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量子力学和离子绑定理论
新概念量子力学是经过理性自然科学整合改造过的量子力学,成为理性科学的一部分。新概念量子力学剔除了量子力学的非理性部分(即会被宗教利用的部分),但仍保持传统的量子力学属性。因为理性自然科学是逻辑自洽性的科学,离子绑定理论是在理性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创新理论。在此之前已有三篇创新性理论:《相对论引力公式》、《心脏跳动的力学原理》和《人——典型的量子计算机》。这些理论之所以是创新性的,是因为还没有人讲到的,但又不是近亲繁殖的前沿理论。同时它不同于玄之又玄的弦论,因为它是可以验证的。
§1新概念量子力学
一、传统量子科学家对量子认识的缺陷
可能有人说,量子力学是传统量子科学家通过实验和波动方程发现的理论,最有发言权是他们,你这个局外人胆敢说他们认识有缺陷。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人在此山中。正是量子科学家处于量子云雾的包围中,无法跳出量子的圈子,对量子的认识处于蒙茏状态。
第一个认识缺陷是:对量子的波粒二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从牛顿到现代的量子力学家,波粒二象性讲了200年,传统物理学家并未完全认识波粒二象性。从‘波粒二象性’这一述语就说明他们只是从现象上认识量子的波粒二重性,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量子的波粒二重性。他们认为量子的波粒二重性是天生的,是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正如他们认为引力是天生万有的、没有先决条件的一样。其实量子的波粒二重性是有先决条件的。只有当量子的运动速度0
第二个认识缺陷是:对量子叠加态的解释带有非理性。他们以电子双孔实验在背面板上出现光的干涉条纹为例。按照现有科学理论,只有当电子同时从二个孔中穿出去的时候,才能出现光的干涉条纹。可是用仪器观测到的明明是电子仅从一个孔中穿出去。对于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科学家们不是从电子本身的变化找问题,而是从空间客体找问题。他们认为存在着平行宇宙,量子在不同宇宙中存在着不同的状态,这些状态加在一起,称为量子叠加态。他们认为,我们看到的电子是在我们的宇宙中,我们看不到电子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穿过另一个孔。如果把这一悖论再进一步推广,就会问‘我是谁’,我究竟在哪一个宇宙,科学将坠入宗教的泥坑。这个认识缺陷是由于科学家第一个认识缺陷产生的。他们没有认识到:当电子以V=C前进到达穿孔时,由于有阻力,V
第三个认识缺陷是:量子的定义和他们阐述的量子力学属性有矛盾。
他们把量子定义为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1、量子最重要的力学属性是波粒二重性,如果把量子定义为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通过小孔时,不可能产生衍射光环(这是波粒二重性的一种表现),只有量子是大量的光子组成的,才能形成衍射光环。2、如果把量子定义为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那么量子纠缠就无法发生。二个嗡嗡作响的蚊子能够纠缠吗?当然不能,而由很多蚊子组成一定密度的蚊子圆圈(环)才能相互纠缠。3、如果把量子定义为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远程关联(当量子态在A点发生变化时,B点量子态也同时发生同样变化)将得出二个违反常理的错误结论:同一个量子可以同时在不同地点出现或量子运动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0。正是这二个错误结论,否定了时空的存在,使宗教谬论披上量子力学的外衣。这个错误的实质是把量子运动速度和量子能量传递混为一谈。
大家都说,量子力学理论是20世纪的物理学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恰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才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新概念量子力学就是为了克服传统物理学家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缺陷而产生的,是对旧概念量子力学理论的整理和归纳。
二、新概念量子力学
(一)光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重型光子:如组成夸克、γ、β、α和X射线的光子,是伤害人体的光子。
中型光子:组成可见光线和显光线的光子,是人的感觉器官能感知到的光子。显光子是除眼睛外,其它感觉器官能感知到的光子。
轻型光子:如组成中微子和脱氧暗离子的光子,是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到的光子。
不论是重型光子、中型光子还是轻型光子,都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什么时候重型光量子的频率和人的视觉神经元的频率相同?答:是在核爆炸的时候。可见光量子什么时候和和人的视觉神经元的频率相同?答:是在可见光量子进入眼球的时候。什么时候轻型光量子的频率和人的视觉神经元的频率相同?答:是在液氧爆炸的瞬间。
以上的一问一答想让读者知道什么呢?一是想让读者知道:量子是由光子组成的。二是让读者知道:只有当量子的频率和人的视觉神经元的频率相同的时候,才能看见量子发出的光。三是让读者知道:量子的频率是随环境(包括速度、压力和温度)变化的。所谓可见光就是在当前地球表面环境条件下频率恰好和人的视觉神经元的频率相同的光量子。
请大家注意一点的是:当前物理学家只能测到重型光量子的质量,还不能测到中、轻型光量子的质量,因此他们认为可见光和暗光子只有能量、没有质量的。而理性科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质能等价,没有质量的能量是不存在的。有人说爱因斯坦认为光只有能量是没有质量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当一个恒星辐射出去的能量是E,则该恒星损失的质量是E/C^2呢!也就说质量跟着能量跑了,这就是质能等价。
(二)量子的正确定义
频率相同的光子的聚合体,称为量子。聚合体(量子)有三种形式:光子环、直线(直径⟶无穷大的光子环)和粒子(直径⟶0的光子环)。量子的这种定义才能有理有眼的解释量子的波粒二重性、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现象。根据这一定义,饱和或者超饱和光子环都是一个量子,饱和的单光子环是一个量子,饱和的复合光子环是一量子。非饱和光子环不是一个量子,这时一个光子可以称为量子,不过是一种特例。
量子的三个特性:1、量子内部的能量是连续的,但量子之间的能量是不连续的。量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有时间性,量子内部的能量传递没有时间性。2、量子波动性来自量子的弯扭,量子的弯曲形成横波,量子的扭曲形成纵波。纵波的方向和量子的运动方向一致。3、量子内部没有空穴,没有任何结构。
根据量子的1特性,远程关联(当量子态在A点发生变化时,B点量子态也同时发生同样变化)将得到有理有眼的解释。如果一个磁子从A点插入饱和磁力线中,该磁子从A位置移到环中B位置有时间性。但能量传递没有时间性,因为饱和磁子环中的所有磁子在外来磁子插入的同时都感到被挤压,就是说能量的传递时间是0。因此,在饱和的或超饱和的光子环中,如果有一处的能量(量子态)发生变化,其它地方的能量(量子态)也同时发生相同的变化。能量在饱和磁力线中的传递时间是0,量子的这一特性给将来的星际通信消除了时间障碍。
按照上述的概念,黑洞实体和中子星实体都是一个量子,因为黑洞实体和中子星实体都是内直径⟶0的复合光子环,它们除了弯扭之外,内部没有空穴和结构。极端黑洞是一个不带离子的复合光子环,非极端黑洞和中子星系是带离子的复合光子环。极端黑洞同构于原子中的中子,非极端黑洞同构于原子中的质子环和电子环,中子星系同构于原子。极端黑洞、非极端黑洞和中子星系都是微观物质体系。
白矮星、恒星、行星和卫星之所以不能称为一个量子,是因为它们都不满足量子的三个特性。星球是原子的堆积,而不是光子的堆积。原子的直径>>光子的直径,由原子堆积而成的物体,内部有空穴和结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三)量子的层次级别和量子纠缠链
复合光子环和离子环是分层次的,本层次的复合光子环是上一级的离子环,本层次的离子环(必须是复合离子)是下一级的复合光子环。也就是说,量子数、量子态、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是分层次的,所谓量子数、量子态、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是指某一微观层次的量子数、量子态、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比如电子环是原子核作为复合光子环层次的离子,而磁子是电子环层次的离子。磁子层次有没有离子,取决于磁子环是否复合光子环,如果磁子环是复合光子环,则有离子层次。如果是单光子环,就没有离子层次。这样就形成从重到轻的光子环链条(量子纠缠链)。本文讨论的绑定离子是电子环麾下的量子链条。旧概念量子力学讨论的量子层次也是电子环麾下的量子层次(亚电子)。
量子纠缠链中任何一个量子层次包括复合光子环和离子,一个层次的复合光子环只有一个,但离子不止一个。热辐射是离子脱离复合光子环的唯一方式,但达到离子的辐射温度之前,离子和复合光子环是不可分开的,但可以偏移,形成电势。正由于复合光子环具有离子可以偏移的性质,如果设无偏移为0,有偏移为1,可以构建以复合光子环为存储器的量子计算机。
原子结构是以原子核为根的树形量子纠缠链条结构。量子场论是描述原子树形量子纠缠链条结构的数学模型。
(四)新概念量子力学中的量子数、量子态、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的概念。
量子数、量子态、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是传统量子力学阐述的重要的力学属性,新概念量子力学并没有推翻旧概念量子力学关于量子力学属性的论述,而是把它的解释从非理性变为理性。
下面主要以电子环麾下的离子层次为例来谈量子数、量子态、量子纠缠和量子关联的概念:如果把电子环当成复合光子环,磁子环就是离子环。设围绕电子环旋转的磁子环的层数X,X称为(电子层面的)量子数。一个量子(复合光子环)有二个状态(离子无偏移为0和离子偏移为1),X个量子有2^X-1个量子态。所谓量子叠加态就是2^X-1个量子随机态,当人观测时,只能观测到一个量子态。因为是随机的,当人第二次观测时,可能和第一次观测到的量子态不一样,这就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薛定锷猫原理)。量子纠缠含有交互的量子纠缠和非交互的量子纠缠,同一电子环的磁子环是非交互的量子纠缠(不相钩),不同电子环的磁子环是交互的量子纠缠(相钩)。在交互的量子纠缠中,同频的量子发生关联。量子关联分为二个状态:量子合并和量子相切。
下面就用新概念量子力学来分析离子绑定理论。可能有人说,既然量子是光子环,就可以用光子环来取代量子来分析不是更好吗!何必还用量子述语。其一,量子力学是100多年来由许多科学家发展起来的理论,基本上符合微观物质体系的运动规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科学,一旦用光子环代替,读者无法适应。其二,量子力学的述语简洁,使用方便。其三,理性自然科学不是天马行空的科学,它依赖于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宇宙学、生命科学和宗教学的理论和实验证明,是所有学科理论的归纳和统一,量子力学是理性科学统一现代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2离子绑定理论
为什么不写成量子绑定呢?因为存在绑定元素和被绑定元素的问题,绑定元素是离子,被绑定元素是复合光子环,而二者都称为量子,如果讲量子绑定,等于量子绑定量子了,就没有分别了。
带离子(M1)的复合光子环(M2)理论是理性科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它的思路来自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结合。其中M1和M2分别是离子和复合光子环的质量。它是基本的微观物质体系。所有宏观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以复合光子环为骨架、离子环为绑定元素的树形结构式层层绑定组成的。有些树形结构止于分子(如原生物质),有些树形结构分布全身,如动植物。
一、离子的基本绑定级别
由于光子分为重、中、轻型三种,离子的绑定级别基本上也有重、中、轻三个层次级别(如果细分当然不止三个级别)。在量子链条中,由重型离子绑定形成的物质一般是金属,中型离子绑定的物质一般是动植物和液体,轻型离子绑定产生的物质一般是气体。但必然注意,宇宙中的物质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原子之间或分子之间的绑定元素不仅仅只一种级别。比如石墨稀的分子之间的绑定元素含有中型离子,锡的分子之间的绑定元素含有显离子。
二、离子的基本绑定形式
(一)扎绑定:二个相邻的电子环共享对方同级的量子纠缠。其条件是二个相邻的电子环的最近处的运动方向(注意不一定是旋转方向)相同。二个相邻电子环,不论是旋转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只要最近距离处的运动方向相同,就共享对方的同级量子纠缠,形如若干条绳交互的把二个电子环包扎在一起。
(二)包绑定:用于原子之间的绑定。它是比原子直经大一倍的电子环把二个相互排斥的原子绑定在一起。这种绑定方式实际上是以原子核为复合光子环,电子环为离子的绑定。它为什么不是扎绑定的方式,而是形成包绑定的方式呢?原因是核的内径小,中微子可以穿过,但电子无法穿过。同时二个旋转方向相同且频率相同的电子环相碰时,将产生合二为一。如果二个电子环是整数环,就会合并为一个直径相等的环。若二个环是默比乌斯环,会合并一个直径大一倍的电子环。
(三)链绑定:二个相邻的电子环共享对方同级的量子纠缠链。
三、原子内部的绑定形式
原子是微观物质体系的最大单元,也是宏观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微观物质向宏观物质过渡的桥梁。
(一)组成原子的元素:是由若干个带离子的复合光子环组成的。它和古典物理学所说原子是由中子、质子和电子组成的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中子、质子和电子都是带离子的复合光子环吗?是的。中子是直径⟶0的复合光子环。在原子中,除了中子没带离子之外,质子和电子都带有离子。质子的离子称为胶子,电子的离子称磁子。从中子二极喷出的中微子难道不是离子吗?不是。因为离子是复合光子环的附体,二者的频率相近,即离子的频率≤复合光子环的频率,而中微子属于轻型光子,它的频率<<中子的频率。
原子中复合光子环排布原则:最高频率原则。即高频率的先排,低频率的后排。中子的频率>质子的频率>电子的频率,内层电子的频率>外层电子的频率。而光子环的直径和光子环的频率成非线性反比(见理性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就是中子环的直径<质子环的直径<电子环的直径自然形成的相套排布。
传统科学家把中子和质子排除在外,只讲核外电子排布,且电子排布服从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的先排,最高的后排。为什么传统科学家把最内层电子能量当成最低、最外层能量当成最高呢?这是因为他们习惯的把复合体当成物质,把离子体(磁场)当成能量。由于最外层电子环的磁场能量最大,就认为最外层的电子的能量最大。其实离子是复合光子环(凝聚能量)释放的部分质量(能量),如果从凝聚能量来讲,中子>质子,质子>电子,内层电子>外层电子,在原子中,中子释放的能量是中微子,其能量可忽略不计。如果要使中子和质子全部释放能量,就必须有很高的温度,产生核裂变,核裂变的能量就是中子和质子释放的能量。你说中子和质子的能量大不大呢?当然很大。
因此能量最低原理应该改写为复合光子环释放能量最少原理,中子环没有离子,从中子环⟶0的小孔中穿出的中微子是轻型光子,能量最低,排在中央。质子释放的离子(胶子)质量极小(绝大部分胶子已成为核的成分),内层电子释放的能量<外层电子释放的能量。
(二)原子内部的四种力:凝聚力、电磁力、量子纠缠力和引力。此外还有离子辐射,离子辐射有去不回,是削弱绑定力的,不在讨论范围。正是由于前四种力,带离子的复合光子环才能结合为原子。
凝聚力:凝聚力与纵波速度、压力成非线性正比,与温度成非线性反比。它决定复合光子环的密度、直径和离子体的大小,是使复合光子环分层相套的条件。
电磁力:在原子中,电场力(M2*v)≌磁场力(M1*V),只有当外加电压时,(M2*v)≠(M1*V),产生电荷流动。
量子纠缠力:缘于不同复合光子环的自(公)转角速度υ/r(r是复合光子环的半径,υ是复合光子环的自(公)转线速度)。由于核的自转角速度>电子环的公转角速度,内层电子环的公转角速度>外层电子环的公转角速度,使原子中不同轨道的量子不能同相前进⟶使原子中不同电子层次的量子产生持续增大的相位差⟶产生量子纠缠力⟶是防止复合光子环散开的必要条件和产生引力的充分条件。
引力:量子纠缠力使核的周围形成螺旋型量子轨道而不是同心圆轨道。二者的差别是:螺旋型量子轨道有微小的向心偏振角(同心圆轨道没有),这个向心偏振角产生引力。什么是向心偏振角?用如下的实验来说明:一盘螺旋钢片弹簧,中心一端固定在旋转的轴承上,你就可以看到每旋转一周,钢片都向中心进动一个微小的角度,又返回原位,这就是偏振角。偏振角随离中心位置的距离而减小。如果把一个直径大于钢片间距的球放在盘形螺旋钢片弹簧上,圆球随着螺旋钢片弹簧的旋转的同时,还向弹簧中心进动,越靠近中心时球的向心进动速度越大。正如地球上空的物体一方面随地球自转同向运动,一方面随着地球的螺旋型引力轨道的向心偏振角向心进动,形成自由落体运动。所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空间物体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而阻力最小的方向就是时空弯扭的方向,而螺旋型量子轨道方向就是时空弯扭的方向。
向心偏振和向心进动是不同的,向心偏振是返回原位的振动,向心进动不返回原位,而是继续沿着螺旋型量子轨道前进。为什么水星有向心进动,而地球没有。这是因为地球离太阳远于水星,偏振角远小于水星。
(三)原子内部的绑定形式
1、原子核的绑定形式:中子环是不带离子的复合光子环,质子环是带离子(胶子)的复合光子环,由于二者处处运动方向同,再加上中子环的外直径=质子的内直径,二者共享质子环的胶子,形成扎绑定,且绑定非常紧密和牢固,大部分和原子核合为一体,少量为离子。离子代表负电荷,由于质子的质量大于离子的质量,因此质子带正电荷。而在电子环中,离子的总质量大于电子环的总质量,因此电子带负电荷。如果正负电荷相等,则原子是中性的。否则原子是带电的。原子的这种性质可以构建以原子为存储器的量子计算机。
2、原子内部复合光子环之间的绑定形式:是重量级的量子纠缠力链绑定形式。重量级再细分就形重量级量子纠缠链,即每一层电子环都是重量级量子纠缠链中的一环。由于链绑定,电子环是可摇摆的。正是电子环是可摇摆的,使X个电子环的2^X-1个量子态是随机的。
3、传统量子力学的量子数和原子的力学属性的关系:读下文先了解电子云的概念:电子云是传统量子力学科学家对电子层面的离子的模糊观测。
角量子数和电子环质量的关系:传统量子力学把角量子数称为离子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该方向和电子环面的方向是一致的。正由电子环可摇摆,电子环面和核自转方向(原子黄道面)的交角φ(i),称为电子环面的倾角。设M(0)是原子核的总质量,M(i)是某一层的电子环的总(包括离子)质量,(M(0)-M(i))/M(0)=tan(φ(i)),称为角量子数。其中i=1,…,n。角量子数和电子的质量成反比。
磁量子数和正负电荷量的关系:设M1(i)是某一层电子环M2(i)的离子层(电子云)的质量,(M2(i)-M1(i))/M2(i)=tan(ѱ(i)) 称为磁量子数。若M2(i)-M1(i)>0则是正电荷,若M2(i)-M1(i)<0为负电荷。磁量子数决定正反电荷 量。磁量子数和负电荷量成正比。
自转量子数和凝聚力的关系:凝聚力产生扭曲。如果电子环公转一圈(2*π):若电子环没有产生扭曲,自转量子数是1。若电子环扭曲半圈(π),自转量子数是1+1/2,若电子环扭曲一圈(2*π),自转量子数是2。自转量子数是描述凝聚力程度的物理量。即自转量子数和凝聚力成正比。
四、原子之间的绑定——产生原生分子
原子只有原生,没有后生。但分子有原生和后生之分。原生分子是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后生分子是宇宙形成后慢慢演化形成的。
原生分子的绑定方式:是包绑定方式。分子中二个原子的距离取决于绑定电子环的弹性力和二个原子的排斥力。这个距离一般来说重型金属小于轻型金属。这种绑定方式形成的分子称为原生分子包。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物质的原生分子是由二个原子组成的原因。
水分子和石油分子是种特殊情形,一个比氧原子直径大一倍的电子环把氢分子和氧原子绑定起来,组成水分子,原因是氢分子的直径和氧原子的直径相等。原生分子之所以那么坚固和强硬,原因是分子由电子环绑定形成的分子包,一般的冶炼温度都不会分解。比如炼铁都不会分解铁分子,只能熔解铁分子之间的绑定离子。熔解是传统科学的述语,用理性科学的语是松绑,因为离子环随温度的增高而变大变软,且容易碰断。分子包就从离子绑定中解脱出来,可以游荡,变成液体。
石油是原生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由宇宙大爆炸直接演化产生的,而不是由被埋在地壳中古动植物变化产生的。石油是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原生分子包的混合,正如铁矿石中以铁分子包为主的原生分子的混合一样。只要是原生分子,一定以分子包的形式出现。
五、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
原生物质和后生物质都是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形成的。其区别是原生物质是相同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后生物质是不同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
(一)原生分子的绑定形式:分子之间的绑定形式是相邻分子中电子环之间的扎绑定或链绑定,绑定元素是电子层面的离子或量子纠缠链。质子环由于释放出的离子(胶子)很小,不参与分子之间的绑定。
相邻电子环之间的扎绑定或链绑定:二个相邻的电子环共享对方同级的量子纠缠或量子纠缠链。
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原则:1、相互绑定的电子环是不同分子的同频电子环。2、从横向来讲,一个电子环可以和相邻多个同频电子环绑定。3、从纵向来讲,参与绑定的电子环不止一个层次,绑定顺序是先外后内。
电子轨道中的电子个数:明明电子环(电子轨道)就是一个电子。为什么门捷列夫元素表中列出的同一轨道的电子个数不止一个呢?在绑定原则中,一个电子环可以和相邻多个同频电子环绑定。该电子环绑定相邻电子环的个数就是同一轨道的电子的个数。因为化学中有一个‘价电子’的名称,价电子数就是电子环绑定相邻电子环的个数。
(二)原生物质分子之间的绑定
原生物质是相同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形成的,绑定形式是扎绑定和链绑定。原生物质只能提炼,不能制造。
自由电子:原子中没有参与绑定的电子环,称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就是可以从一个原子跑到另一个原子中的电子。自由电子环也是带离子的复合光子环,但由于和相邻原子的电子环距离较远,不能共享对方的同级的量子纠缠。
导体:离子在外能(电压)的作用下在各个方向都能够流动的物质,称为导体。
形成导体的条件:在各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电子环和相邻电子环是关联的(合并和相切)。
超导体:无离子的电子环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能够流动的物质,称为超导体。电子的流动方向与离子流动方向相反。
注意导体和超导体的区别:导体是离子的流动,超导体是电子的流动。
半导体:离子在外能的作用下只有一个方向流动的物质,称为半导体。半导体形成的条件:只有一个方向,至少有一个电子环和相邻电子环是关联的。
导光体:含有频率小于X光的离子的导体,称为导光体。
半导光体:只有一个方向导光的物体,称为半导光体。
绝缘体:不存在自由电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较远。
导体的纤维方向:电子的关联方向称为纤维方向。显然半导体和半导光体的纤维方向明显。
一定有人问:参与绑定的离子能够流动吗?能够流动的离子恰恰就是参与绑定的离子,不参与绑定的离子是不会流动的。离子是有不同频率的,频率大的绑定较紧,频率小的绑定较松。平时离子只在原子中环绕电子环(电子环截面为中心)旋转。当外加电压时,造成负极端离子较多,正极端离子较少,使导体内部产生能量不平衡。接通导体后,为了使导体内能量不平衡趋于平衡,离子环就沿着关联的电子环向正极移动,形成电流。首先是绑定较松的离子流动,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大,接着是绑定较紧的离子流动,电流就越来越大。如果所有绑定离子流动,电线就烧掉了。离子只有沿着关联的电子环流动,电子环如果无关联,离子流动就会中断或者离子束跃迁到相邻原子。
科学家为什么选用铜作导体,铁作超导体?铜比铁软,说明绑定松散的离子铜比铁多,导电性能较好。铁比铜重,说明铁原子中的电子环的频率较大,凝聚力大,电子环所占的比例较大,离子占的比例小。容易在较高的低温下,使离核较远的带离子的电子环变成无离子的电子环。
水的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元素是量子纠缠链中的显离子。为什么能导电,是因为水分子一个挨着一个,最外层电子相互关联。水蒸汽不导电,是因水分子在空中分开了。
水分子比氧分子轻,为什么不浮起来?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绑定元素是最重的显离子,氧分子之间的绑定元素是暗离子,平均重量水比氧大。当加热到100度C的时候,显离子直径增大,使平均重量水比氧轻,水分子变成水蒸汽浮在氧气的上面。
(三)后生物质。
后生物质是不同原生分子之间的绑定形成的。绑定形式也是二个相邻电子环共享对方的同级的量子纠缠或量子纠缠链,绑定元素是7色光和16种不同频率的显离子。
动植物和人类就是宇宙的后生物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当然还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等的微量元素。组成植物的分子是由阳光离子和显离子绑定原生分子形成的,生物链是:水分子和碳分子之

间的绑定⟶植物⟶吃植物或动物⟶动物⟶吃植物(菜和水果)和动物⟶人类,人类是靠吃植物和动物来获取阳光离子和显离子的。这方面我在《能量是如何变成物质的》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人体中的绑定量子数是24,由白光+七色光和16种显离子(23)组成,代表人的基因链是由23种染色体组成的,再加首位是符号位(0表示白光1表示黑暗),因此有2^24-1个量子态(绑定方式)。24种量子的关联形成24条人体神经线路。人体中最多有2^24-1种基因。
同频相聚是离子绑定的理论基础: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人体既然主要是由原生分子碳分子和水分子结合成为碳水化合物组成的,是不是吃火炭和水就足够保证人体的营养供应了呢?当然不能。不同原生分子之间的结合的先决条件是绑定元素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水分子之间的绑定离子是单纯的显离子,纯碳分子(火炭)的绑定离子是单纯的阳光离子,二者没有共同的绑定元素,不能发生光子的同频相聚,因此水和火炭不能结合为碳水化合物。人体需要是各种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水和碳的混合物。米钣、水果、蔬菜、肉类等本身就是碳水化合物,绑定元素既有阳光离子,也有显离子,它们都是人体绑定离子的子集,适用于人体的肌肉、骨骼和各种内脏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