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7日,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据悉本次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扬、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
12月5日—7日,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据悉本次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扬、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
在“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线上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十四五”新征程》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明年,中国将进入十四五,这是新三十年的开局之年,开局规划之年。从十四五开始,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十年新征程。
张燕生表示,新的三十年,中国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个历史的转折点经常被用三个“新”描述。第一个“新”是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从2021年到205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新”是新发展理念,十四五将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第三个“新”是新发展格局,我国要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张燕生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的首要变化是破局与新生,要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讲好创新、法制和高端三个故事。
张燕生进一步解释:第一个故事是,在未来三十年,科学、技术、人才、创新能进入到世界的前沿;而在这过程中,中国不仅需要增加对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的投入;还需要营造全方位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和跨境创新网络。
第二个故事是,推动规则、管理和标准的现代化,推动中国的制度现代化、法制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并且与国际高标准的制度相衔接。因此,中国要打好要素市场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的体制环境三个改革的攻坚战。
第三个故事是,推动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能进入世界高端,且与全球体系对接。在这个方面,中国要建设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下是张燕生演讲实录:
张燕生:
各位听众大家好,很高兴参加“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我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今天,我国要谈的主题是“破局与新生”。
实际上,中国现在已开始进入十四五的规划时期,也就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在十三五期间,非常重要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将进入收官阶段。
十三五以前的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进步:我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从内向战略向外向型战略转型;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外贸大国以及第一制造业大国。
而明年,中国将进入十四五,这是新三十年的开局之年,开局规划之年。从十四五开始,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十年新征程。
新的三十年,中国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我国经常会用三个“新”描述。
第一个“新”是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从2021年到205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讲好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未来三十年讲好,科学、技术、人才、创新如何能进入到世界的前沿?
我国就要探索回答,研究李约瑟之秘、钱学森之问以及周期律的问题。我国还要探讨未来,探索科技创新,并使其成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这方面而言,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为未来三十年讲好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的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中国全社会研究发展经费的投入已经超过了2.2万亿人民币,而且研发强度已经达到了2.23万亿人民币。
根据研发强度,整个中国经济可分成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中国六个省市的研发强度已经超过了OECD的平均水平,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其中,广东去年投入创新超过三千亿人民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去年投入创新也已经超过六千亿人民币。
而如果沿着这个态势往下发展十年,广东十年投入创新有可能超过4万亿人民币,长三角地区可能会达到7万亿-8万亿人民币。
这么大的一笔资金投入创新,未来的十年,我国中国的科技创新将出现:从知识的流量到知识的存量;从创新的数量到创新的质量;从汗水驱动发展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样一个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新旧模式转换的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而我国短板又是什么?
目前为止,我国增长最快的科技创新投入是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和实验研究。也就是说,我国的短板是基础研究投入占整个创新投入的比重较低。其实,去年第一次超过了6.03,但这一数据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出彩。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较美国低12个百分点。创新链方面,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曲线仍然平缓;应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增长也趋于平缓;高新技术和公共技术的创新投入和支撑依旧是薄弱环节。
因此,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要解决三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增加对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的投入。我国首先要解决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创造一个让科学家能够静下心来做科学发展,让工程师能够静下心来做技术发明,让企业家能够静下心来把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工程师的技术发明转换为新产品、新市场、新管理、新要素组合方式。
第二个问题是营造全方位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也就是让全球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与中国的在一个开放、创新的生态平台上、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第三个是营造跨境创新网络。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世界一流的大学合作;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与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合作;在高新技术和公共技术研究领域、在开发和实验研究领域和世界一流的平台、企业合作。从这个角度而言,从十四五为起步,未来的三十年,中国要讲好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的故事。而十四五规划也涉及到在这个方面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个故事是如何能推动规则、管理和标准的现代化,推动我国的制度现代化、法制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并且与国际高标准的制度相衔接。
从十四五开始,我国将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上一个新的层次。在这个方面,从十四五开始,在制度型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要打好三个改革的攻坚战。
第一个攻坚战是推动要素市场配置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改革让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以及资源等在要素和资源的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二个攻坚战是优化营商环境。尽管整个2019年的营商环境在全球排31位,但我国仍有四个短版,分别是:企业获得信贷,我国在全球排80位;企业纳税,我国在全球排105位;跨境贸易,我国在全球排56位;企业退出机制,我国在全球排51位。因此,从十四五开始,补齐金融信贷、财政税收、跨境贸易、产权制度四个短版,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攻坚战。
第三个是科技创新的体制环境改革要打好攻坚战。从这个角度来讲,第二个故事要讲好,我国制度的现代化、法制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并且与全球高标准的制度相衔接。
第三个故事是推动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能进入世界高端,并且与全球体系对接。
在这个方面,我国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指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因此,从十四五开始,我国的首要变化是破局与新生,要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讲好三个故事分别是创新、法制和高端。
而从十四五开始,第二个“新”是新发展理念。
十四五将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要想使新发展理念落地,也就要坚持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成为根本目的。而这五个新发展理念落地,很大程度上,我国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我经常想,50后、60后的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什么?他们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他们的需要或许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对70后、80后,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社会的中坚。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如何能够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如何解决社会中坚力量,这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认为这是十四五开始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那么,90后、00后、10后的新生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什么?对中国的新生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非常个性化、多样性,讲究主观体验、讲究虚幻。满足新生代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大脑是不够还需要世界大脑,中国服务是不够还需要世界服务,中国创造是不够还需要世界创造。因此,我国需要与世界合作。
第三个“新”是新发展格局。
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要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将迈向一个大国的发展战略;一个 开放大国的发展战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发展战略。因此,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就要扩大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进口需求。而我国扩大进口需求就会给世界提供新订单,给世界提供新需求,给世界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有一些朋友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中国经济会不会与世界经济主动脱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中国经济会不会走向内向、内循?
我自己的回答很简单,我国看的是事实,也就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比如,从十四五开始,我国的关税率会不会进一步下降?非关税率会不会进一步取消?我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会不会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贸易成本?我国的服务业会不会进一步扩大开放?
如果会,而且这四个方面真正开始构建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那么我国对中国未来的开放还担心吗?
第二个方面,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二个事实是我国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是进一步以国际高标准的制度相衔接,还是相偏离?
如果我国下一步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上一个新的层次,与国际高标准的制度进一步衔接,那么,我国还担心说未来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制度型开放还是倒退?这个问题我国还有疑虑吗。
第三个事实是当我国强调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很多朋友就担心“会不会以国际与全球科技创新相脱钩呢?”
我国也看未来得中国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我国在科学、技术、人才、创新更加的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开放共享,还是走向封闭?我国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是继续走向全方位国际合作,还是走向封闭?如果事实是走向,也就是知识型开放,更高水平的开放,那么我国需要的就是行动,我国需要的并不是争论和担心。
从这个角度来讲,十四五规划是一个和过去规划不一样的规划。因为,它面向的是未来的三十年;面对的是第二个百年——中华复兴的百年目标;面向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因此,我们对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充满期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