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到刘中的“创造双宝”

原标题《从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到刘中的“创造双宝”——写在科学发现‘大熊猫’与‘金丝猴’150周年前夕》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圣经 创世纪》第二章

意大利罗马城中的袖珍小国梵蒂冈,一座原本简单朴素的西斯廷教堂,却因承载着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丰碑而名扬天下。在长达四年又五个月的孤单岁月里,米开朗基罗回避了文艺复兴盛期的喧嚣浮华,只身一人,默默地将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热忱,挥洒在了教堂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两大壁画巨制中,凝结成为自己一生的荣耀。而《创造亚当》,无疑是整个《创世纪》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

null



《创造双宝》尺寸:244*122厘米

画种:中国画 作者:刘中

《创造亚当》展现了米开朗基罗超凡的灵感和想象力,亚当似乎刚从沉睡中醒来,全身赤裸,舒懒地斜倚着,年轻健硕的体魄充满着理想极致的美,暗喻人类作为存世的一个独立生命族群,初来乍到时所蕴育的无限生机。米开朗基罗把上帝将生命的灵魂吹向亚当这一情节略作发挥,改为上帝与亚当指尖相接。

亚当懵懂地侧头仰望上帝,上身微倾,目光中流露出渴求得到智慧和力量的神情。他左手正缓缓地伸向主神,去触碰那灌注他灵魂的上帝之手,生命的火花即将迸发最为壮丽的接续,完成创造人类生命最关键的一刻。在下一刹那,亚当就将摆脱昏沉与蒙昧,理性开始复苏,世界为之改变。创造亚当的传说,正是源于我们对生命的无限敬畏。

null


《创造双宝》局部

时空变幻至1869年的中国四川西部,雅安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一位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步履坚定的徒步行进至此。似乎是命运在冥冥之中的指引,这个法国人已如此接近必将轰动世界的神秘物种。在这里,他惊奇地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黑白熊”和“仰鼻猴”,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白熊”的标本随即被送往法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从此,“大熊猫”与“金丝猴”开始迎接全世界的注视,它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由此而引发的全球“熊猫热”已延续至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造就了秀色旖旎的“山水盆景”雅安,也造就了大熊猫、金丝猴这样神奇的生命。

null


《创造双宝》局部

在明年发现大熊猫和金丝猴1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画熊猫第一人”、雅安熊猫宣传大使刘中也用画笔创造出憨拙可爱的“双宝”。如同上帝与亚当那惊人的“一触”,斜卧山岗的金丝猴与空中飘然而至的大熊猫四目相视,眉眼中满是作为生命主体的从容与自信。它们心有灵犀地抬起手臂,在触手可及的咫尺之间呈现生命诞生那一刻的“惊心动魄”。远处蜂桶寨润泽华滋的山色则表达着中国传统山水图式和精神。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笔下娴熟灵动、中西浑融的水墨技法,就仿佛是上帝的指尖,在精细雕琢“双宝”之余,也将其注入了灵魂与生命,赋予人类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关照观者各自的内心,再现了造物的全部意义。

null


《创造双宝》局部

几百年来,曾有无数作品不约而同地对《创造亚当》予以各种转换和解构,使这件经典之作早已衍生为文化符号。而刘中的《创造双宝》则构思清奇,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中国独有、家喻户晓的动物形象重新演绎西方艺术经典,几分诙谐,几分童真,几分墨趣,述说着中国美术家的终极关怀,用“生命”的宏大叙事主题连接起人类的共有理想和共同命运。

null


《创造双宝》局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