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中国首富 西方称他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4-09-11 18:49:00 来源:七禾研究

古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要讲的这位人物是清朝的一位商人——伍秉鉴。他不但拥有大清的三品顶戴,更是当时的世界首富。不仅在国内拥有大量的田产、宅院、茶园、店铺,甚至他还到美国和英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据说在美投资,每年可收利息银20多万两。而且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他在西方商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美国第一艘商船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之一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几位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和宋子文,而且他是唯一一位商人。

伍秉鉴,字成之,号平湖,商名浩官,生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祖籍福建泉州晋江安海。伍氏家族早在康熙初年便移居广东,开始从事商业活动,逐渐在商界崭露头角。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是家族中商业才华出众的一员,他顺应清朝政府的政策,成为“官商”,并创立了怡和行,为伍家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伍秉鉴自幼便生活在商贾之家,耳濡目染之下,对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聪明好学,善于观察市场动态,更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在父亲伍国莹的悉心教导下,伍秉鉴逐渐掌握了商业的精髓,为日后成为商业巨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学者称伍秉鉴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伍秉鉴到底有多富?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资产已有2600万银元,而且,伍家在珠江岸边的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2600万银元这是什么概念?笔者找了几个数据比较,可能更直观点。

1、据周志纯《晚清财政经济研究》一书估算,清政府1840年财政收入为4500万两白银。伍秉鉴的2600万银元相当于1800万两白银,按这样估算他的资产相当于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

2、清朝后期,李鸿章购买了“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构成了北洋舰队的主力,也是亚洲吨位最大的战舰,平均每艘花了120万两银子。伍秉鉴可以买15艘。

3、如果按照国际银价换算,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

创办世界级的商业帝国——怡和行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伍国莹创立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商名“浩官”。这一商名不仅为伍家带来了荣誉,更成为了后来伍秉鉴商业帝国的象征。伍国莹去世后,伍秉鉴接过了怡和行的大旗,开始了他传奇般的商业生涯。

在伍秉鉴的领导下,怡和行迅速崛起,成为广州十三行中的佼佼者(注:“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民营公司)。他凭借出色的商业才能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不断拓展业务范围,逐渐垄断了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怡和行主要经营茶叶出口,其茶叶品质上乘,深受外商青睐。凡是贴着“怡和洋行”标签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卖出高价,成为品质的象征。

此外,伍秉鉴还善于抓住商机,涉足多个领域。他不仅在国内拥有大量的土地、房产、商铺和钱庄,还通过代理人投资了美国的铁路生意,并广泛参与了美国的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这些投资不仅为伍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更使怡和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伍秉鉴的成功,离不开他与外商的紧密合作。作为广州十三行的总商,他深知外商的重要性。因此,他始终致力于维护与外商的良好关系,通过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外商的信任和尊重。

伍秉鉴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关系尤为密切。他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之一,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且稳定。东印度公司对伍秉鉴非常放心,甚至将公司的存款和金银交给他保管。这种深厚的信任关系,为伍秉鉴的商业帝国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除了东印度公司外,伍秉鉴还与美国、荷兰等国的商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通过旗昌洋行等渠道,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商品和技术。这种跨国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为伍秉鉴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第一,品质

虽然父辈们打下的很好的基础,但是真正把生意做大的还是伍秉鉴。在当时,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怡和行”的标志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

第二,守信

除了商品的品质获得了外商的称赞,伍秉鉴的名气和信用也被外国商人称赞,他们认为与伍秉鉴这样的商人做生意,交易可靠而手续便捷,确实做到了互信互惠。他与外商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通过契约来规定的,明确规定买办的雇佣期限、责任和权利。合同要到各有关国家驻华领事馆备案,买办与外商的关系受到外国领事的保护。

第三,眼光

在国内积累了巨额财富的伍秉鉴,他也没有让自己的财富趟在自己家里睡觉,通过代理人,不断的向海外投资。包括投资美国铁路,密歇根中央铁路和柏林敦和密苏里河铁路就是伍秉鉴参与投资的,除了铁路,还涉足证券交易、保险业务等领域。据说在美投资,每年可收利息银20多万两。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靠着借钱给东印度公司,赚利息。

在清朝时期,官商关系复杂且微妙。伍秉鉴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始终小心翼翼地处理与官府的关系。他通过捐输、报效、贿赂等方式向官员们上下打点,以确保怡和行的顺利经营。同时,他也善于利用官府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

在嘉庆年间,伍秉鉴曾多次捐巨款给朝廷以表忠心。这些捐款不仅为他赢得了朝廷的赏识和信任,更为他在商业上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修建桥梁、道路等公共设施,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捐资1600万两救国

就在伍秉鉴的事业达到顶峰时,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他的商业帝国也随着大清王朝日落西山。

1841年5月,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广州和约》,赔偿600万银元。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出资,其中伍秉鉴所出最多,110万银元。1843年,《南京条约》签订,要求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300万是商欠,伍秉鉴交了100万银元。

鸦片战争结束后,伍秉鉴带头倡捐26万两,以购买新式战舰,巩固海防。

有历史学家统计,1801-1843年,伍秉鉴仅送礼、捐输和报效的银钱1600万两,1834年,伍秉鉴整个富可敌国的家产才1872万两,但是,他的捐达到了1600万两。

帝国的垮塌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他的商业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鸦片贸易的泛滥不仅破坏了中国的市场秩序,更使伍秉鉴陷入了困境。他不得不面对朝廷的责难和舆论的压力,同时还要努力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

在禁烟运动期间,伍秉鉴虽然多次出资支持政府禁烟,但由于与外商的关系密切,他不得不包庇外商的鸦片贸易。这一行为使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成为了公众和舆论眼中的“汉奸”。尽管他后来积极捐款修建堡垒、建造战船以支持国家抵抗外敌入侵,但仍然无法洗脱身上的污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更是给了伍秉鉴致命一击。条约取消了洋商在华贸易必须经过“十三行”的规定,并增加了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这一变化直接断了伍氏家族等“十三行”的财路,使他们的商业帝国迅速衰落。

最为令人惊奇的是,伍秉鉴曾经表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家产中的80%捐赠给朝廷,以求安享余下的20%财富,但政府仍然拒绝了他。其实在大清帝国的统治之下,商人不过是官吏敛财的对象,伍秉鉴也看透了这点。他知道捐款再多也救不回商行,救不回国家。1842年12月23日,他写信给在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J P Cushing说,若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扬过海的折腾,他实在想移居美国。

1843年9月4日,这位传奇的商业巨擘在广州伍氏花园中病逝,享年74岁。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商业帝国的衰落。他与广州十三行的垄断地位一起消失。后来英国人把他同林则徐的蜡像一同陈列在在伦敦名人蜡像馆里,但在中国,他的名字再少有问津。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返回七禾首页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打 印】 【顶 部】 【关 闭】

相关新闻

被遗忘的中国首富 西方称他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七禾研究

美联储降息风暴前夕,如何布局你的财富避风港?

铜价迷局:短期震荡与长期曙光的交织

避险货币王者归来?日元汇率大涨背后的全球逻辑

三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关键词:预期、危机、挑战、供需

实战排行榜-期货交易分析系统 更多>>

资管排行榜-基金经理选拔 更多>>

七禾的书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期货

涨跌沉浮

期货英雄

期货英雄2

期货英雄3

期货英雄4

期货英雄5

期货英雄6

期货英雄7

期货英雄8

期货英雄9

基金风云录2

基金风云录3

基金风云录4

期货实盘赛

《期货兵法》白金版

投资真相

交易之道

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

伟大的时代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

私募春秋

私募圈

期货高手访谈录

投资高手访谈录2

裸奔的钱

时间财富

谁能帮你赢利

期货兵法

交易技巧与期货本质

期货策略-方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