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可以吃零食吗?”
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生活中,零食在每个家庭中并不少见,当然它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也是极具诱惑力。旺宝妈妈记得上次带旺宝去一个邻居小哥哥家聚会的时候,正好看到客厅上有很多还没有开封的零食,虽然小哥哥在和旺宝玩小游戏,但是小哥哥的眼神却不断看向桌上的零食,或许是他妈妈在边上也不敢开口说想吃零食,直到他的妈妈暂时离开时我才悄悄问他:
“你是不是想吃零食啊?”
“阿姨你可以不要告诉我妈妈吗?我不敢偷吃零食的,我怕妈妈不高兴。”
旺宝妈妈此时才突然觉得,不被家长们允许吃零食的孩子也挺可怜的。那么吃零食这事,真的那么如临大敌吗?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潘多拉效应”,其意义就是指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会激发起欲望,越是得不到就越想要得到,越是禁止靠近的越有吸引力。而对于小孩子来说,爱吃是天性,那么零食就是他们心里的“潘多拉”。
一味的禁止孩子吃零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欲望匮乏感,所以在旺宝妈妈看来,在零食这件事上,严防死守绝对没有主动提供好。不过,提供归提供,但要限量,分级。
1.适量给予,总量控制
太过限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太过放开,确实对孩子的身体不好。不如适量的给予,让孩子知道,你想吃的时候会有,但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比如和孩子约定好一个固定吃零食的时间或者是数量,这样孩子也会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形成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该吃的规律。
2. 甜食可以吃,但必须刷牙
在大多数人的观点里面,冰淇淋、糖果等甜食犹如“洪水猛兽”,过多的食用不仅会伤害孩子的牙齿,也会带来高糖高热量的健康影响。此时遵循第一条原则,在控制进食量的同时还要让孩子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不必把甜食“恶魔化”。
3. 学会分享,不要偷吃
把自己心爱的零食分享给朋友,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心智并不是很成熟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家长对此可以适度去鼓励他们学会分享,但不是强迫。
4. 零食并不是奖励
有的家长会把零食当作一种奖励,让孩子达到某种目标之后,比如说:自己收拾好地上的积木才可以吃到零食,其实这样的初衷并没有做错,但却会让孩子的零食的期盼越来越高。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尝过百味的孩子并不会永远只惦记着糖果,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同样也不能照着教科书刻板地教育孩子,适当的和尊重的爱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