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 盛祥斋泡馍,碑林博物馆

西安依旧雾霾天,气温比昨天下降了一些,等车去吃泡馍时在街边站了几分钟,明显感到了冷。天阴阴的像是要下雨(雪),醉长安的老郑说:下雪吧,下雪了雾霾就没了。可是当我离开西安的时候雪也没下来,只是见到几滴雨,看来雾霾天还要在西安待几天。

雾气中西安影影绰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妖哥带着我们一行去了盛祥斋去吃泡馍。妖哥说,这家店是老字号同盛祥的正根真传,1950年代公私合营时,公家花了1800元买了同盛祥的字号,盛祥斋的老板还保留着当年的收据。1982年,私人可以开饭馆了,字号的第三代出来做了盛祥斋泡馍馆,家传的手艺得以恢复,只是字号已经属于公家,只好叫了现在这个名字。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第四代在经营了。

妖哥说,这家店味道比较好,手艺好,用料也好。老郑说泡馍在西安有不少流派各有各的拥趸。至于哪个好吃很难说,针对个体来说,小时候家门口那家泡馍店的味道就是现在喜欢的味道。这个说法我非常赞同。风味食物,你喜欢的就是你小时候常吃的、习惯的、熟悉的味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店家已经整备好了不少碗泡馍。不过这种是机器切的馍,截面整齐密实,煮出来没有手掰的好吃。肚子饿极了可以吃这个,省去了自己掰馍的时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煮好的泡馍。热热香香的,太适合阴冷的初冬天气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上这样一碗泡馍,是可以忘记雾霾和寒冷的。虽然外面的天气阴阴的,吃上泡馍,心里就是暖暖的晴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盛祥斋泡馍老掌柜和少掌柜。他家的泡馍挺好吃的,平时我都是吃一碗,今天吃了两碗。下午还是饱饱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完泡馍去了碑林博物馆。这些年来过西安很多次,去过四次碑林,这次受教太多、太多,觉得自己真是没有文化。和朋友约定明年找个时间一定要再来碑林博物馆,好好看看那些碑刻,认真听杨烨先生的讲解。

碑林博物馆一角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字不讲真的不知道。这个字念丧sang,古字,哭亡人。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有转注和假借,这个字的产生就是会意的典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陈列室里的《开成石经》有65多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加上清代补刻的《孟子》合称《十三经》。古典文献的保存和传续的定海神针,是伟大到不能再伟大的文化工程。

功莫大焉善莫大焉的石刻。(百忍堂拓本)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有一块碑说的是唐朝时期基督教在中土的事情。从碑刻上知道了在唐朝时,中土就有了圣诞节,只不过那时叫做降诞节,是皇帝亲口御封。“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降诞之辰也就是今天的圣诞节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点多去王军良烤肉排骨面吃饭,朋友们在妖哥的建议下吃了很多烤串,我看着大家吃,最后陪着大家吃了一碗不辣的排骨面,随后去了机场。

九点二十落地无锡,四十分钟后入住苏州太湖万丽酒店,吃了一碗馄饨喝了一碗鸡汤,现在写完日记,这一天就到这里了。

这碗馄饨很好吃,荠菜猪肉馅的,大的像水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