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达摩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根据比较可靠的历史文献,菩提达摩大约活了150岁。

但是后期禅宗弟子写的达摩传,为了抬高祖师地位,编造的神话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根据唐朝之前的文献和唐朝初期非禅宗弟子的记载来还原菩提达摩的生平。


根据近代佛学大师印顺法师的考证,菩提达摩去世大约在530年如果按150岁倒推,菩提达摩大约出生于380年,是南印度一个小国的王子,后来出家,跟随般若多罗修行大乘禅法。大约在430年,南朝刘宋时期,菩提达摩50岁,从海上先来到交趾(当时属于刘宋)。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求那跋陀罗翻译了《楞伽经》。菩提达摩对此经非常熟悉,并自称为楞伽师。

但南朝的僧人多不修禅法。菩提达摩在南朝传禅法50年,没收到一个徒弟。

大约在480年,菩提达摩北上到达嵩山

在南朝萧齐初年,菩提达摩北上,离梁武帝当皇帝还有20多年。所以菩提达摩根本没见到过梁武帝。

菩提达摩在嵩山,住在窑洞9年,收了道育、慧可、僧副、尼总持和昙林等弟子。

大约在524年,慧可40岁时拜菩提达摩为师,学习了6年。

昙林在菩提达摩的弟子中最为年轻,写过《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记载了达摩的一些讲法,并简要写了达摩的生平。昙林约在585年去世。

少林寺在496年建好后,菩提达摩曾经去过少林寺。


慧可

530年,菩提达摩来到洛阳,参访永宁寺,并于当年圆寂于洛阳菩提达摩看到永宁寺,说自己活了150岁,游历的地方无数,但从没看到像永宁寺这样精美的寺院,人间所无,可媲美天上。永宁寺木塔高达147米(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菩提达摩看到后,长时间合掌口称南无(礼赞)。 4年之后,永宁寺木塔被雷电击中起火烧毁。根据菩提达摩弟子僧副来推测菩提达摩的年龄

《续高僧传》卷十六《僧副传》载: “释僧副,姓王氏,太原祁县人……而性爱定静,游无远近,裹粮寻师,所访不逮。有达摩禅师,善明观行,循扰严穴,言问深博,遂从而出家。义无再问,一贯怀抱……”

僧副在萧梁普通五年(524年)圆寂于金陵(今南京)开善寺,寿61岁,出生在464年。如果按20岁从菩提达摩出家受具足戒的话,那一年应该是484年。

菩提达摩大约在480年,南朝萧齐初年北上到达嵩山。当时,嵩山还没有少林寺,少林寺是496年建造的。菩提达摩在嵩山的一个窑洞里面壁修行9年,名声远扬,所以僧副到嵩山拜他为师。

僧副大约跟菩提达摩学习了10年时间。

南朝萧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僧副南游到建康(今南京),住在钟山定林下寺。 梁武帝萧衍当了皇帝后,建开善寺请僧副。但僧副不喜欢高大华丽的寺院,就跟随西昌侯萧渊藻去了四川。《梁书》记载,萧渊藻天监元年(502年)任益州刺史。所以僧副去四川,也应该是502年。后来,僧副返回金陵,于普通五年(524年),圆寂于开善寺,春秋六十有一。

所以梁武帝根本就没见到菩提达摩,而是见到了菩提达摩的弟子僧副。

后期禅宗弟子编造的《宝林传》完全跟史书和佛教早期记录对不上号

《宝林传》说,菩提达摩于普通八年(527年),南海泛舟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梁朝,受到萧衍在金陵的接待,然后狠狠地讽刺了梁武帝。

可菩提达摩在中国收的一个弟子僧副早在3年前就在金陵去世了。

这不是严重的穿越问题吗?

其实,这都是后期禅宗弟子,为了抬高祖师地位,进行的胡编乱造。

实际情况是,南朝的僧人多不修禅法。菩提达摩在南朝传禅法50年,没收到一个徒弟。


后期菏泽神会一系的禅宗弟子编造故事,诽谤菩提流支和光统律师下毒害死了菩提达摩

《宝林传》说:吾(菩提达摩)自到此国,六度被药,我皆捻出。今此一度,被菩提流支三藏及光统法师等,食中下药,吾不捻出也。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法与其他禅师的禅法不同,被人妒嫉下毒,也是有可能的。但不会是菩提流支和慧光僧统。 菩提达摩的弟子都是底层阶级出身的,菩提达摩本人也没有结交贵族。所以菩提达摩很可能被一些小禅师妒嫉,但这些小禅师不出名,在佛教历史上也没名字。 后来的禅宗弟子觉得很没面子,及把下毒的标签贴在了当时最有名的僧人身上:菩提流支和慧光僧统。首先,菩提流支和慧光属于两个不同的佛教派别,菩提流支属于地论北道师,慧光属于地论南道师,在很多问题上是相互批判的,不可能合伙给菩提达摩下毒。他们一个是经论师(翻译经论)的菩提流支,一个是律师(学佛教戒律)兼国家最高僧官的慧光,两个不可能合伙去给一个禅师下毒的。在佛教里面,论师、律师、禅师,属于不同的领域,论师和律师犯不着妒嫉禅师。

并且菩提流支和慧光都是皇帝供养的,菩提流支是北魏的首席大译师,菩提达摩仅仅是平民供养的,根本不存在名闻利养的妒嫉问题。因为当时,菩提流支和慧光的名气都比菩提达摩大多了。

菩提流支是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僧人,来北魏时,北魏明帝以永宁寺700僧人协助菩提流支翻译佛经,共译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著名的有《十地经论》、《宝性论》。

菩提流支有大神通,有一次他的弟子没及时给他打水,他拿了根柳枝在井口点了点,念了几句咒语,井水自动从井底上升到井口,菩提流支拿钵从井口直接舀水。旁边的人看到了,都感叹是大圣人。菩提流支说:不要乱夸奖,这只是小法术而已。

因为北魏末年和东魏初年的战乱,菩提流支搬到邺城之后不久,就归隐山林了,传说到了湖北黄梅。菩提流支根本不可能给菩提达摩下毒。

尝坐井口。澡罐内空。弟子未来无人汲水。流支乃操柳枝聊撝井中。密加诵咒才始数遍。泉水上涌平及井栏。即以钵酌用之盥洗。傍僧具见莫测其神。咸共嘉叹大圣人也。流支曰。勿妄褒赏。斯乃术法。外国共行此方不习。谓为圣耳。惧惑世网遂秘不宣。

僧统慧光律师生于公元484年,卒于553年,虚岁寿70。慧光“初在京洛任国僧都,后召入邺,绥辑有功,转为国统”。

在534年之前,慧光还不是僧统,到了后来迁都到邺城后才转为僧统。

而菩提达摩在530年就去世了,菩提达摩根本不可能说是光统下毒,慧光那时仅仅是僧都,也称为都维那。

跋陀禅师,是印度人,但是来中国后才悟道的,受到魏孝文帝的尊敬,少林寺就是为跋陀禅师于496年建造的。

当时慧光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跟着父亲到洛阳玩,在天门街井栏上玩抛砖游戏(大约双手抛三砖) ,一连抛五百下。

跋陀禅师看到了,想“此小儿世戏有工,道业亦应无昧”,就上前用锡杖敲打慧光的头,声响清彻,跋陀禅师问:你想出家吗?慧光说:我早就想出家了。

慧光非常聪慧,严守戒律,被人称为圣沙弥。

跋陀禅师让慧光先去学戒律,慧光精研《四分律》,他钻研戒律太深,以至于让跋陀禅师流泪:你只能当高明法师,我的禅法传不了你了。

慧光后来当了僧都。

528年,北魏正处于尔朱荣叛乱和北方六镇起义之时,尔朱氏为了筹集军费,向佛教僧尼征税,并下令敢谏者斩。慧光此时挺身而出,不顾生命危险,终于劝服了尔朱氏。

不惧生死、志向高洁、精研戒律的慧光会向一个不太出名的禅师下毒吗?

菩提达摩只履西归只是神话传说

后期禅宗弟子写的《宝林传》等书,说菩提达摩在洛阳圆寂三年后,北魏使者宋云出使西域返回时,在葱岭遇到菩提达摩,达摩的拄杖上还系了一只鞋。宋云回去告诉皇帝,皇帝开棺,发现没有达摩的遗体,只有一只鞋。

这个神话也是漏洞百出。

首先,佛教出家人大都是火化的。

其次,北魏明帝派宋云等人于518年出使印度,正光三年(522年),宋云携大乘经论一百七十部返回洛阳。而菩提达摩去世于530年。

也就是说宋云返回中国时,菩提达摩还在嵩山活得好好的。

参考资料:

在《洛阳伽蓝记》(547年的著作)卷一: 永宁寺,熙平元年(516)灵太后胡氏立也。……殚土木之功,穷造化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辉云表;宝铎含风,吹自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修梵寺在青阳门内御道北,嵩明寺复在修梵寺西。并雕墙峻宇,比屋连甍,亦是名寺也。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鹊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

《续高僧传》卷十六载: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行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谘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


历史上达摩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历史上达摩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