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趁身体还好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李伟平和当地孩子合影(受访者供图)

前天,身在株洲教书的李伟平老师收到了一份“迟到”的教师节礼物:13日,她被评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师德标兵”。

被评为“师德标兵” 开心得睡不着觉

李伟平是株洲市七中的英语教师,今年52岁,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已经教了近30年书。去年8月至今年7月底,她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岩头寨九年制学校(以下简称岩头寨学校)支教。

“这份荣誉虽然是教师节之后收到的,但还是特别开心,当晚都失眠了,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李伟平说,她想今年继续去支教,但因为工作安排,爱人今年又去炎陵县支教了,她只好带着对山区孩子们的依依眷念回到株洲。

李伟平经常会收到岩头寨学校学生发来的问候。教师节期间,一些同学在微信里和李老师诉说着最近的见闻,希望李老师早日返回学校,祝福李老师早日痊愈。

体检查出肝部肿瘤 术后休养两个多月继续支教

市七中党总支书记周果荃说,李老师能够坚持下来,特别不容易。因为她做完手术休养了两个多月,就坚持奔赴了山区学校支教。她顺利完成了支教任务,且获得了同学们和老师们以及教育部门的认可。

李老师支教前,在学校参加了体检。在岩头寨学校教了一个礼拜书后,接到学校和医院通知回来复检,发现肝部有肿瘤。

“我感觉自己身体很好,从没有想到癌症会和我有交集。”李伟平说,2019年9月初,她回株洲切除了癌变的肝部。术后,很多人都劝她,别去支教了,请假在家好好休养。令人意外的是,术后休养了两个多月,李伟平收拾好行李,再次来到了岩头寨学校支教。

“下车和孩子们一见面,我感觉就轻松了很多,心情也愉悦了。”采访中,聊及当时的决定,还有支教点滴,李伟平多次抹起了眼泪。“我想趁自己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力所能及做点事。”李老师说。

山路崎岖狭窄 拄着拐杖爬山入户家访

李伟平支教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每个年级有一个班,英语专业教师就她一个。她负责教初三毕业年级,还有三年级以及五年级的英语,每周15节课。

医生嘱咐她,每天要吃药调理身子,有助术后康复,而且要连续吃五年。因此,李伟平随行的行李中,最多的就是药,有各种西药,也有一包包的中药。

支教期间,她每天早上6点35分起床,第一节课后,在食堂吃完早餐,回到宿舍打开电炉开始热药。吃完药,又要熬制新一天的药物。药物熬制的两个小时内,她会赶往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完成当天的课程。两个小时后,回到宿舍盛药。

家访是支教老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李伟平说,崎岖狭窄的山路,下雨天满是泥泞,她和另外的支教老师拄着拐杖,一步步往前走、往山上爬,走一走停一停。有的学生家很远,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冬天,深山里的温度尤其低,大家需要冒着刺骨寒风慢慢挪着脚步。“宿舍没有空调,在外面走着走着就暖和了。”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 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李伟平说,相比当地孩子的艰苦,支教老师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比如,一名五年级的小男孩,因为身体残疾不能正常行走,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日里,小男孩由奶奶背着上学。每天早上,奶奶把孙子背到学校,中午将饭菜送到学校看孙子吃完,下午又背着孙子回家。

李伟平说,这位奶奶已经从一年级背到了六年级,接下来还有初中。奶奶今年60多岁了,身高不足1.5米,身体瘦弱。奶奶在一天一天变老,孙子在一天一天长大。

“背不动了怎么办?”李伟平多次问奶奶。

“背不动时再说。”奶奶回答得干脆利落。

“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支教,去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李伟平说,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当地长辈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孩子走出大山的期盼,让她印象特别深。

来源:株洲晚报

编辑:易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