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孙吴县满族的由来

来源 | 孙吴文史资料第二辑

作者丨吴引真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灿烂文化,勤劳勇敢的民族。满族这个民族在明朝叫女真族。努尔哈赤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争统一了女真,一六一六年即汗王位,国号大金,史学家称为后金,奠都盛京(沈阳)。他逝世后,由第四子皇大极即位,一六三六年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满族之称从这个时候起。沿江乡地处我县东北黑龙江边,离孙吴县城五十五公里。在五百七十六点二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满、达、回、蒙古及朝鲜六个民族的六千零七十六口動劳勇敢的人民。其中满族为六百七十五人,占全县满族的24%。在沿江县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满族人民是这里开拓的先驱。

定居考

孙吴县满族建村屯定居起源于一六八六年。那时,外兴安岭郁郁葱葱,黑龙江奔腾咆哮,江上战船密布,战马嘶鸣,大清康煕帝钦令第二次反击沙俄侵略攻打雅克萨的战斗打响了,清兵节节胜利,兵临城下,把雅克萨重重围住,正在这时,中俄两国政府谈判成功,签订“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在这次战斗中,满族官兵英男战斗,捍卫了祖国边境,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战斗结束后,大清康熙帝亲谕这些官兵驻守黑龙江,永戍边陲。这些官兵就是雅克萨战争中从吉林、宁古塔调来的一千八旗满族官兵。他们携带家属来黑龙江建屯定居,沿江乡的四季屯,大、小桦树林子,东、西霍尔漠津、哈达彦等屯就是在这个时期先后建立起来的。

由来说

早在公元一六八一年以前,沿江只有少数猎民出现在这里,一六四四年清入关以后,西北面的沙皇俄国成为我国北方唯一强大的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邻国。虎视眈眈、觊觎着黑龙江这块沃土良田。从一六四九年沙俄匪徒就一直野蛮残酷地骚扰我国北方边境,蚕食领土后入侵更加频繁,规模愈来愈大,掠夺烧杀愈演愈烈,“杀人如庥,毁城如墟”。在清圣祖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述:“向者罗萨无故犯边,搅我索伦、赫晢、飞呀喀,奇勒台诸部,不遑宁处,剽劫人口,抢掳村屯、夺貂皮、肆恶多端”。针对沙俄的侵略,各族人民奋起抵抗 同时大清政府也派兵反击。一六五五年大清政府就派明安达礼率师过黑龙江,以后虽多次用兵,但都是打了就走,边防照旧空虚。一六七一年沙俄匪徒在黑龙江东临江重占雅克萨,筑坚城戍楼作为屯兵据点,继续扩大侵略黑龙江沿岸,中俄两国矛盾进一步激化。

当时大清王朝正处于极盛时期。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平定南方三藩之乱后,更加注意北方势态。遂于一六八二年亲自到盛京谒陵,巡视了黑龙江松花江一带,清醒地认识到:罗刹搅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多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之地甚近,不速剪除,边陲不得安宁。大清政府为蠃得反击沙俄战争的胜利,提出了“建城戍边¨的方针。是年就命令副都统萨布素由吉林、宁古塔、乌喇等地征调了一千五百名满族官兵到黑龙江,造战船、运红衣大炮,建立黑龙江木城(老璦珲城)于江东和呼玛尔木城,与雅克萨相对峙。后来从吉林、宁古塔调来的八旗官兵,镌带家属,编为八旗十六佐,共一六六三户,七千五百九十二人,在黑龙江屯垦戍边,其中一部分就在沿江两岸。

满族的姓

满洲有佛满洲和伊彻满洲之分。“佛”,满语是旧的,指从吉林、宁古塔来的官兵,均属佛满洲。伊彻满洲是新的意思,新满洲是指后编入八旗的索伦部。满族原有自己的姓氏,大清王朝逊位以后就开始改满族姓为汉族姓。据爱辉县志所记载,沿江大、小桦树林、四季屯,哈达彦····,东、西霍尔漠津屯,小河等屯,如下姓氏后改姓,泥玛奇氏改杨姓,富察氏改富妵,吴子氏政关姓,觉罗氏改邵姓,恒奇勒氏改何姓,莫尔哲氏改孟姓,瓜尔住氏改关姓,蒙昆氏改莫姓,那拉氏改钱姓,萨古达氏改臧姓,宁古塔氏改宁姓,托阔罗氏改陶姓,葛哲勒氏改葛姓,杜库他氏改张姓,扣代氏改孔姓,何含里氏改何姓。满族姓氏多数来源于部落之名,也有以地名为姓,如:宁古塔氏、瓜尔佳氏、萨克达氏。有的则根据在社会中所处地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