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因为一小块牛皮,嘴上发着火眼里泪却了流出来!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廖汉生因为一小块牛皮,嘴上发着火眼里泪却了流出来!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红二、红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后,进入藏民区和雪山草地。第六师政委廖汉生及时将全师政治工作中心,由保证战斗胜利转变为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和掉队,廖汉生向全师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在上山前反复宣讲过雪山的注意事项及其道理。部队行进中,廖汉生带头帮助体弱同志背枪,把自己的骡马给伤病员骑,每到宿营地安排好部队后又返回去接应掉队人员。进入风俗迥异的藏民区,廖汉生教育部队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和群众纪律,筹粮时要留下银元和借条,从上到下都建立了政策纪律检查组。
5月1日至3日,红二、红六军团越过海拔5300多米的哈巴雪山。5日,红二、红六军团分两个纵队由中甸出发,廖汉生所在的红二军团为左纵队,经德荣、巴塘、白玉向甘孜前进。7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齐集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会师后,奉中革军委命令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成立了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四方面军团结北上,相继进入草地。进草地前,贺炳炎接替郭鹏担任第六师师长。
从甘孜到甘南,要经过绵延数百公里的水草地。气候无常,遍布沼泽,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沼。一路上红军得不到给养补充,只能以野菜、牛皮、草根充饥。而走在最后面的第六师遇到的困难更大。第六师出发时,每人只筹集携带一天半的青稞就匆匆进入了草地。走了17天后,来到号称“草地上海”的阿坝,已经无粮可筹,连宿营地的野菜都被采光了,第六师在这里一天就饿死了十几个人。
为了走出草地,廖汉生决定,从师政治委员到连队政治指导员,都要承担起为部队寻找食物的任务。廖汉生根据湘鄂边山区游击生活的经验,向部队介绍哪种野菜能吃、哪种有毒,有时拿不准就自己先尝尝。他带领大家挖野菜、捡马骨,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来吃。有一天,廖汉生什么吃的也没有了,师部警卫班找到一小块牛皮,是一个草鞋底子,警卫员把它刮洗干净,烤到焦黄,拿到他面前说:“政委,快吃吧!”
廖汉生深情地询问:“我饿,你们不饿吗,为什么就该我吃呢?”
“你是首长嘛,事情多,吃了好办事情。”
廖汉生一听“火”了,把几个警卫员批评了一通。他嘴上发着火,泪水却慢慢地流下来。一小块牛皮,推过来,让过去,谁也没吃,最后还是留给了伤病员。
第六师作为后卫,担负着收容前面部队掉队人员的任务。靠着团结的力量,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廖汉生和贺炳炎带领全师终于走出了草地。9月,廖汉生所在的红二方面军到达哈达铺。10月22日在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长征。
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2006年10月05日),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1927年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湘鄂边游击队,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师、纵队、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先后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北等战役战斗。他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秉公办事,为政清廉,坦荡如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现为少年特战兵训练营总指挥,志在为培养优秀少年做贡献。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