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少年别样暑假:爸爸妈妈如相问 我在省博修文物

8月15日,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首次对青少年开放。10位青少年将在三天时间里认识什么是文物、为什么要修复文物、如何修复,深入了解彩陶文物知识,体验完整的彩陶修复过程,加深对文物保护的理解。

8月15日,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首次对青少年开放。10位青少年将在三天时间里认识什么是文物、为什么要修复文物、如何修复,深入了解彩陶文物知识,体验完整的彩陶修复过程,加深对文物保护的理解。

参观学习后,坐在文物保护修复科研基地的青少年们兴奋异常,穿起“白大褂”,看着眼前碎作一团的彩陶工艺品及修复工具,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在专业工作人员详细讲述修复细则后,他们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文物修复”。

孩子们用3天时间体验彩陶工艺品修复,而修复一件真正的文物,往往费时数月。王冰 摄

兰州市东郊小学五年级学生雷渭梓个头不高,话不多,别看年龄不大,却算得上是一位“老文物工作者”了。2017年,雷渭梓便成为甘肃省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者,周末闲暇时,他都会在彩陶文物展区进行讲解。雷渭梓说,小时候,在天水市武山县老家经常会发现陶片,在爸爸熏陶下,他对彩陶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兰州市东郊小学五年级学生雷渭梓通过观察花纹、破裂的断口,将碎片拼接复原,用纸胶带固定。王冰 摄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文物修复,非常高兴,能了解到一般人了解不到的知识,我以后会努力学习更多知识。”雷渭梓边填写修复档案边说,“做这份工作我会很骄傲,把文物‘做’得非常完美,以它原来的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参观的人也会知道工作人员所做的努力。” 

保护修复文物,了解其意义与价值是基础。10位青少年在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学习相关基础知识。 王冰 摄

在建立修复档案、预拼接之后,孩子们需要等待24小时让胶完全固化,对后续补缺、补色等重要环节的到来,他们非常期待。

甘肃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卢冬表示,不要说孩子,很多家长对文物保护的意识都是很淡薄。考古发掘的文物,大多是破损的,为了让它们完整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文物修复工作者需付出很多努力。此次“我在博物馆修文物”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了解文物的价值,懂得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暑期期间,甘肃省博物馆每天都有近万人涌入参观。人们前来品味古老的文化,看着眼前那一件件或残缺或完整的藏品,感慨其岁月更迭后,美丽依旧。

在甘肃省博物馆,很多文物都是经过修复才得以完整展现。王冰 摄

据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赵亚军介绍,博物馆现有一支22人的队伍,肩负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现在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少,人才非常稀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希望他们热爱我们国家的历史文物,加深对文物保护的了解,加入这个行列。”赵亚军殷切地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