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于2022年7月3日正式同公众见面。其从无到有诞生的背后,以及筹备开幕展览的过程之中,都有哪些值得记录的人和故事?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纪录片团队历时六个月,香港、北京两地同步取景拍摄,记录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建筑施工到展厅装修、策展布展、文物点交,再到正式开门迎客的全过程。
此次纪录片的呈现虽以时间为轴线,但并未完全按照线性叙事的逻辑简单罗列事件,也没有全景式的宏大铺排,而是在北京、香港两地时空的平行交叉中,将镜头对准那些参与博物馆建设的一线幕后人员,包括建筑师、设计师、策展人、艺术家等等,通过纪实捕捉他们真实情境下的状态,以个体视角和经历,娓娓道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诞生的故事。
该片以2022年5月吴志华馆长的一次落馆视察作为开篇,镜头跟随他穿梭于馆内各大展厅,一路随机探访的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国际化的团队风貌,这恰恰也与博物馆传承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这一理念相匹配。
纪录片《国宝驾到——香港「故宫」诞生记》片段
【建筑师】
“引起联想的外形里面,实际上是展示一个中国传统空间特点的一个主题,是把北京故宫这种中轴线序列的空间,从平面变成立体。”
——严迅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建筑设计师
2022年春天的某个下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师严迅奇走进自己设计的已初具雏形的博物馆,跟随他穿梭于不同楼层的空间和展厅之中,感受了这座博物馆在建筑工艺上的别具匠心。
“我从来没有想过造一个传统的建筑作为香港这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关于博物馆的外形设计,严迅奇一向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产品,它是跟这个时代的城市文化,跟时代的科技、材料技术、人的习惯分不开的。所以博物馆建筑,也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因此,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先就表现香港城市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空间紧凑。
细看建筑的外观,两边倾斜面的角度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整个造型是立体的呈现,是一种巧妙的平衡,这和古代文物的其中一个特点又是匹配的。很多文物不一定是四平八稳,而是有一种平衡的对称。
而在整个建筑中最精彩的点睛之笔莫过于三个中庭,而每个中庭的朝向和景观的方向又是不一样的,看到了三个朝向的香港,饱览香港岛、西九文化区及大屿山,不仅与北京故宫的中轴线概念遥相呼应,又分别寓意了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六年前才开始构思,六年后就要落成,对严迅奇来说,最大的挑战和困难莫过于时间上的紧凑,而且要能够平衡各方面的要求,以及室内、室外的配合等等。但最终在各方齐心协力支持和努力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期落成并投入使用,也体现了一种中国速度,堪称博物馆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策展人】
“海纳百川,真的是,我觉得这个地方真的是一块宝地,很多不同的人,有才能的人都能汇集,然后大家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王伊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副馆长(研究策展及节目)
2022年3月初春,正值香港第五波疫情日趋严峻之际,多数企业和机构都实行居家办公。位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五楼的办公室内,担任副馆长同时也是核心策展人的王伊悠博士还在为一个工作视频会议忙碌着。王伊悠博士曾任美国博物馆联盟中国项目主席,策划和联合策划多场成功的国际大型展览。“凤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艺术与生活”(2018-2019年)就是其代表展览之一。
王伊悠博士2019年7月来到香港,之前有三年到五年每天都在和故宫文化打交道,所以发自内心热爱故宫的她认为,这是她梦想中的一份工作。
作为二号展厅“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的策展人之一,有着丰富相关主题策展经验的王伊悠自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一定要把观众带入到这个生活场景来,这个非常重要。比如香港人很喜欢美食,在“紫禁一日”里面有一个小的章节,讲皇帝给他妈妈过生日的时候,寿宴上吃什么。而香港人又很喜欢各种各样的寿桃。所以也是考虑到很多香港本地人的接受度和文化习俗,以及和宫廷文化的链接,这些都非常重要。”
谈到此次的策展过程,还有一个让王伊悠津津乐道的是多媒体创意与科技的应用。特别是邀请到了曾为法国卢浮宫担任艺术设计、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邵志飞,为展览特别设计了多个极富创意的多媒体作品。这在王伊悠看来,也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传承古今文化、海纳百川的国际化特色之一。
“一方面展示中国国宝最优秀的艺术精髓,同时也要展示香港本地艺术家最优秀的对话作品,强调古今对话,要用艺术的方式来对话。”
——焦天龙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首席研究员
焦天龙拥有北京大学学士及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之前,担任过美国丹佛美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等职,曾为包括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多间博物馆策划大型国际巡回展览。
作为首席研究员,焦天龙博士在策展过程中也给予了策展团队不少建议和意见,使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展览既能够传承故宫文化,又能以全球视野使中外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交流和对话。
特别是作为特别展览的九号展厅“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不仅仅有故宫的国宝,还有卢浮宫的藏品,选择用全球视野来阐释和马有关的文化艺术,以及马在促进古代文明、古代国家之间交流中的作用,将会是一个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呈现。针对其中一个关于乾隆皇帝十匹骏马的作品,焦天龙就建议让这十匹马同时出现,同时再加一个背景,既不会破坏它的艺术形象,又忠实反映了作者原画作的表达意图。
同样被焦天龙给予厚望的还有第五展厅“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能从这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品进行解读的展览还不多,结合香港本地的设计师来进行解读,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同时又从文献角度进行梳理,而这种梳理绝对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真正的对话。”
【艺术家】
“细节决定成败,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艰难的,同时又是一个非常享受的创作过程。”
——邵志飞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多媒体艺术家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九个开幕展中,有五十多个互动多媒体装置,例如二号展厅中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作品《梦境》,可以使观众躺着静静体验乾隆在梦中与爱妻相遇的情节;又譬如在九号展厅,可以透过屏幕与马进行互动,这些都是诠释文物的高科技手段和趣味方式。参与制作其中五件作品的就是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邵志飞(Jeffrey Shaw)。
特别是在《梦境》作品中,邵志飞做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和沉浸式的装置,一张大床。观众躺在一个大的圆形沙发上,沙发可以容纳12个人躺下,其他人可以站在周围。躺在一个沙发上,抬头就能看到天花板上大约五米宽的投影,犹如躺在一张床上,向上看就进入了乾隆皇帝的梦境。
而在四号展厅《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的主题展览中,一个还原清代祭祀场景的多媒体投影作品也出自邵志飞之手。他坦言自己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观众有一种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此,他的解决方案是创建一个180度的全景投影,把观众包围其中,给大家带来真正的沉浸式体验。
除了邵志飞教授带来的多媒体视觉体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邀请到六位本地知名艺术家,用别具创意的当代艺术装置,重新诠释故宫文化。这些特别的艺术作品大都集中在第七展厅《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其中,艺术家洪强互动装置作品《见器物:观大千》融入了中国山水以及水墨画的形式和概念,并且设置有高清摄录机将现场观众的影像和面孔直接融进中国山水的虚空间内,带来饶有趣味的沉浸式体验感。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最初提出想法,到如今正式开幕只用了短短五六年的时间。这样的结果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辛勤付出。在这个汇聚全球顶尖博物馆人才的国际化团队中,
还有哪些精彩幕后故事?敬请关注凤凰卫视中文台,本周六晚22:00《皇牌大放送》首播纪录片《国宝驾到——香港「故宫」诞生记》。
——————————
编者:吴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