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944年4至12月日本侵略军为挽救南洋日军孤立,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打通华北到华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展开反攻,日军节节失利,逐渐迫近日本本土。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它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在美国空军的监视下也受到严重威胁。
日本侵略者决定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掌握一条陆上交通线,以摧毁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阻止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日军从本土及中国东北调集了各兵种部队总计约五十一万,是中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
洛阳空袭
1938年开始,日军飞机开始频繁空袭洛阳,大规模空袭进行了6次,小规模空袭每月不断。
1938年1月31日,日机32架首次空袭洛阳,洛阳城一片混乱,死伤无数。驻洛阳的苏联援华空军12架升空与之决战,日机被击落4架,苏机损失2架,日机逃亡。
1938年7月3日凌晨,日机11架分两批空袭洛阳,炸死居民200余人,老集、西关被炸成一片火海。
1939年3月,日机再次空袭洛阳,重点袭击了洛阳的民用目标,河洛图书馆被炸,死伤上千人。
1940年,日机三次大规模空袭洛阳。2月20日,日机108架轮番轰炸洛阳一天,国民政府礼堂(今青年宫)周围3平方公里内被夷为平地,死人以万计。4月28日凌晨,日机12架对老城进行地毯式轰炸,投放大量毒气弹,死尸满街,家家带孝,文明街一带数十家合家被烧死。5月初,日机派80余架飞机再次空袭洛阳,轰炸10个小时,居民死伤无数。
河南会战
1943年秋到1944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1944年3月,日军制订了《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夺取行都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 中国军队统帅部识别了日军企图,制定了以弱势兵力守卫洛阳城吸引日军大部队,其他中国部队在外迂回对攻击洛阳的敌军实施反包围并一举歼灭的战略计划,史称河南会战。此次战役计划规模宏大,如成功进行必将对日军主力给予沉重打击,使敌一号作战计划破灭。然而,由于指挥战役的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等畏敌退缩,战略意图过早被敌识破,日军为此从山西境内调集部队伺机南渡黄河对中国会战部队形成夹击之势。故此,河南会战开始不久即形成我军溃退之势,日军乘机大肆侵占我大片中原国土,洛阳成为被日军死死包围的孤城。然而,在河南会战中最为惨烈的是进行的洛阳保卫战,在这场战役中我抗日军队基层部队和广大官兵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则令敌人胆寒令后人惊叹。
会战失利
1944年4月18日拂晓前,日军利用新架铁桥强渡黄泛区,接着分三路展开攻势:一路西犯郑州,一路沿平汉路南迫新郑、密县,又一路南侵尉氏,经鄢陵斜出许昌。同时,新乡之日军亦渡黄河逼进郑州,22日,郑州、新郑陷落。尔后,日军即以主力向陇海路西段猛进,指向洛阳;并以另一部沿平汉路南下,5月1日侵占许昌。同时,原在信阳的日军也沿平汉路北犯,5月8日南北两路日军会师西平,打通了平汉路南段。此时山西垣曲之日军渡河侵犯渑池,沿陇海路东犯,孟津之敌也从北面拊洛阳之背,形成三面包围洛阳态势,5月25日洛阳失陷。
合围洛阳
河南会战开始,国民党军主力已弃洛阳西逃,河南守军群龙无首。1944年4月18日,日军自中牟渡过黄泛区西犯,22日攻陷郑州。日军分两路进攻,一路日军从平汉铁路南犯,占领许昌,另一路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西路日军渡过汜水后,受阻于虎牢关,遂向南进犯,占领密县、登封。5月1日,日军陷禹县,次日陷郏县,3日陷临汝。日军由机动步兵第3联队、坦克第13联队和机动炮兵第3联队一个大队组成的龙门支队,沿临汝到洛阳的公路向龙门逼近,5月5日到达洛阳龙门。在这里与驻守的国民党新6师、暂第14军所属第83师、85师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5月7日晨,龙门东山最高峰被敌占领,83师、85师撤到龙门伊河两岸,龙门阵地被敌冲破。
抗战时期洛阳城
守卫洛阳
此时,守卫洛阳的是武庭麟将军领导的15军和94师。武庭麟是伊川人,副军长姚北辰是洛阳县人,所领15军官兵多为豫西人。因此,这支军队不愿看到家乡的沦陷,保家卫国的激情高涨,武庭麟号召大家要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5月7日下午2时,15军接到14集团军命令:一、着15军军长武庭麟统一指挥94师担任洛阳之守备;二、着94师死守洛阳城,15军即占领洛阳外围既设阵地,协同94师固守洛阳10至15日。
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军长武庭麟
军事布置
15军接受固守洛阳的任务后,立即对洛阳的布防进行研究。洛阳周围原有阵地是按12个团的兵力构筑的,而目前全军只有7个团(15军4个团,94师3个团),兵力严重不足。经过研究,决定把整个阵地划分为西工、邙岭、城厢3个地区加以固守。
接受命令的当天,军部即给所属各部队下达命令:一、94师担任城厢区之守备,并另派一部占领唐湾、东马坡之前进阵地;二、64师担任西工区之守备,并派一部占领兴隆寨之前沿阵地;三、65师担任邙岭之守备,并别派一部占领破陵冢、前后李村、蒋沟之前沿阵地。军直属炮兵营附野炮第3连在岳村、葛家岭、上清宫、庄王山、史家沟地区占领阵地。炮兵的火力配备必须能向十里铺、后海资、北陈庄、石碑凹、三山村、聂湾、安乐窝地区射击,特别强调要把主火力指向聂湾、东陡沟到三山村方面。
各部队接到命令立即行动,8日拂晓已全部到达新的防区,进入阵地,构筑、加固工事,进行战前准备。同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电令武庭麟为洛阳警备区司令。
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军事布置
战斗过程
5月9日
5月9日,日寇第1军由垣曲渡过黄河,侵占渑池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克新安,从西翼进逼洛阳,一路西犯陕县、灵宝、卢氏。同时,洛宁、伊川、嵩县、偃师、孟津相继沦陷。洛阳成为一座孤城。
5月11日
5月11日晨,敌人向64师驻守的西工防区发动进攻,先后在下池、七里河、兴隆寨、翟家屯、小屯等地进行激烈的战斗。在两天的激战中,我守军伤亡过重,兵员严重不足。为了节约兵力继续战斗,12日晚上遂令该师放弃西工阵地,占领新的阵地。
5月13日
13日,敌人已攻占了周公庙。西工阵地放弃后,重新调整了64师与65师的防地。64师主要防守邙山南麓史家屯经苗沟、烧沟到城西北角关帝庙一线,65师主要防守邙山望朝岭、营庄、上清宫、庄王山、后洞一线。他们利用邙岭的梯田斜坡、悬崖壕沟及各村民房修成枪眼,用混凝土和砖石修筑隐蔽火力点,以散兵壕和交通沟把各个火力点连接起来。在火力点外面架设铁丝网,挖防坦克壕,在防坦克壕附近埋设地雷。15军的两个师凭借这些半永久性工事迎击敌人,固守邙岭,与敌逐村逐地进行争夺,多次进行白刃格斗。
5月22日
5月22日,敌以63师团、坦克第3师团、骑兵旅团及野添兵团等数倍于我守军的兵力猛攻洛阳。当日午后,飞机给15军投送蒋介石20日手令:"着仍固守洛阳,勿轻信谣言,至迟一星期,我必负责督饬陆空军增援洛阳。"根据这一命令,15军再次变更部署,除东、西车站各置有力一部保持据点外,该军主力全部撤入城内,与94师合力守卫城厢。但是,蒋鼎文、刘峙抗拒执行驰援洛阳的命令。
城厢是洛阳的最后支撑点,也是洛阳保卫战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为了便于守城,洛阳城外挖有宽约6米、深7米至8米的城壕,壕内引来流水,形成一条人工护城河。城区各街巷挖有宽、深各2米的壕沟,壕沟上边再以麻袋、沙土或砖石堆积成高1.5米,宽1米的墙壁。22日夜15军撤入城区后,23日即对城厢的防区重新调整。94师守东半城、东车站与南北大街,64师守西门、西南隅、集道街、幸福街、古香巷和河洛中学后巷至南城基;65师守西车站及西北隅。军部设在义勇街,指挥所在宝城银楼。64师师部在西南隅,65师师部在复旦中学。
5月23日
5月23日,日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阳古城毁于战火"为名逼迫白马寺的僧人给中国守军送去一纸劝降书,当场遭中国守军司令武庭麟将军严辞拒绝。当日争夺城厢的战斗全面展开。敌人炮兵在安乐窝、周公庙、西关、火柴公司、苗家沟、庄王山、上清宫、葛家岭、五里铺、下园街等处,遍向城内及东、西车站轰击。一天之内向城区发炮约8000余发。当日夜晚,敌人攻城兵力已增至3.5万余人,战车400余辆,野山重炮、机械炮120门,调兵和运送弹药共动用汽车1000余辆。
5月24日
24日拂晓,除敌机多架飞抵洛阳上空轰炸、扫射、散发传单外,五六千敌人向94师守卫的东半城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中午12时,敌120门火炮向城内轰击,炮弹如雨,暴露的工事及房屋均被摧毁。敌在炮火的掩护下,战车300余辆,分6路由西南城角、西门、西北城角、东北城角、东门、东南城角向城内猛攻。敌主力集中在西北城角和西南城角。午后3时,94师防守的东北城角和65师防守的西北城角同时被攻破。4时,专署及复旦中学等处均发现敌人。5时,敌战车经北大街进至十字街口。守军各级指挥系统被逐段隔绝。在指挥中断情况下,守城官兵利用民房和敌人进行巷战,逐街逐巷进行争夺,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日暮后,全城进入混战状态。经过激烈战斗,共毙伤敌人8000余名,15军官兵也伤亡3000余人。在无法坚持战斗的情况,当夜下令,命各部夺路出城,到洛阳城外集结待命。
洛阳沦陷
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在十多处街巷与敌血战,终因人数太少,力量悬殊,洛阳沦陷。
死伤人数
在保卫洛阳的整个战斗中,共毙敌2万余人,我军阵亡1万余人,受伤被俘三千余人。突围后,我军仅存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洛阳民众在日军的轰炸中被炸死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