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天地之美一、太甲山山水篇

这是一个专注于户外知识分享的微媒体平台 欢迎订阅,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Bi1abb 【新朋友】点击标

济南,世人传称泉城,以泉著名天下。 如果,济南的泉水像一捧宝珠,那么城南绵延起伏的群山峻岭便是捧起宝珠的那双手。 其实,对于济南人来说,泉水只能说是这座古城的小美,是一种雅兴的美,可入笔墨,可入丹青,可毗美江南水乡的韵味。但终不是山东好汉那种气冲霄汉的辉宏之美,更不是可以震撼灵魂摇动心旌的壮丽之色,只有济南的远山,才是这座城的大美所在。

济南的南山,像极了山东人的秉性,在平缓包容的漫坡之上,突兀地耸立起一道道峭壁悬崖,擎天般托举着蓝天白云,攀登在高巅之处,让人顿生飘然飞逝的感觉。

济南南部山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处泰山余脉,境内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秀丽,被誉为省城后花园,

在风景如画的济南仲宫镇的卧虎山水库东南,有一座太甲山屹立。它雄踞在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流的咽喉之处,俗称七山环立,怀抱泉水如珠。

仲宫镇名字由来,因西汉请缨报国的少年英雄终军而得名,清人董芸曾咏赞:

“出关慷慨弃儒生,

故里终军旧有名;

毕竟戈船多汉将,

少年多事请长缨。

仲宫镇曾名终军村,因西汉终军故里得名。又名中公集。金代置仲宫镇,清末名终宫镇,后沿称仲宫至今。

在风景如画的济南仲宫卧虎山水库东南,有一座太甲山屹立。太甲山名称的来历,衍自古历山。

我随好友天七兄弟这次户外路线,先攀登油篓峰,然后沿太甲山至康王顶探洞,再由和尚帽下山。全程约十公里。

路虽不算远,但三分之一的路径均在30度以上的山坡上,杂草丛生,棘刺纵横,不时需四肢并用型如蜘蛛才能前进,危险自不用说,关键是特别消耗体力。

太甲山,在我的户外运动记录中并不陌生,此前,我曾在两年内先后爬过四次,但像天七兄弟引领的这条线路还是第一次。对于油篓峰、康王顶、和尚帽,因不熟悉道路,每次都是远远的拍几张便绕道而去。这次终于能登上它们的顶峰,还能下到深涧的洞底,这种上攀绝顶下探幽秘的驴行,太刺激,太开心,太有意义啦!

油篓峰,处于太甲山的东南侧,是一座傲然独立的石峰,在野草灌木的陡坡之上,忽然青石突起,拔地而立,直插蓝天。站在峰下仰望,大有落帽之感,直上直下一百多米,犹如一堵高大的巨墙挡在路的前方。仰首望去,一座庞大的油篓豁然立于眼前。

虽然山坡上余留了农人的块块梯田,但黄草羁绊红叶铺道已是初冬的季节,收割过的田野上偶尔还能见到几个未落的秋梨、霜柿在风中的枝头不停的摇摆着。

在杂草丛生藤蔓纵横的野坡上穿行,时时都要小心棘刺的冷袭,虽然我仗着皮糙肉厚硬拱死撞,但锐利的酸枣刺还是几次扎进我的手心、大腿。

好在,前面有天七开路,我还是少遭了不少的罪。

当我们气喘吁吁爬到半山腰际,油篓峰如同一列火车头迎面奔驰而来,站在高高耸立的山峰脚下,人,显的那么微不足道,巨大的山体大有泰山压顶的气势让人心生敬畏!

真正是: 神拢孤峰立千仞, 一刀劈下天地震, 问谁敢撑天不坠, 唯有此峰弄云尘。

嵯峨巉岩,犹如一面巨大的中国立轴画卷铺展在天与地之间。石崖处两块石头犹如一座梵宇禅祠,一处石台好似庙堂的门道大敞。

悬崖下,枯草中,那块巨石,又似一只看家守院的巨犬,俯卧在石庙之外。

真可谓: 青岩无人迹, 天雕有梵壁, 若识佛门在, 石犬不愿泣。

(红圈标识中)

岩壁正中,隐隐约约一尊佛像的背影突显而出,高高的岩石上佛首微斜,似乎侧耳倾听呼啸的风声,一面又执着着面山诵经,虽释然摩尼天外,却又怜悯市俗的冷暖。宽大的袈裟垂于山下,只将面目藏于青石之中,在默立中万古长吟。

有诗曰: 虽是金刚身, 但怀凡人心。 无面对冷石, 肃宁千古真。

刚刚在意念之中,与佛影对话余音未去,又见右侧悬崖峭壁之上,又有三尊将军之形立显眼中。

左侧石将军垂首沉思,只是身已残破,仅显身体的轮廓。 中间一位颇像一位头顶纶冠的主公,肃面修身,风流倜傥。 右侧石将军挺胸凸肚,傲世横秋,仰首翘须,雄风狂豪。

我意遐飞,神去山魂。

山之魂, 怪我不鬟髡, 未得《金刚》三千册, 怎识乌金袞。 与山悟长云, 皴裂绘真君, 默然下, 慨叹有昆仑。

峰迥路转,自油篓山北面转至西侧,佇立再望,刚刚还是怒目㤋张的赳赳将军,此间竟变成两位纶巾薄带的清面秀士。

却见二位秀士,正在交耳细语。或是赏阅满山秋色,或是吟哦得意新词。

谁说江山无心?谁疑千古无声。 赏悦而得意,莫不是一种"意境″。人与自然,不正是通过这"看得见″的景物,去欣赏"看不见″的美学形态吗!"意″与"境″,"天″与"人″的有机统一,才是对大自然赏赐的真正领略。

于无形之中物化有形,再将形拟化为心情,这就是"意境″,这也是户外运动者不知疲惫而追求的心境。

油篓山峰上,一块巨大的兀岩耸立于天地之间,虽仅有十余米高,一般人侧无力攀登而上。

好在天七兄弟不愧为神仙太保,竟然在兀岩的另一侧找到一处通天的裂缝,侧身仰面望去,石隙之间,天只剩下一尺多的宽度。置身于岩隙之中犹如伏卧于一根高大的烟囱之内,山顶好像有枝巨大的皮揣,用力将风向上抽吸,山下的冷风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带动着碎叶石砂扑面而至,稍有回头,便会满嘴的砂土。

一面不知何时何人遗留在岩隙裂缝中的小红旗,竟随着我们的移动,飘然而起,袅袅婷婷飘到岩隙的顶端。

我们手脚并用爬至顶端时,一堵巨石盖住半面隙缝,逼迫我们在极其狹窄的空间,必须扭转身躯,借助双臂的撑力,悬空起身,精中精力,扣住两侧的石缝腾身而上。稍有迟疑或松懈必会坠下深谷。

几经努力,我们终于站在了油篓峰顶。

群山逶迤环抱,村镇星罗棋布,头顶蓝天白云,山高我为奇峰。

大自然是无比的慷慨,将如此壮丽优美的山河无偿的赠予人们,而人们却贪图慵懒,死抱那些被无数古人嚼尽舌根的人文景观而自慰。

哪里知道,"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的审美智慧,才是万物生长存在的生命之美。

《老子》里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用《周易》的诒概括之便是: "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阴阳之道贯穿于天地万物的创生生长发育之始终,继之者是天地的至善,成之者是人性之使然。

登山观天下,莫不如此也!

高山与远影依存,虽远亦是自已的轮廓。光照而成荫,高大而有长短之分。

油篓山在太阳下的投影,让人遐思万里。

登太甲山回望油篓峰,为登攀而自豪。

虚影以对风为歌, 唱渡孤山殼, 翘首万古无人领, 独斟与谁和? 尔自云月松涛里, 油篓几成歌, 望断天涯人烟处, 石翁犹自乐!

踞顶远眺,卧虎藏青,神龟探海,群山似岛,云中浮摇,人意天开。自然之美,尽入画中。

卧虎山水库远眺。

和尚帽,又是怪石巉岩。

细观红圈之中,一只狰狞无比的巨大苍狼,正豁唇眦牙,攀俯于石岩一侧,窥视不远处的口福大餐。

和尚帽的兀岩石下侧红圈内,一只弯角盘羊正在左顾右盼,准备跳岩逃生。

恶狼正窥视着盘羊

有诗证: 一石之上, 羊遇恶狼, 上为囗食, 下为遁惶, 生于一峰, 劫难谁帮? 天化造物, 相食两伤, 有形为证, 立照图藏。

油篓峰远眺

南山远眺

群山如烟,峰峦似海,人生片叶,随去远帆。

继半日攀登,极尽体力之限。

于康王顶午休。天七兄弟煮口蘑鸡汤涮油菜,外加细丝挂面,人手一只可乐鸡腿,饱餐一顿。

饭毕,食困体乏,我们倒卧深草之中,酣然欲睡。山风近耳,秋草拂面,仰望青天白云,暖阳熏怀,身热如炽,如此荒野之睡,已是几十年前的久违。

惬意谐趣之间,我与天七聊起几十年前的往事。十六岁时的我调入炊事班喂猪放羊。每次上山放羊,也是和现在一样,头枕一根放羊鞭,仰望蓝天,卧草而睡。那些羊儿吃完南坡吃北坡,太阳下山时又聚在我的身边。我背着猪草吹着口哨,挥舞着牧鞭驱赶羊群在下山。

山风吹起,渐感凉意,收回话头,背起行装,下山。山那边,就是传说中的神秘洞窟。从高山之巅再入地下深涧,该是怎样一种经历?

(未完,待续。请关注下一篇《洞窟篇》)

作者:行者.上校,本公众号已经原创文章作者行者.上校本人授权发布。转载请保留原作者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行者.上校:退休老兵,济南人氏,崇拜《齐民要术》,乐远足,敬高山,游荒野,恋百草,喜文字捕影成篇,虽无文彩,则多记忆,以备后暇而温梦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