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形成之战——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黄帝在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阪泉之战曾见载于春秋时期的史籍中。公元前636年由于内乱,周王出奔于郑国,次年狐偃建议晋文公“求诸侯,莫如勤王”。晋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后来司马迁收集民间传说并进行实地考察,参证文献记载写成《史记·五帝本纪》,复原了阪泉之战的历史过程。《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由此可知阪泉之战发生于神农氏时代之末,由原始农业的发明所开创的全盛时期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增多,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社会分化日益加剧。氏族制度的习惯法对于调节社会矛盾已显得无能为力了。

“中国的成文法起于何时,已渺不可考,惟以历史进化之观点视之,法当源于礼,礼源于俗。”(王晓波著,《先秦法家思想史论》,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1年,代序P(一))从传说年代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的时代,中国的治理基本上可以归于“俗治”的时代,也即:以风俗、民俗治理的时代。

涿鹿之战,相传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为黄帝与炎帝部落联军大战南方的蚩尤部族的一场惨烈的战役。据传,涿鹿之战的发生时间要早于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一场决定了华夏民族大一统走向的旷世决战。

黄帝像

【策划背景】

阪泉之战这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据《国语·晋语四》记载,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

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宝鸡尚有清姜河,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分裂出很多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距今五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黄帝,姬姓,传说他都于有熊,即今河南新郑,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炎帝,姜姓,是发祥于姜水的那支古族后裔。

炎帝像

【战争起因】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战争,首先是亲属部落联合在一起,结成联盟,进而又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武力强大的黄帝部落用武力征服不顺从者。

黄帝、炎帝虽是远缘亲属部落,但阪泉之战时,距两部落先祖从同一母氏族中分裂出来,又沿不同路线东渐之时已很遥远了,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发展已瓦解了血缘亲属同生共死的古老团结,形成“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的新观念,那么这种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争雄战争也是在所难免的。

根据“以力为雄”的原则,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酋豪”,很多较弱小的部落纷纷投靠,以求得保护。然而活动地区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样想占有雄者的地位,为此,两强相遇,黄帝、炎帝间终于发生了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遗址

SWOT分析

黄帝方面:

1.Strengths:优势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可见,黄帝部落在战前做好了充分的物质、技术、精神、外交等方面的准备。

2.Weaknesses:劣势

据传,炎帝是神农氏的首领,是古老的“三皇”之一,在当时,应该居于各氏族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相对于黄帝部落,具有名义上的领导地位。

3.Opportunities:机会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由于神农氏炎帝的管理不力,给黄帝部落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4.Threats:威胁

炎帝部落虽然示微,但毕竟是有深厚历史和实力的部落联盟,如果一力死战,必将两败俱伤。

炎帝方面:

1.Strengths:优势

炎帝领导的神农氏部落是古老的“三皇”之一,具有对当时各个氏族部落联盟领导、征伐的权力。

2.Weaknesses:劣势

此时,炎帝部落已经衰微,整体实力已经不及黄帝部落。

3.Opportunities:机会

虽然实力不及黄帝部落,但部落仍具有相当实力,可以与黄帝部落在战和之间多方交流与选择。

4.Threats:威胁

如果黄帝部落必欲彻底铲除炎帝部落,只能决死一战,炎帝部落有彻底覆灭的危险。

炎黄结盟

战争结果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吕氏春秋·荡兵》也记述云:“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文献中所记述的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地非常激烈。

开战后,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后来,黄帝部族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炎帝。

炎黄二帝像

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而炎帝也败得心服口服,甘愿称臣,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阪泉之战后,促使中国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变革。炎黄部族合流,形成华夏民族的主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