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25年将完成灌木林地造林绿化500万亩以上

茅荆坝林场万亩人工油松林一角。资料图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乔娅 高航 通讯员 王铁军 贾贺燕)河北省林草局近日印发的《关于科学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全省科学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拓展造林绿化空间,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有效推动全省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河北省将完成灌木林地造林绿化500万亩以上。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百万亩林海。资料图

灌木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收致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现有灌木林地2100多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8.5%,主要分布于燕山和太行山区、坝上地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

意见提出,科学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应该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推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规模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技兴林、示范引领”基本原则,围绕“六个现代化河北”奋斗目标和建设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的目标任务,对广泛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区、坝上地区的灌木林地,造飞封改并举,科学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塞罕坝风光。资料图

意见明确,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主要采取四种方式进行——

科学开展人工造林。发挥人工造林效率高、成林快的优势,在交通相对便利、重要窗口区域、人口活动密集区域,遵循自然演替方向,选择适宜造林地块,高质量开展人工造林,加快形成乔灌结合、树种丰富、结构稳定、功能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们更多更好地享受优质生态产品。

有效实施飞播封育发挥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势,在深山远山、河流源头等人工造林困难区域,采取飞机播种或人工直播、撒播等方式,引入乔木树种、经济灌木树种、优良适生草种,并加强封禁管护,提高林草植被盖度,不断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

定向推进培育改造利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丰富的酸枣、野生皂荚、山杏、榛子等灌木林资源,在保障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其树木根系完整、适应性好的优势,通过抚育定株、嫁接改良等措施,定向培育特色经济林、景观林、能源林,提高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适时开展平茬复壮。发挥平茬对灌木林的复壮作用,对张家口、承德等市半干旱地区出现植株衰老、生长缓慢的退化特殊灌木林,利用根部萌蘖能力,科学确定平茬年限、强度、时间,适时进行平茬复壮,改善生长状况,延长灌木寿命,增强灌木林涵养水源、防沙固沙功能。对密度稀、盖度低、效益差的灌木林,及时补植补种适生灌木树种,提升灌木林生态稳定性。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美景。资料图

意见提出,科学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将灌木林地造林面积纳入当地年度造林统计面积和省级年度考核范围,对于完成落地上图、经过检查验收的,依照相关程序和规定,享受中央补助资金和相应的省级资金奖补政策。

意见要求,全省各地林草主管部门科学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科学编制作业设计,严把造林关键环节,加强栽后抚育管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求,合理确定造林方式、树种选择、造林密度。鼓励实施小面积、点状割灌,禁止大范围割灌和原生灌木植被大面积破坏。鼓励使用乡土树种,提倡选用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开展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实用技术攻关,大力推广“郝氏造林法”。做好人工新造林的扩穴、割灌、病虫和鼠兔危害防治等工作,加强封禁保护,加大封禁力度和巡护力度,巩固好造林成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