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消杀,消杀不是问题,入户才是问题

撰文 | 魏英杰

最近经常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虽然我经常晚睡,熬夜,但这种失眠还不一样。

晚睡、熬夜,经常是因为要做点什么事情,或者纯粹是为了看书,刷剧。但是,这种失眠是你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下什么,心里空落落,犯堵、难过、悲伤。哪怕是拿着书,心思也飘忽不定,看着视频,莫名就会流泪。

大概是因为疫情,最近操心的事情太多的缘故吧。老家出现确诊,担心亲友的物资有没有着落;上海发生疫情,担心朋友们过得好不好;家里所在地区进入二级响应,担心会不会变成封控区,公司会不会上不了班……

这些还只能算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网上看到的各种信息,有时候会让你产生一种不真实感。这些事情,一次次地触痛内心,刺穿固有认知。女子恳请外卖小哥给父亲送菜,因打赏问题遭网暴;孕妇在医院门口离世;透析患者就医求告无门;下地干农活需持证出门;老人准备从福利院送去殡仪馆,结果活了……

图/视频截图

类似荒诞、悲伤的事情还在继续,最新的引起轰动是两起事件:

一是孕妇送邻居30元一板的鸡蛋,却被所谓志愿者投诉,半夜遭上门盘问;

一是,执法人员要求入户消杀,声称不配合将被处罚,居民回答称“这是我们最后yi dai,谢谢”。这石破天惊的回答,猝不及防地击碎了每一个人的幻想。

01

如果说这些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让人感到特别不真实,特别无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身边的事,则真实得让人抓狂,同时又感到愤懑和伤心。

昨晚我才知道,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已经连续40多天不能回家。说起来,这也是为了工作的缘故。但是不能因为“工作需要”四个字,而忽略了背后的苦楚。

这些苦闷可能很琐碎,或许是生活细节上的不便,或许是家在近处却无法回去吃上一顿家常饭,也可能是家里人想他了,而他只能在视频里挥挥手。但做人的基本乐趣,不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吗?

而另外一个好友,母亲在老家因摔倒住院,他却赶不回去见上一面而悲痛欲绝。他想尽了各种合规和非常途径,都没有一条路可以让他顺利地抵达母亲的病床前。

但是,他的悲剧并不是唯一。

我身边另一个朋友,父亲因车祸重伤住院,她弟弟在上海的小区却一直被封控着。她一次一次地让父亲坚持着,等弟弟回家与他诀别。但是在无休止的等待与隔离中,她父亲还是坚持不下去,撒手而去。这时候,弟弟还在杭州的隔离酒店里,家在咫尺,然而每一毫米都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他只有对着家和医院的方向痛哭不已。

我那个朋友在母亲去世后,写下了悼文,“妈妈,你能不能再打个电话来骂我?我保证不和你顶嘴,保证不吼你,保证很耐心听你说话。妈妈。”

我朋友的弟弟,也记下了这一刻。他没有抱怨什么,而只是后悔很多话还没来得及和爸爸说,很多事还没来得及为爸爸做,没想到一次的转身便是永别。“爸爸,儿子木讷,从未当年说过一句爱你,现在说,你听得到吗?”

生为人子,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此。

02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处在数十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这场变局是疫情带来的,但其结果却远远超过了疫情。

两年多以前,恐怕所有人都会觉得,疫情只是暂时的,等战胜疫情后,生活依然还会像往日那样继续。但到如今,却不能不看到,疫情总有一天会过去,然而生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在这大变局中,我们失去了什么?不该失去的又是什么?

疫情就是一种特别社会状态,所有人都知道,多数人也能理解。但是,看看上面的事例吧。因为抗疫,在一些地方,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了,基层执法权(处置权)被扩大了,个人尊严和权利被漠视了,人伦道德沦陷了……

这其中,有些问题是因为抗疫,不得不让渡出来的权利,但很多问题,又不能以简单的一句“抗疫需要”而轻易丢掉的。

在一次次爆发的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是绝对服从抗疫措施的,该隔离就去隔离,该核酸就核酸,该居家就居家。这是遵守疫情防控规定。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该隔离没错,但被隔离的人也应当得到善待,而不是让人住在废旧厂房宿舍,让孕妇和80多岁老人爬上架子床;做核酸也是防疫所需,但上午做一次抗原,下午做一次核酸,晚上再加一次抗原,这绝对是“超纲”了,从中我没有看到有任何科学道理。而这些乱象,正在不止一地发生。

同样让人痛心的是,人们的基本人伦需要被严重漠视。从中高风险地区到其他地方应当进行若干天集中隔离,是常规做法,这点没有争议。但对待那些特殊的案例,如我前面提到的两个例子,难道真的没有特事特办的余地?

我相信是有的。比如要求当事人出具连续几天的核酸证明,在核酸证明是阴性的前提下,让当事人穿防护服回家看望父母最后一眼,难道这就“高危”了吗?如果是这样,平时在各种场所穿梭的大白们,岂不是也成了传染源?

丧事从简,不等于不让人办丧事,甚至连最后的道别都被禁止。类似这种人伦需求被拒绝,只不过是办事人员不想多事,不愿意承担责任而已。而如果在这方面有相关规定,进行特殊安排,相信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防疫人员入户消杀(图/网络)

还有入户消杀。既然遭到如此之多的反对意见。决策者是不是应该考虑,这么做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如果是一种必要措施,目前的执行方式为何不被认可,是不是应该调整执行办法?如果只是一味地把问题抛给基层执法人员,恐怕只会徒增社会矛盾。

这背后,涉及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私产保护。

入户消杀,消杀不是问题,入户才是问题。每一个人的家,都是一座属于自己的“国度”,“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理念的熏陶,这些道理无需多讲。现在,你要进人家的房子,对着人家家里的物件“突突突”一通消杀,谁能接受?能接受的话,换成这些发布命令的人家里试试?

为父母送终,是伴随人类始终的文化传统。哪怕是动物,也有舐犊之情。疫情防控再重要,也有必要为这种正常的伦理需求开出特别通道。

私产保护,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重大进步,也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底线原则,必须坚决捍卫。疫情防控再重要,也不能轻易地去踩踏这条底线,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这是经历多少风雨艰辛才逐渐形成的社会共识和法治原则。

如果连这都可以不要,我们还剩下什么?

03

细心的人可能看到了,我在举例的时候,并没有说到具体名字或地方。因为这些事例具有一定普遍性,并不是一时一地发生的现象。

但是,这背后所涉及的,确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具体的家庭,一个个具体的悲剧。

同样的,我们看到很多在街头、社区执法办事的基层人员,身穿防护服,脸带口罩、防护罩,密不透风。但别认为,谁也看不到是谁,就可以无所顾忌。不要以为躲在防护服后面,你就不是一个人。

大多数基层人员都非常辛苦,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力量。

但也不必避讳,难免有些基层人员在执法、办事过程中,随意加码、以权谋私,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在这其中,有些根本就不是来自于政策或规定。而即使是来自政策和规定的,原本也可以在更为人性化、合理化的框架内解决。

每一个人,不仅要遵守职责,照章办事,也有必要服从于内心的良善,不做违心事,不做伤害民众根本利益的事。

▲工作人员在三轮车上为居民做核酸检测(图/网络)

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事情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也不要装作看不见正在发生的一切。

别说在这个大变局中,没有什么人可以例外,时代的那粒灰,随时可能落在你头上,就算你有自信可以躲开疫情,可以避免类似他人的遭遇,你也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和时代而存在。

所以,好好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吧。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不做什么,可能更为重要。

不止一次,我追问过自己,如果置身于一个极端的社会环境,个人无力去改变什么的时候,该做如何抉择。是服从于内心选择,“吾道一以贯之”,还是向现实妥协、苟活于世,抑或投机取巧、同流合污?

对此,我是有自己的答案的。希望看到此文的你也想过这个问题,并且早早有自己的答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