有规定为:飞行员因空中遇难跳伞逃生降落时,不得对其进行射击。但也只是一个草案,并未正式发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签署。直到《日内瓦公约》的颁布,跳伞飞行员的安全才得以保护,其内容大致如下:从遇难战机上跳伞逃生的飞行员,在其降落过程中均不得攻击;如若飞行员降落至敌军领地范围内,是有机会选择投降的。但《日内瓦公约》中也明确表明伞兵不受条约保护。

之所以允许射杀伞兵,是因为伞兵身上都是携带武器,在空中虽然不能作战。但伞兵落地之后是会对敌军造成威胁的,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敌人,所以在空中一旦发现伞兵,固然不会放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