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欧盟成员国荷兰已推出了纺织品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 EPR 政策,成为了继法国和瑞典后、第三个要求品牌方对服装产品生产浪费负责的欧洲国家。
该法律目标是到 2030 年,荷兰至少 50% 的纺织品将被循环使用,其中 25% 的回收物将实现为纤维对纤维(fiber-to-fiber)的形式。总体战略目标是到 2030 年,进口到欧盟的所有纺织品都“耐用且可回收,很大程度上由再生纤维制成,不含有害物质,并且生产过程需要遵守社会权利和考虑生态环境”。
荷兰是欧盟国家中应用 EPR 政策的国家之一。欧盟执行部门 — — 欧盟委员会提出,根据欧盟《废弃物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 在所有成员国中都需引入强制性纺织品 EPR 政策,拟议规则到 2025 年,每个欧盟国家必须启动单独的纺织品处理计划 — — 即将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和处理费用,从纳税人转移到生产者,从品牌方征收到的费用将投资到国家废物管理或环保计划中。
市场发展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Nusa Urbancic 表示:“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在短时间内造成纺织品废品回收量的上涨,因为目前大部分衣物废料都被当作家庭垃圾处理。对生产方征收的费用水平,将决定 EPR 政策是否能起到相应的影响力,以及是否能规范公司的行为。”此外,该项费用将根据基于材料、重量、公司获得的生态证书和公司规模来计算,这种方式被称为生态调整计划。
Nusa Urbancic 解释道:“更高的费用将促进品牌升级改进他们的设计,改善他们投放到市场的商品类型,从而生产出更环保的衣服”。但欧盟委员会也指出,以法国为例,EPR 费用事实上只占品牌产品定价的一小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全新的 EPR 政策,也面临着众多批评者们的争议。正如大量声音指出,它的威慑力还远远不足以为纺织品公司带来充足的警醒作用,也没有对品牌每年的大量生产进行有效控制。
虽然新提案是为了处理生产废料而制定,但在广泛应用这些合成材料的生产周期开始时,并没有太多的措施来激励生产方。“产业必须看到根本问题,那就是廉价生产对生产方的吸引力”,分析师兼《The Great Greenwashing Machine: The Use and Misuse of Sustainability Metrics in Fashion》一书的联合作者 Veronica Bates Kassatly 说道。
尽管欧盟提案呼吁制定符合现实的再生循环目标,但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数字,也没有解决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 — 聚酯共混物、及纤维转化机器的回收技术瓶颈。事实证明,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回收的大部分生产废料被降级应用到工业用途,但只有约百分之一被制成新衣物。回收的纺织品被转化为绝缘材料或工业材料的占比约为 27%。
此外,EPR 政策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建立可持续生产体系,通过使用再生环保材料来实现这一目标。化石燃料的原生聚酯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是主要污染源,并且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再生聚酯作为环保替代品自然收到了纺织业的重视,但正如 Veronica Bates Kassatly 所提及的,再生聚酯纤维主要来自塑料瓶,而不是被制成新衬衫的旧衣服。同样, EPR 中也并没有提及对塑料瓶回收的计划,且由于塑料瓶是能源密集产品,在成本上远远高于天然聚酯。
另一方面,税收虽然可以解决再生聚酯成本相对高昂的问题,但 EPR 政策又计划将产品的税收转移到品牌方,所以再生聚酯纤维虽然相对环保,但是要实际应用到可持续生产体系中还是困难重重。
对于解决环保材料产生的税后问题, Veronica Bates Kassatly 提到另一种解决方法:“如果对所有非纤维到纤维方式转化的聚酯纤维征收环境税,这会激励生产方更多地投资材料回收计划和开发环保材料”, 她以业界成功回收羊绒为例来证明她的观点。
同样,EPR 政策在衣物废料出口问题上也有待商榷,提案原本致力于解决向欧盟外国家非法出口旧衣服的问题,这些旧衣服通常贴有可回收的标签,但结果却被倾倒于加纳或肯尼亚,这两个国家正努力解决进口纺织废料堆积的问题。
“所以,如果欧洲国家无法限制出口服装量或应用材料回收技术,会突然出现堆积如山的废弃服装需要处理”,Veronica Bates Kassatly 解释道。
对于未来政策的完善性,Veronica Bates Kassatly 提到:“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政策和环境税来提高服装成本,通过产品价格向品牌和消费者反应,目前服装生产所需要的真实环境成本,那将会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这是一场缓慢的改革……但这是重要的一步,欧洲对于消费者和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时尚中心,许多时尚品牌计划在这里发展,那么他们必须遵守这项法律。”
撰文 Rhonda Richford
编辑 Ju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