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消金百亿增资方案落定 巨头争抢B端技术是关键

蚂蚁消金的百亿级增资方案引发关注。11月14日晚间,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下称“蚂蚁消金”)增资方案落定,包括蚂蚁集团、传化智联、鱼跃医疗、舜宇光学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将参与本轮增资的股权认购。本轮总增资金额为105亿元,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注册资本将达到185亿元,将成为注册资本金最高的持牌消金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十多家消费金融机构通过ABS、银团贷款、股东增资等方式融资超百亿元。

融资背后是,在严监管和疫情的冲击下,行业洗牌十分明显,业绩分化更加突出。消金公司通过补足资本,一方面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规模空间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纷纷转向B端,以输出技术服务寻求增长。

《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本次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的股东由原有的7位增加至12位。不过,蚂蚁集团仍持有蚂蚁消金50%的股份,为最大股东。

针对此次增资方案,接近蚂蚁集团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此次增资是蚂蚁整改的重要一步。

作为蚂蚁集团业务整改的一部分,蚂蚁消金作为由银保监会审批监管的全国性持牌金融机构,将承接两家蚂蚁小贷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需要满足经营杠杆要求。

但是,如果由蚂蚁消金承接历史存量以及未来的借呗、花呗等消费金融业务,按照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杠杆不超过10倍的规定,其原有的80亿元资本金远远不足,因此增资显得尤为重要。

博通咨询金融业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从蚂蚁集团自身角度来看,消费金融板块要符合相关的资本金和杠杆率等方面的规定,迟早要完成增资,而蚂蚁消金属于行业的头部,找到投资人并不难。此次增资目的在于满足监管对杠杆率的要求,帮助蚂蚁消金消化“库存”。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看来,蚂蚁消费金融此次增资动作主要是出于合规进行考虑。此前,蚂蚁将旗下消费金融业务进行规整,成立了专门的消费金融公司并启动了品牌隔离,主要承接花呗、借呗业务,需要根据业务的规模进行增资以满足合规要求。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蚂蚁消费金融资本金自80亿元增至185亿元,其最多可承接的自营余额自约1000亿元增加至约2400亿元。而若全部用于联合贷款,则最多可以承接的“信用贷”和“信用购”余额则约3500亿元增至8000亿元。预计未来蚂蚁集团微贷业务的增长,将更多来自于助贷模式。

事实上,自2021年起,蚂蚁集团的消金板块整改动作频频,包括7月份花呗接入征信,随后的11月份,根据整改方案,花呗、借呗成为蚂蚁消金专属品牌,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服务则独立为银行信用购、信用贷类服务。

截至目前,不少用户的借呗已经更新为“信用贷”服务,部分用户的花呗也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服务。据了解,这一工作仍在继续,未来会逐步覆盖到更多用户。

在强监管下,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各项监管要求,以及当下除了利率下行挤压利润空间,业务规模本身以及获客也面临较大压力。行业竞争同样不可小觑。不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如今跨界选手与日俱增,包括城商行、信托、互联网流量平台等都新建了消费金融业务。

蚂蚁集团方面指出,在今年“双11”期间,支付宝为抖音、快手、爱奇艺等100多家合作伙伴提供支付场景营销能力。同时,蚂蚁集团通过技术分享,助力印度、泰国、孟加拉、菲律宾、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打造本地版“支付宝”,让当地小微商户成为“码商”开始数字化经营。

马上消费金融方面则表示,自主研发AI技术打造的智能客服平台可以提供包括人脸识别、智能客服在内的多种智能零售解决方案,并已经输出给公司第一大股东方重庆百货,覆盖了重庆百货的百货、汽贸、超市、电器、世纪购等多种业态相关业务。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转向B端意味着收入渠道的扩展,而技术服务收入的风险性相对于贷款收入来说也大大减少。但是,若只是输出通用性技术,并不能解决机构们面临的长期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