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访华之际, 房宁: 揭开神秘古巴的“两个世界” | 文化纵横

✪ 房宁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吴婷(访) | 文化纵横新媒体

【导读】自G20峰会与APEC会议之后,中国迎来又一轮主场外交高峰,古巴、老挝、蒙古国等国元首将密集访华。作为西半球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与中国建交62年来,开展了大量合作。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而言,古巴仍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曾率团实地走访古巴,文化纵横新媒体近期采访房宁研究员,为我们揭开一个“美丽岛上的新世界”的面纱。

房宁认为,古巴社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一,它是一个没有通过工业化而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古巴的经济支柱是旅游、贸易和服务。其二,古巴是一个分化社会形成了“土披阶层”与“红披阶层”两大群体,后者占据社会的20%。追溯其原因,古巴经济社会的特殊性,首先源于美国对其长期封锁,其次计划经济也已无法满足古巴社会的发展需要。自2018年以来,古巴开启改革进程,政治上通过制度化的方法重新配置权力,经济上一方面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一方面推行价格双轨制。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更有古巴学者指出,古巴改革需要自己的“邓小平”。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古巴如何处理美古关系,如何处理中古关系,如何更好推动社会主义发展,这是摆在古巴执政党面前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而以上问题,也让社会各界对古巴元首的访华之旅抱有更多期待。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对房宁研究员的专访,原题为《古巴:美丽岛上的两个世界》。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在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充满着神秘色彩。外界好奇的是:这个国家正在发生怎样的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曾率团实地走访古巴。在本篇访谈中,他带来了对古巴的一手观察和思考。

一个古巴 两个世界

Q:2018年秋天你带着团队去古巴访问和交流,当时古巴新领导人上台,同时古巴宪法也着手重新修订,新一轮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能否先概括地谈谈古巴之行的印象和感受?

房宁:记得当年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鸽子》,歌词大意是“当我离开我可爱的故乡哈瓦那……”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的时候,许多人吃过古巴糖。古巴的英雄人物更不必多说,卡斯特罗、切·格瓦拉,他们历经千难万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些人在我们这代人心目中是永远的英雄。

我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传记《切·格瓦拉》

,印象特别深刻。这本书展现了切·格瓦拉灿烂而暂短的人生。在我去农村插队的时候,虽然当时已经没有太多的强制性,但我还是去了,心里想既然不能跟着切·格瓦拉去打游击,那就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去改天换地。我们这一代当中的不少人有着深深的古巴情结,认为古巴是一个革命的传奇,一个抗暴的传奇。

我是第一次到访古巴。毕竟今天的我已经不是50年前的那个少年,而是一个政治学者、拥有专业工作者的眼光和游历考察多国的经验。尤其是在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古巴肯定有着不同于普通游客或新闻记者感受和认知。在古巴,我们接触当地的同行和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们,通过他们我们对古巴有了更多的了解,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不少。

Q:有哪些具体的感受呢?

房宁:总的观感是有些出乎意料。古巴人口近千万,幅员近11万平方公里,是加勒比海上一个美丽的海岛。拿北京比,面积大约是北京的八倍,人口不到北京常住人口的二分之一。从古巴的幅员、人口资源、自然条件等方面看可谓得天独厚,古巴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普照、雨露滋润,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好非常富庶的地方。但现实中,古巴却十分落后,困难重重,人民生活艰辛。多数普通群众,尤其是城市居民,仍然处于温饱水平。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古巴农村人的生活条件要比城市人好。这与中国不同。

古巴是一个没有实现工业化而城市化国家,这是古巴最为特殊的地方。古巴的基本国情有两个75%,一是古巴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75%,二是古巴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75%。如此之高的城市化率,第二产业不足10%。古巴的工业极其落后。当地人讲,古巴是一个几乎没有工厂的国度。

古巴几乎所有的工业品都需要进口,比如玻璃、水泥、钢材等,这些统统不能生产。不要说汽车,汽车配件都生产不了。最令我吃惊的是古巴制糖业,虽然其粗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0%,但竟然不能生产高质量的白砂糖。古巴的经济支柱主要是旅游、贸易、服务。

从古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看,大多居民要靠计划供应体制维持生活,生活在温饱线上。但另一方面,少数人生活得非常好。古巴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社会。

从城市面貌上看,在我访问过的国家中古巴与印度最为相像,城市面貌、基础设施十分破旧。特别提一下古巴街道上的“老爷车”非常特别。哈瓦那街上跑着许多很古老的汽车,而且是“万国牌”,比如苏联、东欧、中国的车都有,只是十分老旧。革命前的美国轿车现在拿出来修一修当观光车,跑在大街上很别致,像好莱坞老电影中的镜头。古巴的公交车基本上是中国的宇通,也是非常老旧。古巴的道路,除了哈瓦那老城区市中心由于是世界文化遗产比较好之外,其它道路路况很差,古巴内地几乎去不了,交通完全没有保障。

当然,古巴与印度还是有区别的,就是古巴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城市居民凭本供应基本生活用品。具体来说,现在哈瓦那居民每人每凭证供应煤气、大米、芸豆、食用油、白糖、红糖、盐、挂面、咖啡、火柴、鸡肉、鸡蛋等十二项生活必需品。农村居民自给自足,生活相对好些。古巴人特别爱吃猪肉,但猪肉非常贵,不在计划供应之中,牛肉也不供应,牛奶两岁以下儿童有供应。肉类只有鸡肉,每人每月供应一块,或者是一个鸡腿,或者是一块鸡胸脯,鸡蛋每人每月5个。古巴居民供应最为充足的是糖,每人每月有14公斤,基本上吃不完。

总的来说,古巴城市居民的供应水平非常低,而且近些年越来越低,但古巴现在自由经济部分十分活跃,类似中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自由市场”上能买到充足的商品,只是价格奇高,同类商品,比如鸡蛋是计划供应的大约30倍,普通人买不起。

提到价格,古巴实行的是价格双轨制,货币双币制,这是古巴经济的另一大特点。古巴的货币叫披索,普通货币当地人称为“土披索”,即CUP。古巴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工薪阶层挣的是土披索。这些人薪资每月500-1200土披索,部级干部能拿到1200土披索。简单兑换的话,25土披索约换1美元左右,如果1美元折合人民币7块钱,500土披索大概是150-200人民币。也就是说,古巴体制内工薪阶层月收入折合人民币最多不到500块钱。古巴流通的另一种货币是所谓“红披索”,即CUC。这种货币是外汇兑换的,欧元1:1兑换红披索,美元汇率1.2:1。这种货币理论上讲是外汇券,但与当年中国改革初期的外汇券不同,中国当年外汇券只能在指定的外汇商店使用,而红披索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红披索与土披索兑换率是1:24。

当今的古巴社会可以分为两大阶层,挣土披索的“土披阶层”和挣红披索的“红披阶层”。计划体制内的居民是“土披族”,生活水平很低。而“红披族”收入很高,衣食无忧,他们的起步收入大约每月在500红披索以上。根据我们观察和测算,古巴的“土披”、“红披”两大阶层收入差距保守估计至少也要在20倍以上。

古巴现在居然也有自己的淘宝网,当地华人称“土淘宝”,上面网购到任何消费品,也能送到家。古巴有钱人的家中配的是全套美国、日本家用电器。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外就餐是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一个比较直观的观察点。在哈瓦那的餐厅里吃饭是很贵的。在美国纽约普通一餐每人大约10至15个美元就差不多了,而在哈瓦那则要花20至25个红披索,这差不多相当于“土披族”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了。

Q:挣红披索的古巴人比例大概是多少?

房宁:这个问题还待研究。据我们拉美所的同事讲,应该不少于20%。关于这一点从贫富居民居住区可以得到一些佐证。哈瓦那的贫富居住区的划分已经十分明显,居住在富裕阶层住宅区的居民大约有市民的五分之一以上。

Q:“红披族”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房宁:哈瓦那的“红披族”主要从事贸易、服务、旅游行业。可以这么说,在古巴如果想过好日子,就要与外国人打交道,最好还有个在美国的阔亲戚,那样就可以把美元寄回家。这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富裕起来的人通过个体经商,依靠工业、制造业富裕的方式不一样,因为古巴没有工业。

在古巴,服务生是热门行业,他们拿到的小费收入比教授工资都多。拿旅馆的清洁工来说,每收拾涉外宾馆的一个房间一般可以得到1美元小费。但即便如此,古巴的服务生非常高兴。具体算一下,一个服务生假如每天收拾5个房间,每天就能有5美元小费收入。

古巴的就业特点是全民充分就业,个人不充分就业——即一岗多人。古巴大多数就业岗位都是一岗多人,一般至少是两人。如果这样算下来,古巴涉外宾馆的清洁工一周上三天班,一个月工作10天左右。但即使这样算下来,涉外宾馆清洁工每月大概能有50美元的小费收入,折合土披索约1250元,这可是相当于古巴部长级干部的一月工资收入啊!这让我们想起中国80年代的民谚“开颅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当然能够干这类肥差人肯定会一定的背景。

古巴改革观察

Q:2018年7月份,古巴开始新一轮改革。你如何评价古巴此次改革?

房宁:古巴正在进行改革,但在古巴国内,叫“更新”。古巴在政治权力交接层面上的变革还算比较成功。古巴第一代领导人卡斯特罗掌握政权长达50多年,在古共八大上顺利完成交接。菲德尔·卡斯特罗已经去世,他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如今也退居二线,由革命之后成长起来的人,即以如今的国务委员会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为代表的新一茬领导人顺利和平地实现了权力交接,这对于古巴意义重大,也是政治文明的表现。古巴在政治体制层面上也做了改革。从改革措施来看,古巴此次改革强调政府作用,即行政权的作用。一般来说,行政机构更多需要面对现实问题。按照中国的经验,改革会让政府更加务实。从长远看,此次古巴政治体制改革也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组织层面三重意义上的准备,核心要义在于用制度化的方法重新配置权力。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都会强调法治。在社会主义国家,强调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在政治与经济、政权和人民之间提供一种可预期的关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社会积极性才有可能被调动起来。因此,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实质性含义和重要性之所在。法治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形成一种制约关系,给人民一个信号、一种规则,让人民产生正面和积极的预期,人民才能努力工作、投资置业。如今古巴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仅仅是开始,但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以上都是从规则层面去谈古巴改革,在具体政策层面:

第一,古巴允许私营个体经济,这犹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形,令人想到义乌当年的“四允许”。(编者注:“四允许”是指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中国当年打破了此前禁忌,首先,农民可以把家中自产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而在过去只能交给供销社。比如自己家的鸡蛋必须交给供销社,然后再买回去。其次,开始允许农民经商,意思是不仅仅可以拿自家的去卖,还可以去贩运。这种行为此前在中国叫投机倒把,绝对不允许。

如今古巴也一样,可以做生意,开餐馆,但目前古巴仅仅是允许个人办个体户,而非办工厂。现在古巴修改宪法,似乎对私人以及外国人投资办企业有所开放,但从宪法到法律,从法律到政策,从政策到实际,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还有一个细节,现在古巴人出国和当年中国人出国一样,可以带回国几个“大件”。现在“开口”虽小,但已经有人组织这样的贩运了,即出现了“提包族”。这种行为古巴政府是知道的,但默认允许了。这就是古巴“土淘宝网”的来历。

第二,古巴价格实行双轨制。古巴社会一直是计划配给经济,他们以户为单位,按照个人计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被称为“食品类供应证”(西班牙语翻译)的本子。中国之前也如此,最复杂的时候有粮食本、副食本等多种凭证。古巴居民供应证基本上保证了每个人能吃上饭,计划供应价格非常便宜,每人每月只需要10-15个土披索就能把供应证内的东西买齐,当然其中不包括肉、蛋、奶。

Q:那么如果人们想吃肉该怎办呢?

房宁:可以呀,那就要到市场上去买。古巴自由市场或称“红披索市场”上供应十分丰富,只是普通人买得起买不起的问题。顺便说一下,我在哈瓦那街面上居然看到小型美式超市CVS pharmacy的连锁店,可见古巴的“红披族”的购买力!

Q:去里面买东西的人多吗?

房宁:有呀。人们不用为开店的人操心,没有顾客肯定就关门了。Pharmacy以卖药品、日用品为主,也有少部分食品、饮料,与以食品为主的Seven—eleven小超市不一样。

总的来说,古巴是一个拥有两种价格,两种货币和两个市场的国家。一种是国有商店,另一种是新出现的商店,包括pharmacy和supermarket,也包括个体户的商店。在国有商店使用土披索,在新出现的各种商店使用红披索。当然红披索也能在国营市场使用。拿鸡蛋举例子,政府每月为每个居民供应五个鸡蛋,合土披索大概几毛钱,一个鸡蛋也就是几分钱,非常便宜。但鸡蛋在自由市场上的价格非常贵,买2打鸡蛋要70个土披索,大概是凭本供应价格的30倍。

正是因为存在两种价格、两种货币和两个市场,古巴逐渐形成了两大阶层,我称之为“土披族”和“红披族”,即仍然在国有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工薪阶层,他们主要使用土披索;另一个是从事个体经营及对外经营的新阶层,他们主要使用红披索。

▍古巴需要自己的“邓小平”

Q:这一新阶层在古巴此轮改革之前就已经存在吗?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在改革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房宁:是的。这一阶层之前也有,随着政策的松动而不断扩大。古巴之所以是目前这样的状况,第一个也是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封锁,这个不是有意归因于美国。你不到古巴,很难感受与无法理解这个问题。

有人问,古巴为何不发展工业?仅仅是因为美国的封锁吗?当年中国也遭受到封锁,一开始是美国,后来是苏联,毛泽东说“封锁个十年八年,中国什么都有了”。那时的中国在封锁情况下也有一定的发展。古巴情况与中国不同。这里主要是国家规模问题,中国规模大,古巴太小。古巴在封锁的情况下,由于幅员、人口及市场规模太小,搞工业是不经济的。假如不封锁,古巴便有可能通过交换贸易,加工业也可能发展起来,比如像亚洲“四小龙”。但古巴不具备“四小龙”的政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古巴有一个最宝贵的经济资源——旅游。哥伦布1492年美洲之行的第二站就来到了古巴。哥伦布曾说:“这是人类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地方。” 1538年哈瓦那建城,这是西班牙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最重要的据点。经过几百年的营造哈瓦那成为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一个重要城市。相较于之后不断战乱的欧罗巴大陆,哈瓦那继承了欧洲建筑史的遗产,整个老城区堪称一座文艺复兴新古典建筑的博物馆。现在哈瓦那老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海滨城市哈瓦那,天高海阔、风光旖旎,古巴还以雪茄烟、朗姆酒闻名于世。古巴人是白种人、印第安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亚洲人混血而成,人长得健美漂亮。

古巴本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在封锁下丰富的旅游资源空置,本岛物产也无法交换贸易。古巴人痛恨美国人是有道理的,古巴的落后美国难辞其咎。当然美国也有美国的理由,在冷战时期古巴站队苏联,一直是美国的一个威胁。冷战结束后古美关系也没有真正恢复。

除了美国的封锁外,第二个原因在古巴体制层面。古巴施行的计划经济,完全不能适应古巴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吸引外资举例,古巴经济困难也希望能吸引外国投资尤其是中国投资,但古巴实行计划价格,外资企业生产产品没有定价权。这样谁会干呢?!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一些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也有来古巴投资建厂的,但现在受不了了,纷纷收缩规模甚至撤资。再看贸易,中古贸易在古巴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中古贸易总额约23亿美元,中国出口古巴20亿,古巴出口中国3亿。可见双方逆差太大了,国际收支是有问题的。

当然反过来说,古巴如今不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也有其难处。毕竟古巴太小了,被美国封锁了这么多年,对任何政策改变都十分敏感,改革起来更是非常谨慎,担心开放后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

古巴学者讲,古巴需要自己的“邓小平”。但古巴的改革要一步一步的来,不敢一下子放开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当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有底气的,但也是个逐步的过程。当年中国人一提让外国人来中国投资挣中国人的钱就立刻想到了1840年,中国讨论市场经济姓资姓社问题也好多年。中国进入WTO也经历了保护期,各种博弈一直到今天。

到目前为止,古巴官方说法仍然是计划经济,实际政策基本是计划经济的,投资管理也是计划经济方式。这是古巴未来势必要解决的问题。古巴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了,已经迈开了第一步,沿着这条路下去就会有所发展。

我推测,由于古巴目前业已形成两大阶级,加之现在的经济结构和外部环境,都决定了古巴的精英阶层必然要与外部、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打交道。未来5至10年,古巴的经济和政治精英阶层将进一步扩大与美国的联系。美国未来也会放松甚至解除对古巴的封锁。一旦美古关系得到改善,古巴经济将得到迅速改善,会进一步促进古巴政策的变化,富裕阶层和具有话语权的人将对美古关系的缓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事实上,古巴的精英阶层有强烈改变古美关系的意愿。根据我的不多的接触,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古巴人对美国充满期待。古巴发展的瓶颈就在于古美关系,而这对于古巴执政党是一个考验。

人类总要在英雄时代和凡人时代转换。古巴如今已告别英雄时代,古巴改革也是必然的。地缘上来讲,委内瑞拉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革的破产也给古巴提供了经验和警告。古巴如今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改革稳定住国家,不能重蹈委内瑞拉覆辙。

古巴改革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Q:如今似乎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第三轮的改革浪潮。

房宁:准确来说,还不能说有第三轮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虽然如今古巴、越南、朝鲜、中国、老挝都有相关改革动作,但并不能称为第三轮。

首先,已经没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柬埔寨和老挝并不典型,越南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从90年代持续至今。古巴如今有迹象改革,但仅仅刚刚开始,只是修宪,谁也不知道今后会怎样。

中国则可称为是深化改革,也并非重启一波改革。几代领导人的改革逻辑、政策、内在外在的表现和影响是一以贯之的,沿着原来的思路继续前进,中间只是进行局部调整。当然如今中国的改革困难重重,进入深水区。这个困难不是来自于观念和思想上的,而是来自于实践。这与90年代不同。

Q:中国在古巴改革和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的?

房宁:如今中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美古关系的改变,中国对于古巴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

另外也可以说,越南、老挝、未来的古巴和朝鲜等国家的改革,毫无疑问有意无意的都参考借鉴和中国的改革,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具体的举措上。当然各个国家都会根据其国家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素进行独特性发展。

Q:随着古巴的进一步的革新和开放,古巴将来会遇到类似于颜·色·革命的状况吗?

房宁:如果按照东欧的经验推论古巴是极有可能的。但从古巴的历史和国情看,这种可能性有但不大。

Q:为什么?

房宁:因为在古巴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是,古巴人对于美国人的双重态度。而这也许在外人看来恐怕是不可理解的,但古巴则是很正常的。

古巴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之心,对古巴共产党有着很强的向心力。虽然古巴精英阶层很多人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有美国亲戚,过着中产阶级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红披族”不爱国,不爱古巴共产党,不崇拜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

不能把人看成简单的经济动物。人是有生命的,生命是有限的。在古巴整个一代人都是在美国制裁之下生存下来的。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古巴人自己选择了接受美国的制裁和惩罚。是什么支撑了古巴人?是古巴人的不畏强权的浪漫拉丁性格,是古巴人为民族尊严而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性格。

当年古巴跟着苏联搞世界革命,可以让苏联导弹来古巴。但后来苏联却退缩了,据说为此卡斯特罗大骂赫鲁晓夫,认为赫鲁晓夫出卖了古巴人。

美古关系具有貌似冲突的两面性,一方面,古巴整个民族充满着对自由的向往,自由是古巴独立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口号;另一方面,古巴如今事实上又非常依赖着美国。这种关系就如一款名叫“自由古巴”的鸡尾酒一样,其原料之一就是美国的可乐。据说,当年美国禁酒,对于饮料的酒精含量存在一个比例。一个美国军官来到古巴,他到酒吧在朗姆酒中兑入可口可乐,结果勾兑之后的口味特别像古巴独立时那些自由战士爱喝的一种名叫“自由古巴”的饮料,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鸡尾酒“自由古巴”的来历。

古巴人的精神是自由、革命、独立。只要古巴共产党举着自由、革命和独立的旗帜,古巴人民就会始终追随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古巴在政治上还会继续坚持古巴共产党的领导。

古巴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会丧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古巴人民对古巴经济困难的归因。和当年东欧人和苏联人不一样,他们认为苏联制度是苏联社会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年他们希望改变社会过好日子,就是变成向往西方。而如今古巴人并不归因于共产党,而认为是美国人压迫他们。所以古巴人可以和美国人做生意,也同时不会抛弃给了他们尊严和独立的共产党。

十年前我曾问过一个古巴妇女,她是古巴妇联的领导人,她当时就提到古巴的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但她并不认为这是矛盾的,我当时不太理解。从古巴回来我似乎理解了这个现象。古巴人希望与美国人合作,做生意,但他们不愿意拿古巴的权益做代价去换。这也是古美关系僵持的原因。美国政府的意思是,古巴人要交出你骄傲的心,财富就会给你。但古巴人不同意,他们不能同意交出他们骄傲的心。

在古巴的论坛上以及与学者交流的时候,他们每每讲到“革命”,都使我们有些困惑。我们不太明白,今日的古巴总把革命挂在嘴上,而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慢慢地搞明白了古巴人爱讲的革命,其实革命的意思就不向美国低头。新领导人迪亚斯-卡内尔就被称为“革命之子”。

Q:据说,古巴医疗非常好,这是真的吗?

房宁:这是一个需要澄清的传言。简单来说,首先这个所谓的“好”是什么意义上的好?古巴经济十分落后,没有基本工业,人民生活水平也低,人均收入不到1000美元。所以这个好的意思是,在经济困顿和在美国严厉制裁之下,古巴人还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古巴能做到这样还应该说是不错的。

古巴为何能做到呢?关键在于其三级医疗体系——家庭医生、社区医院和专业医院。古巴人每100户有一个家庭医生,若没有遇到急诊,一般会找家庭医生。只有家庭医生同意和批准后,才允许去社区医院治病,比如动手术等。当社区医院仍然无法治疗的话,才允许去专业医院。因此,古巴将大量的医疗问题解决在家庭医生层面。

相比来说,中国是大医生治小病,古巴则是小医生治绝大多数病。

另外,古巴医疗以预防为主。家庭医生如片警一般,会去巡诊,对地区和居民也熟悉,对他们定期检查身体,因此在未病之时就已经检查出来隐患。这是古巴特色的医疗文化。

当然,犹如古巴的供应体系,如今医疗体系也面临着困难,也需要改革。古巴每年花在医疗上的钱非常多,也是古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除了医疗,古巴政府还在教育、食品供应和交通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这四大块是古巴政府最大的支出。

不可否认的是,古巴医疗在某些领域是有特色的。比如疫苗领域,古巴治糖尿病感染疫苗对于患病者的伤口愈合非常有效。还有一种是治肺病的疫苗。另外,古巴还有从蝎毒中提取了一种抗癌药。

但从总体上看,古巴医疗卫生水平不高。原因很简单,一是古巴穷;二从医疗技术本身来说,现代医疗是建立在生物、基因技术层面。国际大型制药集团每年花在研究上就上百亿美元,和古巴GDP差不多。所以古巴的医疗卫生水平怎么可能很好呢?!古巴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并非传说中的那样。

美古关系的改善是大趋势

Q:古巴人对政府怎么看?

房宁:我想大多数古巴人还是拥护古巴共产党的。古巴人并不认为是因为古巴施行了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而被制裁,而是因为古巴人取得独立,不听美国人的话。而这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实。

古巴人是坚定的独立自由的向往者,不管过什么生活,哪怕艰苦,都要自己去决定。古巴知识分子当提到这一件事时,是高度一致的。

当然,在古巴被共过产的人是不满意的,比如流亡的百加得家族(Bacardi),还有一些私营企业主,农场主。古巴人被囊括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之中,虽然如今越来越难以维系,但简单的基本生活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因此可以说,共产党主政之后,古巴人总体是满意的。他们天性自由,只要有朗姆酒、雪茄烟,有独立、有“革命”,他们还是挺满足的。古巴历史上从来不穷,这和中国不同。假如美国不制裁古巴,古巴人生活很好的。

Q:如果将古巴此次改革放在包括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整体来看,它具有哪些普遍性和特殊性。

房宁:普遍性表现在总的趋势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古巴也证明了计划经济是搞不下去了,虽然计划经济刚开始还是不错的。邓小平对计划经济有过著名的评论,他说:“计划经济时间短可以时间长了不行,少数人可以多数人不行。”

如今古巴对于城市居民的供应越来越少,改革必然提上了日程。古巴改革的特殊性在于,古巴的经济困难,虽然有计划经济的因素,但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美国。只要对外开放,古巴经济就会自然好转,更简单说,只要美国游客来到古巴,古巴就没问题了。

另一个特殊性在于,其经济的对外开放和政治上的独立会长期共存,并不会因为开放而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失去其独立性。总体来说,美古关系的改善是大趋势。

Q:美古关系目前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房宁:我认为是,美国希望共产党放弃古巴政权,听美国的话。但这是古巴人民坚决不同意的。

奥巴马当年恢复美古关系,是因为他已经清楚地看到,共产党对其已经没有威胁了,古巴不与反西方的势力结盟,更不会再输出革命了。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对房宁教授的专访,原题为“实地探访古巴:美丽岛上的两个世界”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