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车,一股浑浊的“逆流”

智己汽车已经完成注册。

据天眼查显示,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12月25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公司大股东为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元界智能”),持股比例72%;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8%,为第二大股东。股权穿透后,上汽集团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元界智能75%和25%的股权,从而持有智己汽车54%和18%的股权。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出任董事长,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祖似杰,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以及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担任董事。

直接一点,就是上汽集团占54%,浦东政府和阿里巴巴各占18%,再加上核心员工持股5.1%和用户持股4.9%,智己汽车看上去已经拥有最完美的股权结构——政府、国企、民企、员工、用户共同持有。

这似乎也印证了智己汽车在当初发布时所宣称的定位。据官方信息,智己汽车定位为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将坚持机制与技术创新双向并举,用户与企业价值共生共赢,全力探索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开创用户价值企业新时代。

看上去,智己汽车要在高端新能源领域大干一番。

可问题是,一个立志于掀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向上突破的新品牌,真的能做到吗?倒是未必。

首先,从智己汽车的股权结构来看,智己几乎囊括了汽车产业核心参与主体,这个看似完美的结构恰恰是最糟糕的结构。

众所周知,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中国企业的品牌向上一定是要向市场化发展的,也就是要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但智己汽车呢,股权结构上看,依然是上汽集团主导,浦东政府辅助(说是辅助,其实有很大的话语权),只是增加了阿里巴巴和个人持股而已,在本质上,智己汽车仍然是带有典型国企色彩的企业。当然,并不说上汽集团的市场化不够,只是需要厘清的,当政府、国企同时介入一个企业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异常艰难的。

纵观目前的其他国有车企在进行高端新能源品牌布局时,基本上有三条路径。一是如红旗,完全由一汽的徐留平负责,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迅速收获结果;一是如岚图,完全走市场化道路,东风集团不干涉,只支持,这种模式最具生命力;一是如极狐,由国企和民企合作,进行商业化运作,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各取所需。这三种模式是未来企业改革的趋势,只有智己汽车,仿佛一股逆流,打着新型企业的旗号,其实还是固有国企模式的变形。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绝没有小人度君子之腹的意思,只是因为当前上汽的国企改制和浦东政府的功能角色转换都尚未完成,当双方势力都在一个企业中占据很大话语权的时候,让人很难相信这个企业可以抵抗住即将到来的滚滚潮流。

当然,由上汽、浦东和阿里巴巴同时主导的智己汽车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可以拿到三方资源,有钱、有地、有工厂,这会让智己汽车在短时间里迅速拿出成果,可做企业不是一锤子买卖,尤其是承担中国品牌向上的企业,更是责任重大。成立初期,或许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越往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矛盾出现。这样的例子,已经在80年代的一波又一波国企发展中出现,难道还不足以警醒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智己汽车其实并不是顺时代而来的新型品牌,而是为了迎合政策而来的敷衍企业,未来如何,真的是犹未可知。

另一方面,虽然智己汽车背后有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的联合投资,并且阿里巴巴的股份占比还是三大股东里最低的。但今后能发挥作用的,其实就是阿里巴巴。

以智己汽车的定位来看,以“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产品、用户定义车企为主的转变,是智己汽车成立的最重要原因,而如果试图达到这个目标,阿里巴巴就承担了极大的责任和功能。

在阿里巴巴与上汽的合作中,双方联合开发的斑马系统已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车联系统,当阿里加入智己项目后,阿里巴巴需要开发出更多有趣好玩的软件,加强与用户间的交流及软件升级。因此阿里巴巴的软件系统,将会在智己汽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除了系统以外,阿里还有丰富的互联网公司运营的经验,这对于智己汽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智己汽车正试图开启新的汽车销售模式,而阿里巴巴可以提供丰富的经验。

试想一下,一个常年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参与到政府和国企主导的另一个企业中,还要承担最重要的工作,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不言而喻。

所以说,做高端品牌并不是看资源的多少,而是要看资源的协助程度,智己汽车已经拥有很好的资源,但能不能把资源结构里的“浑浊”彻底抛开,智己汽车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不是说只是把产品迅速做好就足够的。

任重道远,说的就是智己汽车无疑了。(采写 |汽车有智慧 水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