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为热门国学书,《增广贤文》究竟是奇葩还是“毒草”?

蒙学读物(即古代启蒙教材)之所以会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这本书梳理了各类蒙学读物的来龙去脉。《知道几句三字经》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也就是半本书的内容都是讲《三字经》,这也是当下蒙学的主力。《三字经》不仅能让孩子快速识字,其中也包含相当大的信息量,尤其是历史部分,号称是一部小《纲鉴》,是不错的“广见闻”教材,很多内容今天也并不过时。作者对《三字经》文本做了逐字逐句的注释,每一部分还有详细的引申和解说,能帮助家长或其他大众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及文化内涵。

下篇的内容则涉及《急就篇》《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较为经典的蒙学书,主要讲解这些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以及今天我们该如何定位和认识这些书,为传统文化启蒙指明道路。

最后还有两篇附录,是讲蒙学的历代发展及科举制度对蒙学的影响。总之,对古代蒙学相关情况的介绍非常全面,对我们今天如何认识、学习遗留下来的蒙学教材的评论也非常中肯和实用。

知道几句三字经 立体书影 带贴纸.jpg

《知道几句三字经》

刘勃 萧桓 著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增广贤文》诞生于流动性极强的市民社会,正如中国传统的戏曲、小说,也诞生于同样的社会背景下。

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增广贤文》中的句子也大量出现在戏曲和白话小说中。如有研究者统计过,”《金瓶梅》中共有56处语句与《增广贤文》36组语句相同或相似,其中有完全相同的句子,如‘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文字略有不同的句子,如《金瓶梅》第六十二回‘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一句,在《增广贤文》中作‘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早到与来迟’……”

考虑到无论是《增广贤文》还是白话小说,文本都不具备神圣性,在流传过程中都会不断发生变形,所以不少细微差别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篇幅有限,我们这里不举讲市井生活最丰富的“三言二拍”,单拿讲神怪的《西游记》为例,一样可以看出《增广贤文》与白话小说嵌合之紧密。

《西游记》第二十九回,唐僧被黄袍怪抓住,却被宝象国的公主百花羞搭救。百花羞托唐僧带一封家书给自己的父王。唐僧把家书送给宝象国王之后,国王问手下文武,谁能去打败黄袍怪,救出自己的女儿。满朝文武官员都很聪明,说我们是凡夫俗子,打不过妖怪的,于是就说了一句《增广贤文》里的话:

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把唐僧来送求救信定性为“说是非”,于是救人的重任就推给唐僧了。

0e5d8296b130013_副本.jpg

第八十一回讲金鼻白毛老鼠精的故事。老鼠精变成落难女子,被唐僧师徒搭救,带到一个寺庙里。住了三天,妖精吃了六个和尚,活着的和尚难免惊恐哭泣。孙悟空发现了,第一反应是:“你们这些和尚,忒小家子样!我们住几日,临行谢你,柴火钱照日算还,怎么这等脓包!”和尚解释清了原因后:

行者闻言,又惊又喜道:“不消说了,必定是妖魔在此伤人也。等我与你剿除他。”众僧道:“老爷,妖精不精者不灵。一定会腾云驾雾,一定会出幽入冥。古人道得好,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老爷,你莫怪我们说:你若拿得他住哩,便与我荒山除这条祸根,正是三生有幸了;若还拿他不住啊,却有好些儿不便处……”

这段对话里,孙悟空和众僧人的表现,都很符合《增广贤文》中的描述。看见人哭,孙悟空第一反应是往钱上想,听说六个僧人被吃了,孙悟空竟然“又惊又喜”,惊的是妖精出现,喜的自然是好显自己的本事出名,而对那遇害的六条生命,却毫不介怀。在底层社会摔打久了,人心容易变得粗粝,同情心有时难免有些欠奉。

僧人听行者说要除妖,一点都不激动,反而引了一句《增广贤文》:“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正因为你唱高调唱得这么好听,所以我不能信任你;你要做好事,如果不做到位,那就比啥也不干更糟糕。总而言之,这些僧人喜欢从阴暗的角度揣测人的动机,对突如其来的援手很不信任。

实际上,有时候哪怕小说里并未引用《增广贤文》里的话,也一样可以感受到二者精神相通。我们看《西游记》中三位高人的表现。

第一个是孙悟空的业师菩提祖师。祖师看孙悟空向同门展示七十二变的本事。于是教训说: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第二个是观音菩萨。孙悟空遇到红孩儿,来找观音菩萨借玉净瓶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菩萨坐定道:“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什么东西作当。”

第三个是如来佛祖。唐僧师徒去藏经阁求取真经,没有行贿,结果阿傩、伽叶两位尊者就只给了白纸本。孙悟空去找如来佛告状,结果佛祖笑道: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三位宗师的共同点,是都对人极不信任,又都爱算小账,全是《增广贤文》的基本立场。有人说,《西游记》写这些,是讥讽。这多半是现代人的脑补,实际上《西游记》的作者文学手腕绝佳,但文化层次确实不高。更可能,他确实理解不了那些高大上的境界,在他眼里,所谓高人,也就是特别善于算小账而且懂得人心可畏的人。

总结来说,《增广贤文》里的许多话,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戏曲、小说的主题的提炼、总结;而这些戏曲、小说,又可以看作是对《增广贤文》的案例展示。二者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作者:刘勃 萧桓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