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仪仗丨风雨无阻,护卫国旗,国旗哨兵这样铸就“中华第一哨”

在故宫午门外,靠近阙左门以南的一排房子名叫东朝房。古时,这里是文武百官上朝前后候朝和议朝的地方。今天,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的驻地。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是国旗护卫队每天要执行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升旗任务的不可逆性,国旗护卫队队员在执行每次任务时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因此,上任务前的几曲高歌不但能帮助队员迅速进入任务状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预备队员的紧张情绪。

每个月的第一天是进行“大升旗”的日子。随着一声口令响起,护旗方队缓缓走出天安门城楼。走下金水桥,护旗队员需要齐步变正步,托枪变端枪,正步行进96步,通过长安街后,再变回齐步,最后来到旗杆基座附近的升旗区。

▲以前的时候,像36人的时候,大升旗的时候,有军乐团,后边演奏《歌唱祖国》。现在为了突出仪式感,完全突出脚步的声音,正步震撼,正步的震撼声音。

每天,执行完升旗任务后的队员们要返回驻地,进行短暂而又必要的休息。早餐过后,他们会整队来到太庙。

从午门外驻地到位于太庙的训练场,国旗护卫队队员绝对是一路上回头率最高的人群。而这,恰巧为队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也是在游客、人群多的时候训练,练心理素质,练自己的军事动作。因为游客离自己特别近,跟天安门广场是一样的。

烈日炎炎下,队员们正在进行一项外人难以察觉的特殊训练——眼神训练。根据要求,哪怕在刺眼的阳光下,也要保证30秒不眨眼。由于每天都要在天安门广场执行任务,因此,无论遇到何种恶劣天气,队员们都要保持目光坚毅,展现出国旗卫士的风采。

正午时分的天安门广场,地表温度已经达到60摄氏度。旗杆基座旁,被人们誉为“祖国第一哨”的国旗哨哨位上,三名队员傲然屹立,挺拔如松。这是天安门广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到天安门广场的中外游客,都会和广场上的哨兵来一张特别的“合影”。

按规定,国旗哨全天每2个小时进行一次换岗。不论严冬酷暑,还是狂风暴雨,国旗护卫队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最高标准完成天安门广场的升降旗任务;日复一日,精益求精,每一天,国旗护卫队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国之威仪。

2012年7月21日午后,北京遭遇60多年来最强暴雨的袭击。到下午18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警制度建立以来的首个暴雨橙色预警。而此时,距天安门广场降旗仪式仅有1个小时的时间。

傍晚时分,夕阳早已被厚重的乌云所笼罩,但国旗护卫队依然准时出现在了天安门城楼下。虽然脚上的马靴早已积满雨水,但队员们依然脚踢正步,一往无前。

▲刚下金水桥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国旗区,旁边是没有观旗群众的,我们队伍一上金水桥,观旗群众都从两边的地下通道涌了出来。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把伞都收了起来,高呼中国加油。当时我感觉特别激动。

如果把仪仗大队看作是一个大家庭,那紫禁城下的国旗护卫队无疑更像个温馨的小家庭。因此,每当有“成员”离开这个小家庭时,这些再苦再累都不会掉一滴眼泪的男子汉,也难免热泪盈眶。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在国旗护卫队的老兵复退仪式中,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环节:每名复退老兵都要向自己每天护卫的五星红旗做最后的告别。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场举世瞩目的盛典不仅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向世人展现自身风采的舞台。

从庄严肃穆的国旗护卫队到炮声响彻天际的礼炮部队;从纹丝不动的阅兵标兵到正步雄风的仪仗方队。在亿万人的注视下,仪仗大队官兵以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自1953年仪仗营正式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仪仗兵,用共同的牺牲和奉献,用共同的青春和英姿,书写着大国仪仗的光辉历史。未来,在新的更高的时代起点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必将继续努力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仪仗司礼部队。

敬请收看今晚(4月24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大国仪仗》之《忠诚赞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