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避险基因」觉醒,全球货币秩序迎来世纪重构?

“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一百八十个国家加密资产流动,发现比特币逆周期避险能力日益强大。”

国家的颜色代表2024年上半年该国所汇出的比特币(BTC)总金额(折合美元),共分为八个类别。图中箭头表示双边流动金额达到至少10亿美元的国家间比特币流动。(图:国际清算银行报告)

原文标题: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比较研究 比特币逆周期避险能力强大

作者简介

曾浩年,《亚洲周刊》新金融编辑,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学士,博士论文著作《黑格尔逻辑学的现实概念与唯心论原则》;曾任香港「哲学01」策划人、香港武术频道「武备志」策划人。

比特币兑土耳其里拉价格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5月11日仅24小时内便上涨8%。根据币安数据,当天交易量暴增35%,超过1,200枚比特币被兑换。这场价格狂潮的背后,是土耳其通胀率突破60%的现实压力,比特币再度成为民众眼中的避风港。

2025年3月19日,伊斯坦布尔骤然陷入一场汹涌的货币风暴。当市长伊玛莫鲁被捕的消息传出,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在短短一小时内重挫14%,几乎无预警地崩溃。街头涌现大量市民抢兑外币,长队蜿蜒如潮。阿里也跻身人群之中,脸色苍白,心跳如擂——他明白,账户里的资产正迅速蒸发,却束手无策。

而在同一栋公寓楼上,他的邻居凯末尔却安坐家中,神情沉着。他打开手机,几次点击之间,便将手中的里拉转为比特币。当阿里还在焦急排队时,比特币兑里拉的交易量已大幅飙升。凯末尔无法预见这场政治风暴,年轻一代的土耳其人却早已学会在金融崩盘中自保的方式。这是一段虚构的情节,但并非全无真实根据。

土耳其里拉多年间的持续贬值,加密货币在当地的普及,早已为这样的剧情铺下了现实的伏笔。拥有8,500万人口的土耳其,正悄然成为全球加密货币采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统计,约有40%土耳其公民已持有加密货币资产。

比特币到底只是跟随大市升跌的「顺周期波动资产」,还是具有逆周期的避险能力,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

最近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研究「去中心化对抗金融引力?比特币、以太币与稳定币跨境流动的实证分析」(DeFiying grav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ross-border Bitcoin, Ether and stablecoin flows)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线索。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发布的研究横跨2017年至2024年中,涵盖超过180个国家的加密资产流动,重点聚焦于比特币(Bitcoin)、以太币(Ether)以及主流稳定币(如 USDT、USDC)等资产的跨境使用情况。报告特别指出,小额(低于500美元)比特币交易及稳定币在传统汇款成本偏高的环境中展现出明显成长,显示其在民间日常支付与避险需求中扮演愈加关键的角色。

尽管美国与英国仍为全球加密资产流通的重要枢纽,资金活动的重心正加速向印度、印度尼西亚与土耳其等新兴市场转移。土耳其与俄罗斯迅速崛起为美元计价稳定币的重要通道。研究亦指出,加密资产的全球流动网络密度已超越传统银行体系,尽管其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却展现出更强的跨境弹性与扩展潜力。

研究发现,在经济下行期间,比特币的使用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当通货膨胀率飙升、汇款成本攀升或资本管制加强时,比特币的使用量便会明显增加。BIS通过分析比特币链上交易数据、活跃地址数量以及用户持有行为等多维度指标,发现在经济承压时期,比特币交易活动和链上活跃度均有明显增长,且平均持有时间缩短,表明使用频率提高。这些发现对于「比特币仅是顺周期波动资产」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有力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BIS报告并未将比特币直接定义为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或特定国家的主权债券),但这个全球顶级金融机构通过数据证实了比特币在特定经济压力环境下的反周期增长模式。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比特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最近市场表现方面,比特币目前已连续多天站上10万美元大关,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期不久后可能再创历史新高,突破今年一月创下的10.98万美元纪录。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全球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加密货币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策划:邱立本

编辑:李晓彤

审核:宋阳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