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帮扶资金1077万元提速关岭牛规模化、规范化养殖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27日讯 (记者 杨广科) “一生青草,一碗好肉”。关岭牛产业作为安顺市关岭自治县主要产业之一,对当地农户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8月26日,“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山东采访团走进关岭牛核心种牛场,实地探访关岭牛特色扶贫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关岭牛历史悠久,是我国五大名牛之一,贵州四大黄牛之首。优良的品种优势和生态环境赋予了“关岭牛”出肉率、繁殖率高,肉质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五高一低”品质特点,造就了“关岭牛”皮厚肉多,口感细腻,鲜嫩味美、特色鲜明的地域风味。

关岭牛核心种牛场(又称上关保种场)位于关岭县上关镇福农村长冲坝子,占地约120亩,可存栏饲养约1200头能繁母牛,是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建设的县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自2018年5月建成投产以来,主要负责关岭能繁母牛的专业化、精细化饲养和人工输精受胎技术的研究应用,从而实现对关岭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截止目前,关岭牛核心种牛场共存栏能繁母牛410头,在孕母牛345头,哺乳母牛23头,通过输精受胎已产牛犊42头。

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抓全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带动贫困户脱贫上,通过牛场聘用人员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固定务工7户20人,提供临时务工20户60人,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同时,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初衷,大力推广“塘约经验”,采用“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及“五户联保”的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村支两委、致富带头人发展关岭牛产业,引导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造血功能,激发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关岭牛产业的模式则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和合作社养殖关岭牛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户或合作社可以通过代养方式向牛投公司申请代养关岭能繁母牛和育肥牛。代养能繁母牛的相关补助归农户或合作社所有,然后牛投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购能繁母牛所产的犊牛或成年牛;代养育肥牛凡是时长3个月以上、膘情八成以上的,牛投公司将结合市场价统一回购育肥牛的增重部分。以上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和合作社养殖关岭牛资金短缺的问题。

“有劳动力,有单独的圈舍,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就可以申请代养关岭牛。”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明飞告诉记者,公司以政策为导向,带动农户参与积极性,进而达到农户自身收益。全县所有贫苦户都在公司带动范围之内,2019年上述养殖模式实施完成3000头关岭牛养殖回收,今年10000头关岭牛养殖数量正在实施中。

2020年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申请获得青岛帮扶资金1077万元,主要用于采购1104头育肥牛,扩大了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养殖场、坡贡镇凡化村养殖场、关索镇月亮湾村养殖场等的生产规模。青岛市第五批赴安顺市挂职干部,关岭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栾绍斌介绍,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国营公司,主要是牵头引领89个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关岭牛。帮扶资金的注入将加速关岭牛产业的扩大与发展。

当下,关岭牛肉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品牌逐渐打响。采取“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的经营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养模式,直接面向盒马鲜生、上海味千拉面、左庭右院等餐饮名店进行供货。通过对品牌的不断包装、宣传,品牌附加值日益提高,市场供不应求。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宁波、温州、贵阳等大中城市。目前,关岭牛肉在青岛城阳区批发市场、茶叶批发市场设立有两个展销门店,以及一处关岭牛体验店。今年以来关岭牛肉在青岛城阳区的销售达到了300余万元。

2016年以来,关岭自治县修造圈舍16.2万平方米、青贮池6.12万立方米,建立关岭生态畜牧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1200头核心保种牛场1个、关岭牛种公牛站1个、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7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8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30个。牛存栏量从2016年的12.39万头上升到2020年的17.87万头。2016年以来,全县牛产业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108户42563人,户均增收6000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