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重庆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共建的沙坪坝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揭牌并将落址星耀沙磁数字科技园与重庆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合署办公。该中心的建设,推动高校专利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专利技术在区域内集聚并转化,这也是沙坪坝区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实施校地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据沙坪坝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坪坝区共有16所驻区高校,8家三级医院,近10万名科技工作者以及30万在校师生,科教和卫生资源富集。近年来,沙坪坝区紧扣市委提出的“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要求,突出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科研服务、校友经济、创新氛围五位一体,在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中盘活利用高校周边闲置空间30万平方米,初步构建起了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
重庆国际创客港
“2+2+X”生态圈建设格局形成
在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的过程中,沙坪坝区通过“精准发力”来强化校地合作:组建校地合作招商工作专班,围绕16所驻区高校实施“一高校、一专班”服务。已与5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打造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重庆大学国家大科技园等10余个校地合作重点平台;形成环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2+2+X”生态圈建设格局;累计入驻项目团队、企业2500余个,孵化科技型企业3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环重庆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已形成包括未来科技园、设计创意产业园、数字科技园等在内的“一圈六园三院一中心”的校地合作产业创新格局,集聚创新空间1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项目团队1300余家,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环重庆师范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以数字软件园为核心,集聚空间6.2万平方米,依托学校应用数学等优势学科,孵化企业、项目团队377个,创成市级“满天星”示范楼宇、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环陆军军医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依托“一校两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科技创新和医疗资源,聚焦医疗器械、生物制品、数字医疗和临床转化生产性服务业,建成了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集聚创新空间1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创新平台5个,已入驻欧林生物、联仁健康等企业28家。
华宇城·生命科技园
环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已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平台1个,完成数智重电大学科技园项目主体建设,孵化企业、项目团队22个。
“五位一体”倾力打造
在创新创业方面,高校专班工作机制发挥强力作用:沙坪坝区四大班子齐上阵,20位区领导、21个部门、5个镇街深度参与,聚焦推动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产创融合、创新平台、生态营造等5个方面的任务目标,出台并实施了《沙坪坝区推动高校教师、学生、校友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动高校的师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校友的投资兴业。
在成果转化方面,构建了实验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应用,全生命周期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实施科研项目“横向变纵向”。探索建立科技成果逆向生成机制,成立数字科技、医疗器械等4个概念应用中心,打造生物制剂等中试熟化平台和孵化加速平台,推动区域医疗机构开放临床试验和应用场景,设立概念验证资金池2000万元,年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近50亿元。
其中在沙坪坝区内实现成果转化的陆军军医大学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工程疫苗项目,技术交易额达2.8亿元。此外,重庆大学光纤多维智能感知、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脑机接口、重庆师范大学复合波肿瘤治疗仪等30余项高价值科研成果也在区内落地。
在科技服务方面,在市级部门的支持下,沙坪坝区积极打造智慧医疗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新桥临床医学转化服务业集聚区;设立生物医药行政许可咨询服务站;引进深圳国创等21家专业服务机构,培育本土技术经理人超百名;建成器官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育成产业基地等8个重大产业创新平台。
在校友经济方面,沙坪坝区举办“智荟全球 沙磁同行”2025沙磁全球校友服务主题活动,揭牌沙磁全球校友服务中心和沙磁全球校友服务分中心,联合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8所驻区高校成立顾问联盟,发布上线全球校友服务平台,不断集聚杰出校友创新创业,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在创新氛围方面,沙坪坝区举办了第三届中西医整合精准医学大会、全市医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决赛等创新活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此外,持续开展“厂门对校门”的活动,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推动赛力斯、西南药业等企业与驻区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重庆大学举行的“校门对厂门”活动
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建设不断推动沙坪坝区科技转化水平的提高。据介绍,2024年沙坪坝全区科技服务营收达8.09亿元,同比增长4.3%;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3家,新入库科技型企业42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90%。
上游新闻记者 陈力 沙坪坝区科技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