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 | 闫丽娇
编辑 | 阿伦
当炒鞋、炒盲盒等话题不断升温,当语C、耽美等词汇频频出现,当Soul、最右等App的用户越来越多,主导创新经济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商业世界的舞台中央正在让位给年轻人。
毕竟,年龄最大的90后马上就要30岁了,接下来,该轮到95后闪亮登场了。
美国调研公司Sparks & Honey做过一份详尽报告,提到Z一代(1995年-1999年出生)的56条特征。其中包括:在Z一代这里,传统的性别角色被挑战;Z一代的注意力时间更短;Z一代对于现实环境不太敏感;比起文字,Z一代更喜欢用表情符号;Z一代花更多时间与电脑手机相处;Z一代更害怕掉队,时刻保持与新鲜文化的对接。
而在生活喜好上,包括Z一代的95后群体,呈现出与其他代际人群截然不同的特征。出生于1998年的晴萱告诉燃财经,她从初中就开始关注耽美文学,不仅追小说,还追现实CP,她是“沈氏夫妇”的忠实粉丝,还追过一对已经分手的耽美CP;从初中到大学,她喜欢的小众服饰从JK制服、古着,扩展到汉服和Lolita ;兴趣也十分广泛,嘻哈、潮玩、球鞋、滑板和小轮车,几乎排满了所有业余时间。
在总结了一系列95后的兴趣爱好后,我们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涌现出很多闻所未闻的词汇和应用。语C、Pia戏、PARO、扩列、养火、耽美、Lolita……这些词语背后是一整套由95后主导建立的新文化。
你应该也想知道:除了刷抖音、快手,打吃鸡、王者……95后们还在玩什么?
语C:角色扮演的众创文学
“语C”是“语言Cosplay”的缩写。也就是用语言文字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人物的语言表达和动作习惯。
喜欢角色扮演的人会聚集在微信、QQ群、贴吧,以及名人朋友圈、语戏、逗戏、扩列、闪聊、Action剧场等垂直社交应用。
燃财经体验了一个名为“名人朋友圈”的角色扮演类应用。应用提供“小剧场”功能,两位用户可以围绕一段剧情或自己添加一段剧情自由发挥,还可以选择任何想“扮演”的角色,以他的口吻发布“朋友圈”,其他“名人”则可以来点赞或评论。这类应用,在饭圈很吃香。
名人朋友圈里的“角色扮演”
语C其实就是角色扮演的众创文学。一般来说,创作者会同时加入多个QQ群。一群人开一个戏需要3个QQ群:审核群、对戏群和水聊群。在核心的对戏群中,人员会通过互动的方式完成创作。例如,由参与者自己设定一个背景或世界观,并通过人设(人物设定:外貌特征、性别年龄、性格、能力、特点等)将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通过对戏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QQ里的语C创作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语C群的人数从几人到几百人不等。而根据戏梗的情况,作品的字数和质量也不等,创作周期从几天到几个月都有可能。
语C又分为同人和原创两种类型。同人语C即选择某一动漫、影视或小说作品,利用剧本梗概进行模仿创作。原创语C则不依赖已有作品,参与者们从零开始共同创作一个新作品。一般而言,语C需要多人参与,人越多越好玩。
“众创文学”的魅力之一在于,作品的走向无法预估。创作的趣味很大程度上依赖创作者的脑洞,创作脱离传统俗套的故事剧情和结局走向。在国金证券对95后的一项调查中,57.4%的年轻人都曾参与过语C创作。
于是,很多公司也瞄准了由此产生的内容价值,在这些对戏或自戏的作品里,诞生了基于语C的创作IP。诸如语戏这样的公司,会选择签约一些玩家、家族,语C玩家将内容IP授权给平台,平台把内容卖给影视、文化公司后,再与创作者分成。平台会帮助玩家们建立起每部剧的版权信息,通过每个参与者所完成的比例,给予不同的版权收益。
为什么95后如此喜爱虚拟场景?有投资人向燃财经解释,95后对“人设”的认知要远超其他人群。这种“人设”并不单指明星,也包括95后给自己的定义。这种定义主要存在于虚拟世界,95后更愿意在虚拟世界经营自己。“95后之所以热衷沉浸在虚拟世界,不仅是为了释放内心的真实兴趣爱好,还为了能在特定圈层得到其他人的认同。”
国金证券的研究表明,95后对于角色扮演及人设的热衷,很大程度源于这一代人无处不在的孤独与焦虑。95后是富足的一代,但同时,95后也是孤独的一代。他们成长在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影响力都急剧上升的年代,伴随着互联网进程,衍生出了这代人独特的文化属性。
“人设”文化是95后虚拟社交的核心,孤独的95后需要“虚拟”陪伴,并愿意为此付费。报告显示,81%的95后认为,网友不一定要见面,虚拟社交才是最好的“解压阀”。因此,语言连麦、游戏陪练等陪玩类应用也顺势崛起。
素材来源于网络 整理 / 燃财经
耽美:同性情感文化
Sparks & Honey在总结95后的特点时,有这样一条:在Z一代这里,传统的性别角色被挑战,性别角色与性别标准都越发模糊,自我认知也越来越不被性别束缚。耽美文学的崛起与此相关。
晴萱从初二开始接触耽美文学。有一次她与同学到书店买言情小说,被放置在书架底层未展示出来的耽美小说吸引,后来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耽美文学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
耽美一词起源于日本,原指唯美主义,后在中国被用于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情感。但它与一般的同性情感又有不同,耽美往往加入了文化色彩,多了唯美与浪漫。
耽美作品《绝爱》海报
“从初中到大学,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只要看小说的都会看耽美。我们并不认为耽美是小众文化。有些耽美的故事情节要比言情小说更合理,也更正常。”相比80、90喜欢的言情小说,她认为,耽美的情节更胜一筹。
“言情小说更注重男女主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他们相遇的情景和相遇环境的描写,而耽美的很多细节是不外漏的。但看得懂的人,很快就能理解,哪怕就是两人递了一个眼神。”正是这种暧昧铺垫,让很多“腐女”浮想联翩。
而另一位97年出生的读者说到,她是因为厌倦了言情小说俗套的剧情,“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言情小说就那几个套路,不是霸道总裁爱女主爱得死去活来,就是甜甜腻腻的爱情。”
晋江文学、潇湘书院、起点中文、飞卢、红袖添香、白熊阅读、话本、熊猫看书等,都是耽美文化爱好者较常用的阅读软件。Priest、月下桑、非夜天翔、水千丞、西子绪则被誉为晋江文学大神级的耽美作者。今年大热的影视剧《陈情令》即改编自墨香铜臭的著名IP《魔道祖师》。除了影视剧带来的可观流量,《陈情令》也让更多外行人看到了耽美的商业价值。
《陈情令》在收官2个月后,热度仍旧不减。即将举行的《陈情令》国风音乐演唱会,有黄牛将原价1980元的演唱会门票炒到了15万。
南派三叔曾在给腐女的一封长信里如此总结耽美粉丝的价值,“盗墓笔记没有腐女,只是一本畅销书,有了腐女,才变成一种亚文化”。
潮玩:悦己式购物
不仅在自我娱乐上推陈出新,热爱新鲜事物的95后,也将成长为未来消费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全国95后~05后群体共有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9%,95后的月均消费在2460元。
潮玩,即品牌玩具,手办和盲盒都属于潮玩。对于年轻人来说,盲盒已经成为新型社交货币。数据显示,天猫上有近20万在盲盒上年花费超过2万元的用户,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数。
国内盲盒产业的最大“推手”之一泡泡玛特(POP MART)在登陆新三板之后,业绩一路高涨——2018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5.98%,净利润同比增长140倍。
POP MART的Molly系列2018年卖出400万个
仅国内的销售额就达2亿多元
根据闲鱼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
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认为,下一代人对于虚拟体验的价值感要高得多,这也相对解释了为什么大家买潮玩买得这么疯狂,体验类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会重要得多。
设计师柴柴并不沉迷盲盒,但她遇见POP MART的店都会进去转一圈。“我本身就比较容易被这些可爱的小物件吸引。”柴柴说到,POP MART会在不经意间出一套新的玩具,每次到店,总有新意。“我买过两个系列,都是《非人哉》的合作款,我很喜欢这部作品。”
从心理角度分析,拆盲盒、收集不同款式的产品很像80后小时候收集干脆面里的卡片,有上瘾的心理作祟。同时,柴柴认为,产品越来越泛滥的当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我认为好看的那一个”,而这种好看并不单纯意味着“设计好”,是“我觉得它设计好”。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都有所不同,“我们这一代消费者更多是‘悦己式购物’。除了一般评判标准,还会以‘我喜欢’来评判商品的价值。”
微影资本联合创始人徐东升对燃财经表示,过去几年,年轻人的消费趋势与渠道变化也息息相关。潮流文化的内涵,更依托于有文化内容的平台。近两年,小红书、毒、nice等一批新型社区成长起来。像摇滚、嘻哈一样,潮流文化也有自己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属性,跟社交密切相关。
“文化内容的消费,已经是一个明显趋势,而社交场景促进了这种购买力。”徐东升说。
小众服饰:穿得好看最重要
熊猫资本创始人李论曾经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他每个月会做一件事,找8个00后一起吃小龙虾,以此来了解这些年轻人他们最近在想什么、看什么,以及他们的习惯和消费是怎样的。
“第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很震惊,来了8个中学生,其中5个人都穿了一双超过3000元的鞋,有3个人掏出了电子烟,还有一个穿了一件汉服来。这代表着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李论说。
小众服饰最早是由一批敢于尝鲜的人构建起的圈层文化,同一圈层的人往往代表着身份认同。最近几年,随着汉服越来越日常化,以及更多人开始产生文化认同,汉服的销量一直在增长。
天猫数据显示
汉服市场的总体主体消费人群已超200万
垂直媒体汉服资讯曾估算,2018年汉服商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亿元,比2015年1.5亿元的规模翻了几倍。天猫《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汉服头部品牌“十三余”,去年双11店铺销售额达到了800多万。
和盲盒一样,所有限量产品都能被拿来炒火。小众服饰近几年也成为95后、00后们热炒的领域。
国产Lolita品牌迅速增加。《GIRLISM少女主义》的数据显示,登记在册的国产Lolita品牌超过600家。
Lolita裙又称lo裙,与JK制服、汉服并称为“破产三姐妹”。汉服圈流行一句话“一入汉服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这句话形容的正是“汉服”的吸金能力,正因为贵,一旦入坑,投入资金要远远超过普通服饰。
因为汉服的工艺相对复杂,不仅需要的面料有讲究,衣服上的刺绣也耗时耗力,且多为定制,所以汉服的成本相对较高,一套汉服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再加上汉服造型独特,需要搭配不同的鞋子和配饰。
但无论贵到什么程度,爱好者们表示,一想到穿上汉服后飘逸的身影,还是忍不住剁手。即便大多数人都只在旅游或聚会时用得上汉服。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西湖边涌现很多穿汉服的年轻人。汉服让他们过足了穿越瘾,也成为他们“文化复兴”的情感载体。
lo裙也一样。由于lo裙很多都是限时或限量,预约期限过后,只能靠黄牛或再版,因此也滋生了专业的“lo裙黄牛”。再加上造型古典独特、个性十足、工艺复杂、工期漫长,lo裙往往比一般服装要贵,有些lo娘(穿着Lolita裙子的女生被称为lo娘,男生被称为lo爹或lo汉)也会将买裙子作为一种投资。
红星新闻 段雪莹 / 视觉中国
一位lo娘告诉燃财经,国产lo裙在几百元左右,日系品牌有的在几千元,好一点的在万元以上。她的第一笔收入就是炒lo裙来的。“当时也没想当成生意,我是确实喜欢。后来因为资金紧张,又有人愿意给2倍的价格,我就卖了。”她表示,限量款转手时都能有两三倍的价格。
如今,“炒lo裙”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
然而,无论是汉服、JK制服,还是Lolita裙,已经接受的人其实并不认为它们属于小众文化。“你在讨论这种文化,本身就已经将它和主流文化做了区分。穿衣服无非两种,保暖和好看,汉服从根本上说只不过是好看服饰的一种。”一位汉服的爱好者表示。
或许,当我们带着猎奇的眼光观察95后们的兴趣爱好时,我们才是渐渐被主流世界抛弃的那群人。
95后的时代来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晴萱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