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外贸一哥”变“最大优势”为“最强磁场”

2002年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宁波调研,指明: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

隔年,“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被纳入“八八战略”,“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街知巷闻。

那一年过得风驰电掣,开放如一帖“催化剂”,让急于“把握优势”的发展热情与蓬勃的四千精神“一触即燃”——

图片

宁波最大的外贸公司、中基宁波集团董事长周巨乐至今庆幸20年前的那个决定。中基响应“八八战略”对内对外开放的号召,开始将目光投向广大制造企业的生产需求。一手抓大宗商品原材料进口,一手抓产成品出口,大胆“下注”宁波制造,实现了企业与城市的开放同频。

二十年波澜壮阔,自然也“水大鱼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袭而至,外需迅速萎缩。世界经济在不确定性中艰难行进。立于开放潮头的宁波,率先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2009年,宁波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外界开始质疑:经过多年的风驰云走,宁波外贸发展模式是否已经遭遇瓶颈?

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突破原有的政策、市场限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宁波没有停下脚步,更没有迷失方向。众声喧哗中,宁波找到了定力之源。

“八八战略”指出要“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宁波写就再度扬帆的剧本。

以制造与开放作为腾飞两翼,中基坚持以融入全球贸易,更好地对接与服务实体经济。事实证明,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艘“大船”依然傲立潮头。贸易端与生产端的相互“补台”,助力企业奇迹般逆势增长。当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2%。

放眼全市,沿着这一主线和总纲,宁波外向型经济迅速走出阴霾。2010年实现外贸总额829亿美元,领跑全省。2013年,宁波外贸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后第三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

追梦的旅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宏观数据高歌猛进背后,是铁矿石、能源等一系列大宗商品的断崖式下跌。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外贸低买高卖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时代的暗线,“倒逼”企业酝酿新一轮“逆袭”。这一次,周巨乐的解法,是在外贸与制造之外,联动金融衍生工具。通过锁定大宗商品价格,让进口、出口与产业链联动,打造开放强磁场。

2013年,中基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组建了专业研投团队,对大宗商品的产能、库存、港口容量等进行细致的研判,以“期现联动、工贸结合”的方式,锁定工厂加工利润。外贸2.0实体产业链运营模式应运而生。

同年,为了助力更多企业拓市场,中基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中基惠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开放供应链产业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外汇、出口信保、物流、退税、融资等一站式服务……这一举措,比国家正式启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整整早了3年。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当晚,中基董事长周巨乐受邀作为全国17家企业代表之一,视频连线听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主旨演讲。

也是在这一年,中基着手整合东亚区域的内部研投团队,并在欧美、非洲远距离“借脑”,搭建起一个全球专家资源网——中基研究院正式成为独立部门,开始对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及科技侧“三端一侧”进行全面梳理。

这背后,曾持续多年的订单依赖、路径依赖被打破。在“最大优势”的驱动下,一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外贸3.0“磁场版”初露峥嵘。

当时钟拨到2023年,“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再次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宁波也乘势而进,提出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充分发挥“两区”开放主平台作用,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在新时代把开放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春江水暖鸭先知。去年,中基跨境与全球最大在线交易平台eBay,国内跨境供应链龙头易芽等达成深度合作,进一步带动汽配、小家电、五金工具等产业带出海;今年2月,中基与国企鄞州金控等成立混改公司,这是中基成立的第四家混改公司……乘着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东风,不经意间,宁波“外贸一哥”,正变得越来越不像一家外贸公司。

“这就是开放的意义!”周巨乐爽朗地笑了。

来源:宁波商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