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萧山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时代。

前不久,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闭幕,“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成为新的全球共识。

产业的时代机遇,就是区域的发展机遇。8月14日,萧山区举行人工智能发展大会,现场发布了《萧山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版)》《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版)》,举全区之力打造“芯模”“芯创”“芯机”三大产业社区,加快成为芯模联动转化高地、AI融合应用创新高地、AI终端设备智造高地和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

以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萧山,选择坚定布局人工智能赛道,这在萧山的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提到,人工智能时代,萧山不能错过,更加不会错过!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萧山拼上未来,必定能够拼出未来!

抢抓时代机遇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无需赘述,有人称它将引发第四次科技革命,世界各国纷纷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工智能又意味着什么?

今年4月,浙江专门召开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今年6月,杭州召开全市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动员会,要勇担使命、勇攀高峰、勇立潮头,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并迭代升级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围绕“算力+产业+应用”出台17条举措、20条政策,明确要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开启杭州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

7月中旬刚刚召开的省、市委全会,又分别系统部署了建设创新浙江、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工作,强调最关键的是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强化人工智能全面赋能……

“人工智能事关城运、事关未来。”在当天的大会上,孙旭东提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发展理念、发展范式和发展动能都处在变革转换的临界点,立足当下这个关键时间关口,下一个“黄金二十年”“蝶变二十年”如何开启?省市区的答案无比清晰,那就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换句话说,萧山发展的“黄金二十年”,入场券就是人工智能。

提档变速,萧山推出了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社区——

位于钱江世纪城的芯模社区,以图灵小镇为主阵地,将联合新华三等头部企业,以图灵中试创新发展试验基地为核心,突出“芯模适配”的核心功能,全力打造长三角首个集“技术研发、芯模适配、中试放大、商业化落地”于一体的全闭环AI产业社区。目前,该社区已有4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驻,覆盖“行业模型、光通信芯片、算力运营、场景应用”等产业链。

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芯创社区,以信息港小镇为主阵地,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医疗)中试基地,聚焦“AI+医疗”发展方向,整合多模态医疗数据,构建AI医疗智能体应用场景,进而形成数据共用、算力共享、场景互验的有效机制,着力打造AI赋能普惠医疗服务引领区、AI医疗应用创新示范区和AI医疗解决方案供给高地,积极成为全国垂直领域的“AI+”样板,形成全国最具活力的AI创新创业产业生态。目前,该社区已汇聚微医控股、健培科技、美联数字等一批产业链企业。

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芯机社区,依托“中国视谷”窗口园区,以芯片研发、AI服务器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链为重点,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全新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社区,努力成为杭州人工智能高能级产业平台和全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终端设备智造高地。目前,该社区已经集聚紫光、云尖、先临三维等AI整机和智能终端企业。

这三大产业社区辨识度很高,沿着钱塘江从北到南,串联起“杭州城市中心”的钱江世纪城、“国考”全省第一的萧山国家级经开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所到之处,皆是各种重大战略赋能之地。

但三大产业社区根据各自方向、特征、重点不同又进行了差异化、特色化布局,协同共建一个集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应用转化—商用落地—生产生活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而萧山也将举全区之力以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社区为支撑,全力打造芯模联动转化高地、AI融合应用创新高地、AI终端设备智造高地和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

赋能千行百业

当然,对于萧山而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

“萧山拥有17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是全省制造业场景最丰富的一个区县。在整个工业体量中,传统产业是基本盘,人工智能浪潮下,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既是时代的新命题,更是萧山当前的必答题。”在萧山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艳萍看来,人工智能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千行百业的赋能,同样意义重大。

以萧山传统优势产业化纤纺织为例。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首批试点名单中,萧山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化纤纺织)试点凭借其产业场景基础与创新赋能潜力,成功入围。

“‘AI+化纤纺织’看似相隔甚远,实则蕴含着‘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萧山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化纤纺织产业发展场景中,AI可以聚焦产业链优势和数字化基础,实现AI质检、工艺优化、智能排产等场景规模化落地,形成覆盖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体系,切实帮助传统企业提质增效。

答案不止这一个。

萧山深入了60余家骨干企业,召开了15场座谈会,摸排了120项需求,最终遴选出具备“一点突破、行业受益”特征的10大高频应用场景,面向制造企业和AI服务商形成的联合体进行揭榜。

在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所需要的数据原料上,萧山联合试点企业建设高质量的专用数据集。在点上,注重专用性,如云尖信息在训练元器件图纸智能解析过程中形成可复用的数据集;在面上,注重贯通性,如中国电信联合纺织面料企业打造花色面料缺陷数据集。

如何让更多行业企业用得上、用得好?萧山积极编制行业应用指引清单,计划推出一批行业智能体、智能终端,成熟一个、推广一个,让企业看到谁在用、怎么用。同时,萧山将产业应用场景与人工智能三大社区建设相结合,以芯模社区为主阵地,联合省市共建长三角(杭州)AI赋能新型工业化能力中心,打造场景发布中心、“工业智能体”体验中心、“AI适配实验室”等赋能载体,让企业需求可见、供给服务可见、应用成效可见,全力推动“AI+新制造”成为萧山经济新标识。

培育创新生态

萧山,有创新的基因。

改革开放以来,从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异军突起”,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从浙江第一个迈入全国百强县,到率先工业产值冲千亿元;再到成为承办了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的“双会之区”……萧山的发展史背后,是一部敢于突破体制机制、自然条件、经济周期等多重条件约束的创新史。

“发挥资源要素优势,构筑最优‘生态圈’。”孙旭东说。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萧山将加大创新举措为企业营造创新生态。

在场景数据供给上,萧山持续放大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医疗)中试基地、国家级图灵中试创新发展试验基地等多个“国字号”优势,定期发布人工智能场景“机会清单”和企业“能力清单”,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数据扶持资金,推进建设公共数据专区、可信数据空间、行业专用数据集等数据要素,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提升,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

在科创生态构建上,萧山已形成以浙大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湘湖实验室、北大信研院、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核心的科创策源高地,在人工智能领域承担多个重点产学研项目。同时,萧山将做深做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用好“编制池”“安心宝”等机制,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

在放大政策红利上,萧山将激活政策叠加效应,包括1亿元的算力券、5000万元的模型券、5000万元的数据券和1000万元的场景券,还有办公空间、项目攻关、研发投入、融资投资等政策。政策的资金总规模近10亿元,构建覆盖研发创新、场景应用、企业培育、金融支持等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深化暖心服务上,萧山用好助企服务“二十条”,坚决做到“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高质量组织人工智能行业沙龙、投融资路演等各类活动,促进企业与资本精准对接。萧山还将推进院校企合作引才,创新“产教融合”育才,积极承办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展会、行业赛事,促进人才交流碰撞,并且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授权认定等方面对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予以重点支持,让各类人才在萧山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座,萧山还将在算力供给上做好保障。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萧山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提前布局了充足的算力,让区内企业可以享受到算力的红利。此外,萧山正打造“算力超市”服务平台,调度最优价算力资源,用于保障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社区。

的确,时代契机,萧山没有理由错过。

来源/萧山发布

文字/郑宸 蔡卡特 毛越 李展 陈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