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评】菏泽,何以突破?

提起山东,齐鲁大地、礼义之邦,经济强省,全国排名前三,大名鼎鼎。山东龙头岛城青岛、泉城济南、滨城威海、五岳之尊泰山、孔孟之乡济宁曲阜,国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起同为山东地级市的菏泽,可以说是寂寂无名,国人只知单县羊肉汤、郓城宋江武校、“宇宙中心”曹县,而不知菏泽。作为下辖单县、曹县、郓城等7县3区的地级市“天下之中心”——菏泽,却名不见经传,相当低调。从地图上看,山东版图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地处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市毫无疑问就是山东的鹰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占据地利,向海图强;济南、泰安、淄博市为鹰的心脏部位,占据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明显,发展强势;德州、东营、滨州市似鹰的翅膀,展翅欲飞、风尘翕张,发展迅速;日照、临沂、枣庄市为鹰的腹部,肌肉发达,根基牢固,发展强劲;而位于山东西南边陲、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菏泽”,毫无疑问就是鹰尾,位置偏僻,发展滞后、经济落后、排名靠后,尾大不掉,但又不可或缺。

菏泽,虽处华山以东、泰山以西两岳之间,但既无山可傍,又无海可依,亦无势可借。唯有滔滔黄河、滚滚黄沙,肆意流淌。曾几何时,贫穷落后是对菏泽的印象,脏乱差,没有资源、没有产业、没有优势、没实力,思想保守、经济落后,全省垫底,“贫穷落后”一度成为菏泽代名词。

图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两年,寂寂无名的菏泽却迅速蹿红、飙升,火了起来。一是菏泽地处天下之中,掌管“宇宙中心”;二是菏泽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焕然一新,重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已由偏僻的内陆腹地变身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城市。三是无中生有,借力打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突飞猛进,强势崛起,后来居上,经济发展迅速,增速一度领跑全省。短短几年,菏泽实现华丽转身、惊天逆转,由全省垫底到跻身全省中游。菏泽,“菏”德“菏”能?缘“菏”而兴?“菏”以强势崛起、逆势增长!对此,有人报以“掌声”,有人迷惑不解,也有人质疑,甚至菏泽自己。

曾经的辉煌 难刨的穷根

菏泽市,山东省地级市,偏居山东西南一隅,属黄河冲积平原,以粮棉油、牧畜渔著称,因牡丹而闻名,是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号称山东的“西藏”。

菏泽地处黄河中下游,天下四渎占其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远古时期,菏泽丘壑林立,水草丰茂,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炎黄子孙向水而生、择水而居,稼穑渔猎,华夏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菏泽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尧都成阳、葬谷林;舜生姚墟,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菏泽也是商汤故国、庄子故里、子建封地;春秋会盟、桂陵之战,大汉奠基、刘邦称帝,均发生于此。“小天下”时,坐拥四泽八水,也曾舟船横流,商贾云集,是为“天下之中”。得黄河之滋润、儒家文化之涵养,菏泽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先贤辈出,忠君仁人、行侠仗义,义薄云天,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羊左之交、荆轲刺秦、黄巢揭竿、宋江聚义;舜师单卷、曹叔振铎、贤相伊尹、商祖范蠡;梦蝶庄周、八斗子健、兵家孙膑;昌邑王刘贺、定陶王刘欣,曾为九五。鄄城王曹植,因才遭忌,七步成诗,煮豆燃萁。菏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对华夏文明、中华文化有着深远而深刻的影响,曾有过辉煌过去。

图片

菏泽,兴于黄河,衰也黄河。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秦汉以来,疆域扩大,人烟渐稠,掠夺自然,黄河上下游、左右岸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河水泛滥,泥沙俱下,淤积滞阻,致使黄河频繁改道,南辕北辙,北辙南辕,居无定所,流无定向。黄河屡屡改道,泥沙沉淀淤积,菏泽曾经的繁华埋于厚土,文明淹于黄沙。唐宋以后,黄河决堤决口,数易其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方扰攘,图霸中原,战火连绵,文明南迁,菏泽繁华光鲜不再,淹于历史尘埃。元明清以来,关里关外,外族入侵,轮番割据,战火连绵,祸乱不断,沧海桑田,菏泽渐行渐远。黄河改道淤积,黄沙漫天,盐碱遍地,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穷困潦倒,民不聊生,流民千里。穷则思变,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背井离乡,生民维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致力黄河治理,黄河安澜,民众解放,生产大发展,菏泽粮棉油丰产丰收,牧畜渔撒欢,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但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解决的仅是温饱,实体经济匮乏,群众收入水平、财政收支水平极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实施,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在商品匮乏、卖方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菏泽依靠人口多、农产品和粗加工优势,发展迅速,仪表厂、毛纺厂、造纸厂、印刷厂、食品厂、罐头厂、地毯厂、油棉厂、柴油机厂等等一批实业发展起来,虽屈指可数,但也曾叫响全国、红极一时。进入90年代,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物质极大丰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但菏泽发展观念、发展方式没能及时转变,错失发展转型良机,一无资源、二无技术、三无优势、四无竞争力,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纷纷在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中倒下,相继停产倒闭,菏泽进入冰冻期,从此戴上贫穷落后、欠发达的帽子。

面对困境,菏泽一届届政府,一代代菏泽人,也曾积极探索,苦苦寻觅发展良策和致富良方,推广大棚蔬菜、实施南竹北移、探索工业立市、推行国企改革,连卖加送,甚至“倒贴”,但均未能使菏泽走出困境、摆脱贫穷、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一直戴着贫穷落后的帽子。

突破菏泽、志在必得

199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全省均衡发展,推动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转变,做出“东西结合、加快菏泽发展”的战略决策,由省内4个经济强市和5大企业集团公司结对帮扶菏泽9个县区建设工业园区,支持菏泽加快发展,优化菏泽发展结构和经济结构。200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出“突破菏泽”战略,旨在立足资源优势,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推动菏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而推动菏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1年12月15日,省委省政府针对菏泽已进入由对口帮扶促进发展转向政策支持自主发展的新阶段的实际,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鲁发【2011】19号),针对菏泽制定20条支持政策措施,从政策、到项目、到资金、到金融,从民生事业发展、项目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到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菏泽最大、最优惠、最优厚政策和待遇,并明确:到2015年,力争菏泽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位居周边地区前列,跨入全省中等水平。2012年1月8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在菏泽召开支持菏泽发展、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座谈会,强调:经过努力基本形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科学发展高地,支持菏泽加快形成科学发展高地、区域发展高地、经济自主创新高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高地、区域对外开放高地、区域生态发展高地和区域社会事业发展高地。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将菏泽纳入《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战略,围绕菏泽、临沂、聊城、德州等7市60个县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为菏泽把脉定向,并提出了“后来居上”殷切期望,为菏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时间来到2018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鲁发【2018】39号),在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创新发展等方面举全省之力给予菏泽全方位支持,同时为使菏泽轻装上阵、快速崛起,省里将菏泽10个县区中的7个县全部作为“省财政直接管理县”。

图片

从1998年到2018年,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都一如既往地关心菏泽、支持菏泽、倾力打造菏泽,先后采取一系列支持菏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举全省之力突破菏泽20年,对菏泽异军突起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和基础作用。菏泽发展速度加快了、增幅好转了、总量提高了,但菏泽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倒“第一”、排名倒数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扭转,菏泽仍未能被“突破”。2018年前,菏泽仍有近百万人徘徊在贫困线,贫困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二贫困村位于菏泽,三分之一贫困人口是菏泽人。菏泽总感觉抬不起头、说不起话。

痛定思痛 谋定而后动

面对困局,菏泽反复思考,省里这么大的帮扶力度,这么优厚的政策,菏泽为什么扶不起?为什么不能被“突破”?为什么不能崛起?菏泽深刻反思,深入研究,探寻制约菏泽发展、迟迟不能实现“突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是思想不行?是产业不行?是基础不行?还是穷怕了、躺平了?菏泽的优势在哪里?菏泽的短板在哪里?菏泽的突破点在哪里?菏泽“菏”以兴?菏泽以“菏”兴?

图片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方向不对,越干越累;方向一对,事半功倍。突破方向、突破点不对,再用力、再使劲、再拼也是白费。新一届菏泽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带着“菏”以兴的深刻思考,以兴“菏”的历史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针对影响和制约菏泽发展、难以实现突破的关键,开始重新谋求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决定从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发展环境等制约菏泽发展的根本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着力在增引力、添活力、强动力、壮实力上下功夫,推动菏泽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经过深思熟虑,2019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果敢决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菏泽“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确立了“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决心在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功能、营商环境上重点突破,杀出重围,冲出一条血路,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突破,打破低层次平衡、带动全局发展,倾力打造鲁西崛起的新高地、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瞄准“四个突破”①,先后实施了“五大基地一大产业”②、“六项工程”③、“七大主导产业”和“十大工程” ④等重大工程,全力打造“231”⑤特色产业体系,以增强核心产业聚力能力,最终实现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彻底改变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规模小、营商环境差、农业发展慢和农民收入低的状况,尽快让菏泽驶上发展的快车道、高速路。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和倾力打造,菏泽从GDP全省排名倒数起步,到2019年全省增速第一,一举超过聊城、泰安、东营、威海、德州,到2022年实现4205.34亿元,稳居全省第8位、全国百强城市第69位,菏泽经济总量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全省中游”的历史性跨越赶超。特别是新冠疫情三年来,在受疫情影响较大、减税降费密集出台、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房地产市场疲软、全国经济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特殊时期,菏泽实现了逆势强劲增长。菏泽GDP由2019年的340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205亿元,三年增加796亿元,年均增长7.24%,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9年的221.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0.6亿元,三年增加78.7亿元,年均增长10.65%,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1位,增速居全省之首。菏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2012年前的140.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0.6亿元,十年增长114.25%,排名由2012年的全省第12位上升到2022年的全省第8位,前移4个位次。这是菏泽发展成就的浓缩,是菏泽由穷到富的转折,是成功“突破菏泽”的标志,更是菏泽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久久为功的标志性成果。

菏泽,何以突破

水有源、树有根。菏泽之所以能够蓬勃兴起、强势崛起和后来居上,“德”益于菏泽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德”益于旷日持久、深闺未识的资源禀赋;“德”益于崇文尚德、务实图强的菏泽精神,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勇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坚守和毅力;“德”益于总书记对菏泽准确定位和后来居上殷切厚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旅,非一春之暖;由落后到跻身中游也绝非一日之功,菏泽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发展成绩和发展成就,最主要的是“德”益于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25年的不抛弃、不放弃,举全省之力集中突破、重点突破菏泽,终使菏泽破茧成蝶、腾空而起。

图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菏泽之所以“能”,“能”就能在把握机遇、主动求变,找准了菏泽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能”就能在选准了发展的引爆点、突破口,瞄准了“四个突破”,加快了突破菏泽进程;“能”就能在知耻而后勇、厚积而薄发,激发和积聚了“四个前所未有”⑥发展机遇和力量;“能”就能在实施“双招双引”,借力发展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兴、从兴到强的产业集群;“能”就能在菏泽紧紧抓住了国家实施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区域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的实施“四大”发展机遇。机遇为菏泽架起了弯道超车、成功逆袭的桥梁,让菏泽发生了量的提升、质的飞跃,使菏泽发生惊天蝶变、华丽转身,使菏泽的发展劲头更足、发展速度更快、发展优势更强、发展潜力更大。

一是突破战略机遇。从1998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东西结合”帮助菏泽加快发展战略起,到2022年历届省委省政府多领域、全方位支持菏泽加快发展,先后实施对口帮扶、东西结合、突破菏泽和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等战略,举全省之力突破菏泽、支持菏泽加快发展,25年的久久为功,特别是2018年“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的实施,为菏泽今天崛起、腾飞奠定了基础。二是棚改政策机遇。2015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政策,出台实施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棚户区改造政策性融资政策,菏泽紧抓机遇,把棚户区改造“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作为改变菏泽落后面貌的主抓手,菏泽棚改总量和棚改融资规模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几年间上千亿棚改资金,带动上万亿的棚改、基础设施和事业发展投资,使菏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形象和品味大幅提升,菏泽一步跨入现代化。三是动能转换机遇。2019年以来,借助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机遇、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和产业基础优势,菏泽实施了以“231”产业体系为重点产业突破,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且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菏泽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迅速攀升。四是债券融资机遇。2018年以来,菏泽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遇,积极储备项目,一大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一大批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投产落地,建成了牡丹机场、鲁南高铁、万福河航道港口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一港四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批专项债券资金到达菏泽,为菏泽建设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加快了菏泽换挡提速和腾飞。特别是2020年,当年争取新增专项债额度近4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2019年-2022年已累计到位地方政府债券资金930多亿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正是因为菏泽找准了突破点、引爆点,把握住了这些机遇,大批的发展要素、优惠政策、产业项目引进到菏泽,大量的转移支付资金、棚改融资资金、政府债券资金、投资引导基金和项目投资资金落地到菏泽。每年上千亿元的资金投入和投资,滋润了菏泽干涸的士地,为菏泽注入了发展的资本,也为菏泽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使菏泽有条件、有能力、有资金,去投资、去创新、去发展,嗷嗷待哺的产业才得以提档升级、转型、扩围和发展壮大,才使得菏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增幅走在全省前列,拉动了菏泽经济快速增长、逆势增长,也才有了菏泽今天的发展成果、发展成绩、发展成就和发展态势。当然,这也给菏泽带来一定的债务压力和偿债负担,但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起来了、财政经济实力增强了,压力就会转变为动力,这也是借力发展的必由之路、成长中的烦恼。

菏泽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

放眼今天的菏泽,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图片

看经济发展:2022年菏泽地区生产总值(GDP)4205.34亿元,比2012年的1787.36亿元增加2417.98亿元,增长135.28%、1.35倍,翻了一番还多,年平均增长率为8.93%;在全省的位次由2011年的第15位跃升至目前的全省第8位,前进7个位次。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菏泽初步实现了跻身中游、力争上游的经济发展目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看城市建设:短短几年,菏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把市区、城镇全部翻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建设完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公园广场绿地遍布城区,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城市至少提前发展20年,一步跨入现代化,进入区域中心城市序列,城市更美更靓,城市形象、魅力、品位得到极大提升。

看基础设施: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形成,牡丹机场,展翅高飞;万福航道,通达四海;鲁南高铁,横贯东西;雄商高铁,飞架南北,菏泽步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县县通、乡村公路村村通、村内道路户户通,打破了数百年来制约菏泽发展的交通瓶颈。提升改造交通要道、打通断头路近百条,建设了人行过街天桥、丹阳公铁立交、人民路互通立交、长江路快车道等立体交通枢纽,建成了覆盖城区、城际、城镇和乡村四级公共交通网络,为菏泽腾飞插上了翅膀。

看产业优势:始终把重点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不断建链、固链、强链、补链、延链,以东明石化、现代医药港为代表的高端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蓬勃兴起,迅速壮大,“231”特色产业体系已集聚成势,呈现出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正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产业蓄势赋能,正在源源不断地为菏泽造血、献血、供血,菏泽经济发展底气越来越足、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大、发展后劲越来越强。

看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谁跟企业过不去,政府就跟谁过不去”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广泛共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一站式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绿色门槛、上门服务、容缺办理、秒批秒办、零跑腿等等机制深入实施,自动受理、智能审查、自动反馈智能化、网络化申报的推行,简化程序、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政务服务态度更好、办事效率更高,审批时间更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菏泽营商环境更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强。

菏泽未来可期 不容小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展望前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菏泽仍将面临“四大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二是鲁西新区全面赋能、推动菏泽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三国家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四是省委省政府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政策机遇。机遇千载难逢,时间不等人,机遇稍纵即逝,菏泽突破和崛起的基础已夯实,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扩大利用机遇,菏泽将迎来新的跨越、新的提升和新的辉煌。正如张新文书记所说:“未来5年,菏泽高端化工产业将达到4000亿级,实现规模翻番,将成为引领区域、辐射全国的化工“航母”;“再过一个十年,菏泽必将实现总量指标争先进位、部分指标进入第一方阵、人均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全新跨越”。

找准引爆点,只需一根焾。“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愿景即将实现,菏泽“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战略发展目标一定会实现。菏泽未来可期、不可限量!从此,天下不敢小觑菏泽!

注释:

①“四个突破”。2020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功能、营商环境“四个突破”。“四个突破” 即“重点产业”突破;“乡村振兴”突破;“城市功能”突破;“营商环境”突破。

②“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即全力打造新兴战略产业、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五大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③“六项工程”。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工业强市,实施“六项工程”,积极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实现“重点产业”突破。六项工程:一是实施核心产业聚力突破工程;二是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三是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增量工程;四是实施骨干企业发展助力工程;五是实施民营经济扶持提升工程;六是实施高素质企业家培育工程。

④“七大主导产业”、“十大工程”。2019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焦“七大主导产业”,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新动能加速孕育成长。“七大主导产业”是指,为深入实施产业倍增工程,我市重点发展的高端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电设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十大工程”指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加快推动菏泽后来居上的意见》中提出的产业倍增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园区升级工程、资本助力工程、立体交通工程、城市提升工程、乡村振兴工程、生态优化工程、全民创业工程、民生改善工程。

⑤“231”特色产业体系。2020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工业强市,实施“六项工程”,积极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实现“重点产业”突破。“231”特色产业体系指菏泽市立足产业基础,着力构建的优势突出、相互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其中的“2”指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3”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1”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

⑥“四个前所未有”。2022年2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市委底十三届委员会《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谱写后来居上崭新篇章》的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奋斗,今天的菏泽,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层次、全局性变化。菏泽实现了经济总量“全省垫底”到跻身全省中游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正面临四大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即:厚积薄发的经济基础前所未有;日益彰显的叠加优势前所未有;蓄势待发的奋进姿态前所未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前所未有。

(作者:刘传轩 图文来源:“菏泽市财政局”微信公众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