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胡辣汤派系里的一匹野马,野到了成都

饭后散步,是打工仔一天幸事之一,溜达之余发现新鲜美味,可谓双厨狂喜。这天溜达的惊喜,是恒大背后新开的胡辣汤店,联合在朋友圈刷屏半年的方中山,一齐勾起了大学时拥在小桌前,品尝同学兼河南周口老乡从家里带来的家庭版胡辣汤记忆。

味道早已忘记,形态也只留下模糊的疤,再次品尝,势必是要请专业人士一同前往。于是,只作为早餐出现在河南人餐桌上的胡辣汤,在成都能吃到下午两点是连刷完两家店的最大宽容。

话不多说,这次随着河南老乡,一起尝尝这口汤。

01

王忠圈胡辣汤

地址:三桂前街5号

其实早在约上老乡前的开业第一天,本人就本着“害怕排队”的理念抢先品尝。旧时滋味已经只留下个印象,新的滋味无从评价,专业人士的加入极为必要。

苦于开在恒大背后,三桂前街的这家王忠圈迟迟未上定位,和老乡交待位置时,费了一些力气(不是)。

绿色的门头和门前已长长的行道树并肩,若是不常在行走中抬头,不太容易注意到这家新口味。

和其他早餐店一样,收银台也在进门处的位置,不同的是,王忠圈选择了充值刷卡的形式。拿着充值完的卡片来到窗口前,看着眼前盆里大量的食物,仿佛自己还在大学,颇有穿越感。

王忠圈选择了更极简的归类法——仅以面点类和汤粥类作区别。菜单即张贴在收银台背后,极为方便排队的食客选择。

汤粥类是普遍的牛、羊肉胡辣汤,小米南瓜粥和豆腐脑/两掺,两掺即为豆腐脑加胡辣汤,清香的豆腐脑中和了胡辣汤的辛,不太能吃辣的食客会选择这款作为一天的开始。

面点类中,让老乡连连惊呼的,应该是回锅油条菜蟒

或许正是因为看过我提前来踩点的小油条图片,才给了老乡从城南赶早进城参加这次胡辣汤之行的确凿理由,而菜蟒,名字新奇,即使我来回看了好几次图片,也没整明白到底是个啥,于是也给了我必须再来一次的理由。

点上想吃的一桌,原本对接下来的方中山之行紧张的我,在老乡告诉我之前在方中山吃下30个水煎包的故事后,放下心来。

王忠圈的胡辣汤,香油和醋自取,按量添加,没吃过的人甚至不知道需要加这两大调料才能真正激发出另一种香气,这次来齐齐加上,的确香味更扑鼻。

王忠圈胡辣汤是正儿八经的逍遥镇派胡辣汤,靠着丰富的香料出圈,舀一勺,黄花菜、木耳、粉条、面筋片和大坨的肉片勾人口水直流。香料味占据口腔,辣味直到滑下嗓子后才返上来,十分温和顺口。

回锅油条,是细长型,这次来时,小油条提前被斩成了小截儿,方便一口一个,也方便蘸在浓稠晶莹的汤汁里,带上一口汤中菜,就着尚未泡软的油条本身一起吃下,味觉触感丰富,香气扑鼻。

水煎包也是小个头,包好的小包子放在油锅里先用油煎过一道,再加水焖熟,最后收完水汽形成水晶脆皮,酥脆可口。

菜蟒,看图的时候看不出是个啥,以为类似于春卷之类,从盖着纱布的大盆里掏出来时,才知道原来这么扎实。

大薄面皮卷着馅儿,上锅蒸熟,老乡说,这是在家母亲不愿意做早饭的方便做法。咬下一口,的确吃出了母亲的味道,即头天没吃完的剩菜再加热时的感觉涌上眼眶。

但并不是说菜蟒不好吃,只是距离6:30的出餐时间已过许久,菜蟒稍凉,里面的大葱和豆腐在冷却后,不仅有母亲的味道,还有学生时代在食堂买到的素包子味道。结合着刷卡就餐这一环节,更把人扯回记忆中。

吃喝其间,发现餐桌上坐着天南海北的朋友,当然,也有像老乡这样的河南人,这时,若是不忙,店内工作阿姨会过来用相互熟悉的乡音,聊上几句。虽不是两眼泪汪汪,但开口时,仍让人亲切,感慨。

02

方中山胡辣汤

地址:鼓楼北二街58号附4

作为在成都首位出圈的胡辣汤选手,方中山一直活跃在朋友圈里,久负盛名的同时,却因“排队”这一项让人望而却步。

· 老乡第一次去吃方中山时的景象

既然这次打着“一品天下”的幌子,还带上了正宗老乡,那是排队也必须得吃上一顿的,好在下过雨的周日早上似乎更适合睡觉,到店门口时,并没有见识到以往的盛景。

作为早餐的胡辣汤和隔壁的串串香店形成完美营业错峰,于是让座位有了延伸,在不冷不热的温度里,人们或许更偏爱沿墙而座。

刚吃完的桌子马上被服务员收拾干净,一边早就瞄好座位的食客也完全不会放过空桌空档,第一时间让屁股沾着凳子才是在方中山吃上饭的首要任务。

毕竟吃过的朋友曾说,生意好的时候,如果是一个人前来,可能拿完所有食物后,位置没了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我们也一人占好位,另一人在队伍末端开启了排队模式。

方中山的菜单更小巧,没有过就餐经历的人需要正式和收银台接触时,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然,这种情况仅局限于河南朋友之外的食客。

依旧是胡辣汤打头阵,两掺、豆腐脑、水煎包、葱花饼等几位常见搭档不会缺席,风味豆浆、粥和茶叶蛋这类喜闻乐见的食物也展现了菜单的多元性。

比较新奇的几个品种,是牛肉盒子和山野菜包子,其中,牛肉盒子也是本地朋友呼声最高的一位,那么今天就一并拿下。

点单完,进门靠左手边一溜长龙,是方中山的取餐区,亦是制作区。头顶的广告牌详细的介绍了对应窗口菜品的原料及制作方法,广告牌下里里外外,是不停歇的工作人员正在加速制作,以及端着橘色餐盘直咽口水的食客在悉心等候。

半开放式厨房可以说一眼全览原料,无非是面和肉的不同形态搭配,以及最终被放置的厨具决定了它们的味道。

最令人震惊的,是最后端到的牛肉盒子和前身看见的大肉团的关联——一整坨比拳头大的粉丝肉团被薄面剂子包裹住,压平后变成不到指甲盖薄厚的酥脆面皮,其他几乎只看得见内陷,端上桌后呈现出的一切四开状态,让人直呼过瘾。

葱油饼在下油锅前是被扯开的面皮,在滚油中稍作定型后则不会粘黏,大长竹夹被厨师玩得顺溜,精准在翻面前夹住面皮的一端,或者在油炸结束后,完美夹上案板,大菜刀那么一切,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比较奇特的是,趁热斩断的大油饼子并没有反渗过多油脂,反倒是面皮里的葱花和表面的小茴香更胜一筹,香气就着酥脆的口感直往胃里钻,不腻还脆,蘸着胡辣汤吃刚刚好。

和大部分胡辣汤店一样,方中山的盛汤勺也是这种大头木头勺,一次从面儿上瓢一勺,肉和面筋带着汤汁和木耳粉条就一下滑进碗里。再盛一勺,小碗就被装得满当。

进餐盘前,店家会提前用勺子舀好香油和醋,方便不会吃的朋友们熟悉这份河南味道的正确打开方式。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道上也称“信球辣”,河南派系大致分为北舞渡派和王忠圈的逍遥镇派,网友曾戏称,方中山是胡辣汤中一匹野马,不太按套路来,辣味十足。千人千味千种做法,胡辣汤里玄机多着哩~

于是乎,大家对方中山褒贬不一,爱之深爱,不爱的嗤之以鼻。带着正宗周口逍遥派老乡来吃方中山,对她来说是一种折磨。

一来为乡味前往之,二来每次吃完方中山,都得去对门的红旗买瓶水才能消了嘴里的火。今日一尝,方中山的胡辣汤,的确是又糊又辣。

在等待牛肉盒子的间隙,最早端上桌的胡辣汤表面已由亮面变成磨砂面,汤里厚重的面糊暂且和冷空气接触后凝固。上下搅动起来,透明度较低的汤汁犹如画画那时的橙黄加了白,勺子里溢出的部分缓慢低落回碗中。

就着一口肉一口面筋一口木耳,这方中山真是辣得糊嗓子,非得就着饼或是其他面食,才好消下这口火辣。要是在大冬天喝上一口,的确是暖和得了全身。

山野菜包子,又是一种老乡口中传闻河南系早餐常点之物,外形倒是没了包子褶,更像是肉馅馒头。

· 从上至下依次为:山野菜包子、水煎包、牛肉盒子

真·内馅一样

尝过粉条肉馅的水煎包,粉条肉馅的牛肉盒子,粉条肉片的胡辣汤后,不出意外,山野菜包子里的主角还是粉条和肉。但在口感上令人惊奇的,是加入了风干后再入馅的萝卜丝和萝卜菜,半蔫的风干菜口感与其他产生区别,这一口惊喜也正在此。

战斗完毕,大概明白了人们口中,“方中山是河南胡辣汤派系里的一匹野马”的说法了。因为,真的很糊很辣很扎实很早餐。

作为童年赶集时才能吃到的这口鲜香,从儿时培养起来的童年味道,在异地再次重逢,是激动,是不可磨灭,热气不仅在锅里翻滚,更翻滚在每个异乡人的心中。

喝着家乡味道,回味悠长。

异乡的你还在成都吃到过哪些你认为正宗的河南美食?快来评论区说道说道吧~

● ● ●

编辑丨浪仔

摄影丨vancy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