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国第二十任国君鲁黑肱进入在位执政第十七年。
孙周算起来也是晋国公族的一脉,他的曾祖父是晋国先君晋欢。按照晋国的习惯,公子一旦成人,就会被赶出国到其他国家去做官,孙周的祖父从成年开始,就被派到国外,一晃三代都在晋国以外,孙周自己就住在王室。大概因为他这一支也没有混出来什么名堂,没有创建出自己的世家大族,所以呢,没有自己的氏来称呼,他就只能称为孙周。周是他的名字,孙则是指他是晋国国君的孙辈。在春秋时代,凡是孙以下都称孙,也就是孙子称孙,曾孙也是称孙,三代孙、四代孙、五代孙、六代孙都称孙,所以呢,就被称为孙周。
按照辈份来算,孙周是晋州蒲的侄子,感觉上,好像晋州蒲一被干掉,当然是由小字辈的孙周顶上来,来补做国君。但实际上孙周离做国君太遥远,他的血脉离晋州蒲太远了。试想,他不过是晋国一个公曾孙,难道现在晋国除了他这个公曾孙之外找不到一个公子,找不到一个公孙吗?不可能的事情啊!尤其是如今的孙周只有十三岁,难受他的父亲已经死掉了吗?如果他父亲活着的话,他父亲就是公孙嘛,为什么要舍去血缘比较近的而用血缘比较远的呢?所以,芈伐的这种说法非常得蹊跷。但是我们要说啊,正是因为蹊跷,才方便下套,方便做文章。
晋州蒲听了芈伐这么一席话,他觉得,这个事靠谱吗?于是,他就把他的执政大夫栾书叫过来询问、商量商量,芈伐这么着说了,这套话靠谱吗?
我们要说,本来这一套东西就是栾书设的陷阱,现在问栾书意见,栾书当然说:“这恐怕是真的吧,”而且栾书还紧接着加码,他说:“如果这个不是真的话,郤至怎么会不顾生死去接见敌人的使者?”
我们要说,栾书说这个事儿,就是郤至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郤至在鄢陵之战,每次见到楚国国君芈审,都是下车、摘掉头盔,快步上前。后来呢,芈审还派使者去慰问郤至。
郤至觉得说,你看,我有礼,受到对方国君的看重,他都承认我是一个知礼之人。
可是在别人眼里就觉得说,你见到对方国君,就去掉头盔快步向前,你不怕人家一箭把你射死啊?是不是你们私下里面有什么密谋?是不是芈审派出的使者,跟你在互换消息?你是不是在出卖晋国啊?难免会有这样的设想。
栾书如今又把这一件事情提出来了,可是呢,栾书知道这种含糊的东西是不可能直接把郤至给干掉的。所以呢,栾书在后面又补了一句:“您晋洲蒲,您何不让郤至出使王室试探一下?如今孙周在王室,您让郤至去王室,如果孙周和郤至有关联的话,郤至到王室之后,肯定会和孙周联络,这不就知道了吗?”
晋州蒲一听,这个有道理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反正试一下吧,如果真的没有,也无伤大雅,万一要是真有的话,那可要对郤至小心处理。
所以呢,晋州蒲就派郤至在去年到王室献楚捷,栾书这边马上就安排,他让孙周和郤至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