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莓总部所在地加拿大滑铁卢诞生了一款社交应用——Kik,它只是一款简单到极致的聊天软件,却在15天内吸引到100万的用户,拿到了众多巨头的融资。国内的米聊、微信都曾收到它的启发,堪称移动聊天领域的先驱。
然而,与微信的火爆不同,这款致力于成为西方微信的Kik却即将黯然退场。9 月 24 日, Kik首席执行官Ted Livingston在博客宣布公司将关闭 Kik Messenger,并将员工人数削减至 19 人,专注于开发加密货币Kin。从昔日的社交新秀到如今的关停调整,这一切都源于17年Kik进行的ICO。
Kik的开发者是一群滑铁卢大学的学生,其创始人兼CEO Ted Livingston曾在黑莓实习。当年智能手机尚未普及,微信、Line、Whatsapp等主流的移动社交应用也还没出现,他们的初衷就是开发一款能让年轻人更方便的与朋友交流的软件。
Kik团队看到了这一领域的真空——MSN、QQ等在移动端体验不佳,BBM、飞信又限定运营商或手机品牌,在这个没有对手的战场,Kik一路高歌猛进,发布后两周内注册用户就超过100万人次。
Kik虽然赶上移动互联网的早班车,但却没充分利用起早期的流量红利,发展速度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3年12月,Kik用户总数才突破1亿人,而比它还晚出现的微信同期的总月活用户已达2亿3580万,海外注册用户数量突破一亿,WhatsApp 的月活用户数更是超过了3亿。
之后Kik的发展速度与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在美国市场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Snapchat 在融资方面非常成功、WhatsApp 更是皈依 FaceBook 门下,这给 Kik 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最终在15年接受了对手腾讯的5000万美元投资。
2017年,Kik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使用人数始终无法突破3亿,更糟糕的是面对财大气粗且体量更大的 Facebook Messenger 和 WhatsApp 的竞争,Kik也始终难以盈利,在多次寻求收购无果后, Kik 最终把目标放到了当时正在风口的区块链上。
17年6月份Kik宣布推出基于以太坊的数字货币Kin币,并通过ICO的方式筹集了将近1亿美元的资金,Kik也成为第一个进行ICO的的主流社交应用。作为市场排名第三到第七之间的跟跑者,Kik将加密货币当作弯道超车的利器,想用Kin币筹集资金挑战Messenger和Whatsapp等社交巨头的霸主地位。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次ICO让Kik缓解了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麻烦。2019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 Kik 面向美国公民进行的 ICO 是「非法证券发行」。
对此,Kin基金会发起“捍卫密码”运动,公开筹集资金准备与SEC对簿公堂。Kik 声称已经花费了超过500万美元的费用与SEC进行谈判,但都无功而返。
Ki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ed Livingston表示,过去几个月Kin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但SEC给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给Kin贴上证券的标签,而Kin如果成为一种证券,这将扼杀任何加密货币的可用性,并为该行业树立危险的先例。因此,我们决定与SEC对簿公堂,以确保未来的创新有一个基础。
面对Kik的公然挑衅,SEC在6月初正式以Kik涉嫌非法发行1亿美元的证券(其中有5500万美元来自美国公民)为由将其告上法庭。对Kik暗中调查了一年多的SEC提交了长达49页的起诉书,其内容大部分来源于Kik的内部邮件、社交网站的发帖以及Kik在Youtube上的宣传视频。
SEC执法人员Stephan Schlegelmilch和David Mendel表示,Kik并未告诉投资者公司已经严重亏损,且Kik的CEO经常在公众场合夸大Kik的成功,宣称Kik庞大的用户基数将会刺激市场对Kin的需求量,让使其价格上升。Kik提出的美好愿景可能只是一家处于穷途末路的公司最后的挣扎
为了迎接这次的诉讼,Kik也做了充足的准备,Kik公司于8月份发布了一份长达130页的文件,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诉讼进行逐条反驳。
不过与SEC死磕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自从SEC正式起诉Kik开始,Kin的价格就一直持续下跌,Kik公布关停社交应用的消息后,Kin更是大跌超过20%。可以说,与 SEC 的法律纠纷成了压垮 Kik 最后一根稻草,如今麻烦缠身的Kik把一切都赌在了Kin币上,自然没有精力再管理一直亏损的社交业务。
Kik与SEC的官司到底会如何落幕暂不可知,但从SEC最近的举动来看,SEC正准备终结币圈的野蛮生长时代。区块链的世界里,有人赚的盆满钵满,有人输的倾家荡产,Kik的结局是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