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互泰”解读之三]天人互泰---善恶是非之“鉴”
——萧力群
“天”本意是“颠”,即人的头顶,后引伸指皇天上帝。据考:“天”字在我国古代殷商时代已经出现了。古人赋予“天”以神圣的“天道”、“天德”等涵义,被视为自然人性的依据。“天”至高无上,正气坦然,包容万物,大爱无疆。
《穷通刍论》作者梁缺在书中道:“天地明善恶而不语,造化定福祸而不说,四时知吉凶而不议。”认为宇宙间最高的道德形式是“天理”,因为自然规律是公道、公平、公正的,人只有顺应天意正道,才能获得上天的庇佑,否则,必然会遭受上天的惩罚。他还认为:“对天理的肯定就是对自身的肯定,对天命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这敬畏之情,绝非外力所强加,而是发自一颗道德之心!”
万物皆互动,万物皆因果。顺天而行者必昌,逆天而为者必殃。梁缺从人类的理性诉求出发,以“天人互泰”的科学观点,视为人类的终极追求。这一包罗万象、寓意深远的哲学概念,蕴含了人与天、人与人的对应关系,还涵盖了“天”所囊括的星际之间的辩证关系,彼此间的关系只有达到互善互泰,而不是互恶互害,才能建构人与宇宙及万物之间的平衡、和谐、共存关系。
善恶是非,天理为鉴。在一些人认为“上帝已老”、“哲学已死”的今天,梁缺“天人互泰”哲学理论的提出,顺应天理人道,对人类社会不断致力追求实现高度文明,倡导和实践善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我们现实中建构健全友善的社会关系,有着深邃的理性启迪。而对于处理未来的天人关系,天人互泰理论同样具有建设性的预警方案,悟出了天人关系的永恒纲领。将来地球人如发现了地外文明、也无论移居到别的星球,又或是外星人来到地球,地球人也应想方设法主动与外星人建立彼此间的友好和谐关系,实现互存互泰、共享共赢。而处理人与天的关系,则应融入人类发展的“开放、包容、协调、共享”的主旨,实现天人互存、互动、互善、互泰。
在理解天与人的关系和意义上,中国古人曾总结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天地怀抱中求得精神慰藉,追求顺其自然的境界。而“天人互泰”则是在“天人合一”基石上的升华与创新,它从以人为本到通观大自然,面向未来、明确方向、把握本质、顾及全盘,着重人的主观能动与创造,强调人类的智慧和一切科技手段,为实现天人之间的和谐相安作出了理性和神性的思考。
(本文作者肖力群系著名作家、哲学家、媒体人,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