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出现大量的蛋白尿,其中主要的成分是血蛋白,也会存在其他的血浆蛋白的成分,肾小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水肿是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最初,在早晨的时候会出现面部以及眼部的一些水肿,发展到后面,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会出现胸腔的积液情况。严重者双眼不能睁开,头颈部变粗,皮肤可呈蜡样苍白,加之胸、腹水的存在,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只能端坐位。
肾病综合症愈后的个体差异很大,主要与病理类型、临床治疗状况、日常护理等因素有关。一般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愈后较好,微小病变性肾病部分患者可自发缓解,治疗缓解率高,但缓解后易复发。早期膜性肾病有较高的治疗缓解率,晚期虽难以达到治疗缓解,但病情多数进展缓慢,发生肾衰竭较晚。如果有大量蛋白尿、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因素,都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如长期得不到控制,就会预后不良。
男子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3个月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
病例:患者xxx,男,28岁,住北京某小区。2017年5月发现下肢水肿,有泡沫尿,开始症状比较轻,并没有引起注意,后来水肿症状加重,才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开始用泼尼松和利尿剂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水肿消退不明显,且出现腰酸乏力症状。后来了解到中医药可以缓解身体症状,决定尝试中药治疗。
患者到北京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就医,初诊时有水肿,双下肢水肿较重,身体沉重,乏力,腰酸。出现了满月脸等药物副作用。检查显示,尿常规尿蛋白(++++)。中医询问病情后,看了舌、脉。舌苔薄黄,舌胖有齿痕,脉象沉细滑。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中医治疗应健脾益肾利水,标本兼顾。选择用一经方作为基础药方化裁,组方药物包括: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益母草、白茅根、大腹皮、枸杞子、山茱萸等中药,水煎服。配合西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调整饮食习惯,生活节律。
服药治疗1个月复查,水肿好转,尿量增加,尿常规尿蛋白(++)。患者看到病情好转,心里很高兴,增加了治疗的信心。继续用原中药方化裁加味,辨证治疗2个月复查,已无水肿症状,自觉身体无不适,身体力气增加,复查尿常规尿蛋白为阴性。为了巩固治疗效果,转入扶正固本调理体质,生继续用中药巩固调理半年时间,坚持定期复查。门诊随访4年,病情稳定,,未出现反复。
专家表示,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其作用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中药可以缓解激素副作用。西药激素有降蛋白尿的作用,但长期使用激素,有些患者会出现失眠、手足心热、面部痤疮等不良反应。用健脾补肾、滋阴清热、温补肾阳等中药进行调理,可以缓解激素和免疫制剂的副作用,调节患者免疫机制,提高患者免疫力,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二是中药可以调理体质改善肾功能。西药激素治疗的重点在减少蛋白尿,但不能调理患者体质,改善脾肾功能。中医治病标本兼治,从患者五脏进行调理,改善脾肾功能,调理患者体质,帮助患者扶正固本,减少肾病反复。现代研究发现,活血中药比如红花、川芎等,能松弛肾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肾脏血流量;白术、山药等中药可增强抵抗力,修复病变的肾脏上皮组织。
如何预防肾病综合征复发?
专家表示,感染,劳累,过敏及使用药物不规范,是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常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有效减少肾病综合征的复发。
1、积极控制感染。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大量蛋白质的丢失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所以患者的抵抗力较正常人下降,本身就处于易感染状态,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平常最好出门戴口罩,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感染的发生。
2、正常作息。由于疲劳也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复发。建议患者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减少疲劳,减少大量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的工作。
3、预防过敏。过敏也可以诱发肾病综合征复发。如果有明确的过敏原,应建议患者尽量避免与这种物质接触。
4、不规范用药。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复发,患者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医嘱来使用药物及缓慢地减撤药物,而避免因为不规范用药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复发。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17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