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浇水是一门学问,越简单越容易忽视,下面这些涨知识了

相信对于每一个养花人来说,在日常的养护中做得最多的肯定就是浇水了,但是你问一个喜欢养花地朋友:“你会浇水吗?”,相信得到的答案就是,白痴,浇水谁不会!以往小编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原来花卉盆栽浇水还有有非常多讲究的,往往我们认为浇水这最简单的事情却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鱼都是被撑死的,花都是被浇死的”。其实给花卉植物浇水是一门学问,好多人新买回来的花卉生怕水分不够,就频繁的浇水,结果导致花卉植物死亡。喜欢花卉盆栽的朋友都知道,不同的花卉绿植,对水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花卉盆栽浇水有哪些知识呢?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直接浇水法

对于绝大多数不是专业的养花达人来说,在给花草绿植浇水时,往往都是采用莲蓬头水壶直接洒水。这一浇水方法对于观叶绿植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开花植物来说,如果把水洒在开花的植株上,会使开花不佳和嫩蕾因水浸而腐烂,所以一定不要把水直接浇在花上,而应浇在植株的根部。

2、滴灌法

打吊针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而养花浇水滴灌法,其原理和打吊针是差不多的,将水装入瓶内,让水从滴管内慢慢滴入盆花根颈部,再扩散到土中被根系吸收利用,可根据花卉的需水量调整其滴水速度。此法较为科学,有利于花卉正常生长,非常适合那些需要经常外出的花友适用,不至于家中的花齐无人浇灌,往往造成花枯死。

3、浸盆法

很多新手养花,不懂浇水量,再加上土壤不透气,很容易导致积水烂根。有一个方法可以防止烂根,即坐盆法,将花盆放到有水的容器里,等看到花盆表面土壤变湿了,就是浇透了,这样把花盆拿出来即可。此法比较费时费力,但是盆花可在浸泡中得到益处,无底灌法之弊,而且节省水源,一桶水可以浇灌二十多盆花卉盆栽。弊端是如果有的花卉得了真菌病一类的病害,会造成传染,引起其他花卉病变,因此要慎重,必须是健康的花卉盆栽才在一起交混浸盆。

4、沙柱法

在花卉上盆或翻盆时,先在盆中立几根空心的管子(竹筒、塑料管和铁管等都行),然后在其周围填土压实。再将粗沙灌入管子内,上端与土面齐平。最后轻轻拔出空管,盆中即形成沙柱。以后在浇水时,水只通过沙柱向四周扩散,可避免土壤板结,且无副作用。

5、纤维吸水法

可在盆土中埋进一根布条或纤维吸水绳,将布条或绳索一端放在托底盆中,用布条或绳索的毛细管吸水作用,就能把托底盆中的水吸收到盆中,使盆土保持湿润。此方法也非常适合需要经常出差在外的花友,当你出差在外无人给花草浇水时,可以直接用一脸盆盛水放在适当高的位置,把棉绳的一头埋在土壤中就可以了。

6、喷水法

用压力喷水壶制造水雾,对着花卉盆栽喷施,提高小环境湿度。花卉除靠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外,还能吸收存在于空气中的水分。我们把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称为空气湿度,它对于花卉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花卉树木对空气湿度的需要,绝不等于它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栽培花卉环境的空气湿度不够,盆栽环境过于干燥,花卉的外观会表现出不鲜亮,看起来暗淡无光,新生枝叶也无生气。严重时新芽干尖,叶子出现干边,叶色枯黄或有枯焦的斑点,叶片干巴或脱落,花蕾不能展开。花卉需要的空气湿度不能靠土壤浇水来解决,而是要靠经常向花卉枝叶喷水,这不但能改善花卉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可使花卉洁净。

7、承露法

在生长季节,春秋两季,室内花卉,即使生长得很旺盛,晚上也应移出室外,使其在露地接受露水的滋润。只要天气不是太寒冷,都应晚上移出,白天搬回,这不仅对花卉的生长发育有好处,而且对人的健康也有益。但大家也需要知道的是,大部分花卉晚间吸收氧气,会使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不利。

8、扣水法

简单来说,就是刻意减少浇水的次数。扣水有两个目的:一为促成花芽分化,二为防止枝叶旺长。对某种花卉在其花芽分化期进行扣水,即采取适量减少浇水次数的办法,使其嫩梢叶片萎蔫,以促使其花芽分化,使它多开花,或者原来开一度的开二度花。如梅花在8月,可几次扣水,促使新芽分化成为花芽,而且量多,还可在花后扣水,促使花卉在秋季再开花。其他如朱顶红等也可如此处理。

总之,在养花浇水这件事上,我们不要因为简单容易而忽视它,只要细心观察,结合具体情况,相信各位在养花的道路上越来越游刃有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