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这东西,扎实最重要,不能凭想当然。一要论从史出,二要言必有据。当国学家,得一本正经地下功夫。满嘴跑火车,最是要不得。
文|孙贵颂
图|卞增年
对饮图
一位号称国学家的在讲福字:
“福”字左侧为“示”部,为示意、表示之意。而右侧,“一“表示平安,“口”为人口,“田”为田地,有人有田,平平安安,就是福。
又说,过年贴“福”字有讲究:
正贴
大门口的福字要正贴,叫“正福到门”;
倒贴
若是在室内,要倒着贴,叫“福到了”。
看到这里,我笑了。假如此人不自称国学家,而是一个民俗学家,我还觉得无可厚非。但一个国学家也如此讲,就有点离谱了。国学家讲福字,肯定知道这福字的来历。
福字并不神秘
看甲骨文,其右边,就是一只葫芦加工而成的行觞之器。
为方便刻字,把葫芦的圆形刻成了口、田的方形。它与酒壶的壶,实乃一物,只是由于方言不同读音有异罢了。
(流沙河《白鱼解字》第207面)
家中有壶,壶中有酒,酒入肚肠,当然有福了。可是如果把那个酒壶倒过来放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知己人生照肝胆,举盆不如举大碗
说到喝酒,有饮酒行家告诉我,喝酒就要喝白酒,度数越高越好;低度白酒,多为酒精勾兑,喝了伤身体。我对喝酒一窍不通,白酒更是沾唇即醉。但我知道,全国各地成立了数不清的酒文化协会或研究会,专门探讨酒的文化。他们很自然地,将有些古人所写到的关于酒的诗词,与现在的酒与酒厂牵扯到一块,以证明我国酿酒历史多么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比如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比如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比如说:“兰陵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意朦胧敬美人
总之,如今的杜康酒、杏花村酒、兰陵酒与古代的杜康酒、杏花村酒、兰陵酒,看起来是一脉相承,一母同胞。然而实际上,它们之间,八竿子也打不着,属于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上面那些诗词中所提到的酒,没有一样是指白酒。那个年代,中国人还不会造白酒。
举杯邀明月
酿造白酒的技术,直到元代,才由阿拉伯传到中国,充其量只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因此,三国曹操用来解忧的杜康酒、唐代杜牧赞美的杏花村酒、李白往死里夸的兰陵酒,都与现在没有干系。元代以前,国人以蘖酿法造的醴酒,度数低,味道甜,酒精含量只有4%左右。因为醴酒有糟滓,须加过滤。“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主人造好了酒,且将泛绿的泡沫醅去,于是热情邀客。醅即过滤,又称筛。
醉仙图
《水浒传》里写武松景阳岗下喝酒,最为传神:只见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就这样,一连喝了十八碗。因为度数低,武松方才喝了那么多,结果还喝醉了。
钟馗醉酒图
写了这么多,无非想说,做学问这东西,扎实最重要,不能凭想当然。一要论从史出,二要言必有据。当国学家,得一本正经地下功夫,满嘴跑火车,最是要不得。否则,把福字贴倒了,那不是福到了,而是酒洒了。
沽酒归
同样的,研究酒文化,不要关起门来自吹自擂。将舶来品拿来用用,并不丢人。改革开放,互通有无嘛。甭说是白酒酿造法,就是一只猫,想当初还是从埃及经印度传入中国的,否则,老鼠没有天敌,发展到今天,华夏大地的老鼠数量会有多少,想想都头皮发麻。
戒酒图
编辑|韩晓艳
编审|肖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