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彀(gou)中,虽是老套路,为什么总是智商高的人上当受骗?

作者:武汉赵向阳(原创)

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

公元七世纪初,新兴的大唐帝国恢复了科举制度,知识份子莫不额手加庆,这毕竟是能凭本事改变处境的捷径。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从魏晋南北朝沿袭下来的贵族门阀制度,给他们的压抑实在太久了!

大考开始,太宗李世民看着踌躇满志、鱼贯而入的知识分子们,拈须微笑道“尽入我彀(gou音:“够”)中了!”“彀”,指弓箭有效射程。

入其彀中,自然是老鼠落在了猫爪下。不管李世民是否别有深意,但至此一传,数千年中这句话,作为官场套路的一个经典手法,又常常从一些阴谋家口中冒了出来。

其实,早在秦代,此法已被刀笔吏出生的赵高耍弄得极纯熟了。

秦二世胡亥继位,赵高与李斯共为辅佐。

有一天赵高忧心忡忡对李斯说:“关东一带群盗极多,而皇上却仍然征集民间劳力修造阿房宫,我打算劝阻皇上,但宦官不便说及大臣们管的事,你何不亲自说说呢?”

李斯(?-公元前208年)

李斯说:“皇上一直深居宫中,想见也不知何时能见?”

起初,赵高游说二世:“陛下正值年少,又初即位,怎么可以和公卿在朝廷上决议大事呢?事情若有差错,是向群臣暴露自己的短处,何况天子自称朕,本来就不容易听到他的声音。”

于是二世经常居处在禁门中,和赵高决议各种事情。

赵高听李斯这样说,心中暗喜,忙道:“皇上有空时,我立刻告诉你。”

于是赵高趁二世与美女正玩的兴头上时,派人通知李斯:是奏事的时候了。

李斯忙不迭地赶进深宫,说了一通令二世大为扫兴的真话。

胡亥本来就因他不识进退而怒容满面,又见李斯仗着先帝重臣身份,做出一副忠臣不怕死模样,更是火冒三丈。

李斯被赶出宫门后,赵高趁机诬蔑李斯父子谋反迹象,这轻轻浇在火头上的一瓢油,结果是让李斯和儿子再也不能牵着黄犬去打猎了。

在父子俩被绑赴闹市腰斩的同时,亲戚朋友近千人也都肝脑涂地。

李斯一生信奉“老鼠哲学”,年轻做小职员时,看见厕所里的老鼠与粮仓里的老鼠,大大不一样,认为人一生活得好与坏,在于所处的位置。

《史记·李斯列传》记:“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舍,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屋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所以秦国要驱逐外国专家时,他上《论逐客书》,折服了秦王,保住了绿卡身份。

但在秦始皇交班之际,却参与了秘不发丧,废长立幼的阴谋,也是为了要做一只粮仓中的硕鼠。

临死才恍然“一仓不容二鼠。”大权终于被另一只硕鼠一把抓了过去,李斯和胡亥全都落在彀中了!

与之臭名相逐的是唐代的“肉腰刀”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

每次见到皇上,他总要陷害别人,朝臣们都互相告诫道:“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腹中铸剑也”,成语“口蜜腹剑”即源于此。

有一次,李林甫有意无意地对同僚李适道:“华山有金矿,采之大大有益于国家,皇上还不知道哩。”

争宠心切的李适闻言心中窃喜,忙岔开话题,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

第二天,他趁着空儿,对皇上说了此事。

皇上拿不定主意,便问李林甫。

李林甫正色道,“我早知道了,但华山是陛下的命脉所在,王气所在,根本不宜开采,所以一直不敢说起。”

皇上叹息了一回,认为忠奸已分,自此更加宠信李林甫,而对李适则找了个碴,调了个闲差给他,以后也一直未对他重用。

有一天,皇帝与李林甫闲聊,谈起了素有本事的绛州剌史严挺,并说此才可大用。

李林甫不动声色地退下后,派人找到严挺的弟弟,推心置腹地与之拉家常,并盛宴款待,还许之他一个好差事,然后做出慎重的样子说:“皇上仍把你老哥放在心上,为什么不想办法晋见,不妨上疏奏报身染风湿,请求回京医治。”

严挺闻知李林甫如此关照后十分感动,忙奏章称病,说愿意回京都医治。

李林甫于是对皇上说:“严挺年岁已高,有病,他希望给个闲差休养。”

皇帝见了严挺的奏章叹恨很久,但又无法,只好给个闲差。

听到皇上如此安排,严挺有苦叫不出,不久郁郁成疾而死了。

李适与严挺都被李林甫引入彀中,从而玩弄于股掌之上。

当然,严挺不起大用之念,李林甫虽然狡猾,又怎能售其奸呢?奸人之奸,常得逞于俗人之愚、愚人之贪。

最不动声色的阴谋家,恐怕要数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姬掘突,他用阴柔手段诱使亲弟弟共叔段一步一步地犯错误。

最后高举“正义之剑”一举击败野心膨胀的弟弟。

《左传》记载这事,称“郑伯克段于鄢”。

用“克”字,是暗指郑庄公蓄意谋杀段叔共的意思,后来这段历史经验在文革中,竟演化成路线斗争的最高心法——诱使对方犯错误!

如何诱使呢?我们看一个古代的实例,便可略知一二。

齐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

北齐高洋皇帝是个恶名昭著的暴君,他很讨厌临漳县长稽华和立法院官员李文思,把他俩发配给其他臣属当奴隶。

不料这件事竟启发了一个小人的灵感,这人是立法院的主任立法官郑颐,他正打算陷害国务院内政部长王昕。

他故意对稽华和李文思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困惑,叹息说:“自古以来,没有官员当奴隶的!”

古道热肠的王昕闻言,大有知音之慨!说道“商王朝的箕子就是当了奴隶。”(箕子是暴君纣王的叔父)

郑颐等的就是这种话,立刻报告了高洋。

高洋记恨在心,不久高洋召集政府官员吃酒席,王昕推说有病不到,高洋派骑兵抓他,听说他正在家摇动膝盖吟咏诗歌,一副悠然自娱的模样,高洋更是恼怒,就在金銮殿前斩首,用盘子盛了王昕首级,让饮酒的官员们传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