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建圈强链划重点,成都如何打造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

日前,《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印发,明确要发挥市区两级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一区(市)县一重点,依托一批集聚“链主”企业、汇聚高能级平台、集中先进资源要素的主力产业园区(功能区),一批集聚专精特新和关键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落地落实,夯实城市功能三个做优做强的产业支撑。

在疫情给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的当下,成都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将如何打造“产业共同体”?《工作要点》明确,将完善“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链主企业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公共平台如何链接支撑企业需求?一批区(市)县的先期探索给出了参考。

▲成都,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盯准头部企业,发挥马太效应

今年1月18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项目选址成都双流,计划总投资不低于60亿元,拟用地面积919亩,规划建设停放125架飞机,预计2023年三季度建成投运。这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

2月16日,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在成都双流正式举行签约仪式。项目落成后,顺丰航空将在成都持续布局航线网络、加大运力投入,搭建与全球主要航空货运枢纽节点城市相连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构建内连鄂州,辐射全国,覆盖亚太、欧美,畅达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

▲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落户成都双流

接连的项目招引好消息,背后是双流区建圈强链的有的放矢。“双流区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发动机等18条重点产业链为主线,制定招商引智工作方案,重点引进链主企业,成功签约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顺丰航空中国西部项目、中电金信全国第二总部项目等产业链引领性项目。”双流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双流引进的链主企业都是头部企业,这也是建圈强链的一个关键。

“头部企业可能是一个跨国集团、是一个全球领先的专业性大学院所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行业话语权和产业带动力。随着优质要素资源不断向高能级企业集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头部企业充分发挥对重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成都现代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离不开英特尔的带动。产业建圈强链,必须强化功能思维、产业思维,以资源配置能力强、产业配套能力强的赋能型企业为目标,聚焦主导产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

引来链主如何带动?双流区的做法是,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专业性,合作组建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7个,实行“企业提名单、合作抓招引”,瞄准“京东方系”“空客系”“中电子系”“顺丰系”“中兴系”等上下游配套需求开展产业链招商。

企业要什么,产业链就招什么。这样的“建圈”模式再也不是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充分尊重链主企业的话语权。

“产业建圈强链关键在于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和平台型企业。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产业链整合链接作用,大力培育和招引专精特新、关键配套企业,推动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格局。”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新都区依托“链主”航空工业成飞,集聚永峰科技等“链属”项目42个,形成“链主聚链属、政府搭平台、主链拓辅链”的发展模式;崇州市围绕“链主”捷普科技实施精细服务,集聚领益科技等100家配套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值规模超400亿元。

公共平台链接支撑,打造协同共享的生态

一个产业生态圈中,众多技术关联、市场关联、价值关联的企业都有着相似的需求。打造公共平台来实现核心技术工艺的集约共享就很有必要。

例如,一款新药从立项到应用,要经过研发、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检验检测、审批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等漫长的过程。因此引入关键性平台企业,构建完备公共服务技术平台链,为研发提供服务、为产品提供检测、为临床提供研究、为成果提供生产转化,让科学家的创新点子尽快变成创新产品,成为创新药产业链发展不可或缺的任务。

在温江区,以药明康德为链主,科伦、海思科、罗欣、百裕、百利等为龙头,200余家链属企业聚链成群的创新药产业格局基本成势。这个“圈”中,动物实验贯穿着临床前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小鼠培育自然成为创新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一站式小鼠资源服务平台,成都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成都医学城后,成为成都医学城重要的公共产业服务平台。“成都药康的引入,补齐了温江区医药研发企业的动物实验供应链条。”成都医学城有关负责人介绍。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张志强 摄

实验结果如何,怎样反映药物在实验中的效果,这就需要专业的药效评价平台。四川康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了学术机构、临床医院以及合作研究伙伴的各方资源,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药效评价,提供高质量临床前药物研发外包服务,成为药物研发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我们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布局,积极参与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需求,多维度构建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服务体系。”温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温江区主攻产业共性需求建“功能性”平台,依托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打造西部最大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验检测基地、中试熟化平台和开放式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从药物发现到注册量产的完整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同时,还聚焦产业个性需求建“定制化”平台,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物品“进口难、进口慢、进不来”等痛点,建成西部首家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服务平台,携手成都海关创新进口特殊物品“关地协同”监管模式,实现在“管得住”前提下“跑得快”。

目前,温江区全区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8个、省级研发平台193个,布局海外研发机构15个。在研药械品种1104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I类新药25个、三类医疗器械67个。

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引聚新型网络核心芯片与部件创新研发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域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顶尖科技创新团队1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2个。根据《工作要点》,成都将健全完善“核心+基地+网络”创新体系,全面建成全市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累计建成投运1300万平方米。争取国字号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在蓉大院大所深度融入成都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全年开展技术攻关科研项目100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1300亿元以上。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