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通常被称为“小月龄托”,这段从“产假后”到“学龄前”的刚需服务,往往是当前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中的供给“空白”。
9月26日,杭州“深化改革 民生优享”高质量推进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杭州市推进2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方案》已于近期发布,杭州将增加2岁以下婴幼儿托位供给,力争到2027年底,2岁以下婴幼儿托位占全市托育机构托位(幼儿园托育部除外)30%以上。
场地人员双重“加量”
实现小月龄托育精细管理
截至2024年9月19日,杭州市共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537家,总托位数达5.9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7个。其中,全市2岁以下婴幼儿托位占比18.97%,较上年末提高11%。
“2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无论对于托育机构、婴幼儿家长还是卫健管理部门都是全新探索。”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崔威武说,此次出台《工作方案》,目的在于引导托育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领域发展,扩大2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有效供给,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安心服务。
崔威武介绍,杭州将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婴幼儿数量和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2岁以下托位设置,稳步增加小月龄托育服务的供给。
例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婴幼儿生活单元位于一层的,应设置乳儿班、托小班;鼓励街道社区、用人单位举办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提供2岁以下托育服务。
有了场地,还要有专业人员支持。
一方面,对从事小月龄托育服务的保育员开展专项岗位培训,提升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安全保障、早期学习支持等方面能力。目前已开展专项培训5场,累计培训小月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473人次。
另一方面,深化儿童保健医生对托育机构的医育结合指导;同时,支持托育从业人员到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育跟诊”学习,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重点和发育筛查要点。
机构端家庭端“双向补助”
家庭养育成本显著减轻
拓展婴幼儿托位,是为了实现就近可及“托得便”。在此基础上,杭州更要让婴幼儿家庭“托得起”,让托育机构在普惠前提下良性运转。
截至目前,杭州市已认定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机构364家,保育费均价在每月2800元左右。2023年全市共发放普惠托育收托补助3298万元。
今年,杭州市卫健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同区县(市)的40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开展成本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普惠托育机构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租用商业楼宇开办,需自行负担房租、人工、装修和运营等经营成本,房租和人工成本占总收入的75%以上,普遍面临着前期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等情况。
结合调查情况,杭州于近期出台了《杭州市普惠托育服务“降本增效”行动方案》。“降本”举措涵盖了提供办托用房、免费给予装修以及降低运维费用三个方面;“增效”举措包括运营方要进一步降低保育收费,服务有效下延,并保证服务质量等。
对于老百姓来说,托育费用一直是影响托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此前,《杭州市西部区、县(市)养育照护补助发放实施方案》出台,今年9月1日起面向西部区、县(市)发放养育照护补助,包括托育补助和发育筛查补助两种类型。目前,已有1125人次成功申领托育券,4415人次成功申领发育筛查券。
对机构端和家庭端的“双向补助”,是否能起到“1+1>2”的效果?
崔威武以上城区某个机构的托大班举例,目前普惠均价在3300元/月,通过降本增效后将不高于2755元/月;而西部淳安县目前托大班的普惠价格为1562元/月,通过降本增效后将不高于1160元/月,再加上西部托育券600元的加持,实际每月送托的费用在560元左右,家庭养育成本得到明显减轻。
“我们希望通过‘降本增效’行动,更好地统筹政府、社区、市场三方力量,存量与增量并进,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办托的体制机制,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崔威武说。
来源:潮新闻 见习记者 周文成 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