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湖君
编辑/大风
这两天,神舟一纸诉状将京东告上了法院。
2月20日,神舟在微博公开指责京东,称其拖欠其3.383亿的货款没有归还。对此,京东在当天回击,表示因为神舟违反协议条款,才导致其未结算货款被暂缓支付。
神舟起诉信,图源神舟官方微博
到了21号,神舟回应,因未和京东在去年双11签订二选一,京东就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对神舟产品进行补贴促销,事后却逼迫神舟缴纳1559万元返利,并采取了五大酷刑,这其中就包括不结算货款。
这成了一切的导火索。
长期以来,中小供应商和平台之间的账期问题、货款问题,一直层出不穷。只是随着神舟、京东的纠纷,这一问题开始被摆上台面,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被拖欠的货款
对此次起诉,神舟董事长转发微博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可以看出,这是供应商和平台,围绕货款引发的一场纠纷。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成了神舟和京东。
但随着知乎上一位自称前京东员工的曝料,更多的细节被牵扯出来。
根据这位匿名用户的说法,一般来说,商家想要在京东卖货,京东会从中返点、抽成,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首先是扣点,平台卖出一样东西,京东就会从中抽几个点;
(2)其次是自营仓库的管理费,自营把产品放仓库都要收钱,并且京东会根据流动性考核,如果出现滞销,京东会对供应商加收钱,如果卖不出了,京东还要求供应商退货。运输中间的损耗、运费,均由商家承担;
(3)还有平台年费、自营费用,诸如618、双11的活动坑位费,基本为大几十万一个。
但除此之外,最让商户难受的是京东一直在压货款。根据该离职员工的表述,和淘宝、天猫上用户点击收货商户即可拿到货款不同,京东自营平台的商家,付款都是账期付款。
神舟催款函,图源神舟官方微博
也就是说,即便用户确认收货,商家也拿不到货款。
而因为账期,京东吸纳了自营商家大量的贷款,大部分京东自营商家一直处于被压榨的状态。虽然自营的量大,但经过层层剥削之后,利润所剩无几。
店大欺客,成了京东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催款函中,神舟电脑写道,京东给到神舟电脑的结算周期为45天,但自2019年11月起的货款迄今尚未结算,截至2020年2月20日,仅这一款项的京东货款总额就已经达到1.07亿元。
而在疫情期间,诸多中小企业因为现金流短缺,一度在生存线挣扎,神舟也不例外。
其实早在2月13日,神舟董事长吴海军就通过微博暗示京东还钱。吴海军在微博中写道,“现在能生存的企业,一般是有盈利能力的,为什么没钱,主要是因为处于优势地位的大企业,故意拖欠大企业,同时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被拖欠的供应商们
太阳底下无新事。
事实上,早在七年前,由于账期问题京东就曾引发大众质疑。
2013年,国内电商品牌阿芙精油创办人孟醒曾因京东拖欠货款4个月而公开斥责京东,并因此退出京东商城;同年6月份,华硕因担心京东账期拖长,就在618当天宣布停止了旗下全线产品对京东商城的供货。
大的公司经得住耗,但对中小企业而言,却关乎生死。
2015年5月7日,一条《京东拖欠我公司4200余万货款4个月,把我公司全员折磨的如热锅上的蚂蚁,生不如死!》的长微博在网络疯传,再次将京东推到聚光灯下。
据悉,该博主自称是油联(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公司是京东众多供应商之一,然而从2015年2月起京东开始对他们的资金进行扣押,截至发微博已经扣押了4200多万。而在经过京东不结账、不给开店、5次要求修改合同后,博主更是不堪重负,表示若此事无人处理,公司200名员工将集体去京东拉横幅抗议。
神舟控诉京东五大酷刑,图源神舟官方微博
凭借自身强势的渠道地位,京东行使着“卖完再付款”的特权。而这种特权,随着地位愈发强势而表现得更加明显。
2015年,拼多多尚未崛起,刚刚上市一年的京东,依旧是天猫的强劲对手。艾瑞咨询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显示,京东自营从2014年49%的市场份额,跃升到了56.3%。
猫狗大战的同时,京东对商户的控制,也越来越明显。不断高涨的入驻费用,使人们对京东发出了拷问:难道中小企业和商家就像羊群,养肥了就宰?
可惜的是,5年后被逼无奈的神舟,成了活生生的例子。
事实上,让中小企业叫苦不迭的账期,已经成为京东除电商之外,又一盈利的主要模式。
早在2012年,京东就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包括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并美其名曰为缓解供应商压力。
然而所谓的投资服务,就分为资产包转移计划和信托计划两部分。在资产包转移计划中,供应商A需将应收账款质押或转卖给银行贷款,银行再将其以理财计划的方式,转售给京东和供应商B来获得理财收益。账期到期后,京东再付款给供应商A,后者还款给银行。另一方面,京东和供应商B又可根据信托计划获得投资收益。而资产包转移的账期为10天-90天。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资金在京东的账面上,到了应付账期,由京东回款给供应商。而在推出投资服务后,京东无需动用自身一分钱,就能通过供应商借贷获得收益。
一方面,通过拉长供应商账期,造成供应商资金紧张的借贷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应收账款的质押进行信托,从中获利。
来去之间,京东究竟是互联网公司,还是金融公司,一时难以分清。
但可以肯定的是,京东的账期,却越拉越长。
据京东2012年5月在香港推介会上披露的数据,2011年京东的平均账期为38天。而随着平台控制权的扩大,京东账期也越拉越长。2018年8月,京东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回款账期超过了60天。
而在当时,相当一部分的供应商选择只能忍气吞声。“毕竟生意还在做,总比退出京东平台强吧”。
而供应商账期,也一度成了京东的重要资产。
2018年8月,京东二季度财报还显示,京东利息净收入3.66亿元,而京东Non-GAAP净利润为4.78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超过76%的净利润来源于利息收入。
与之相较的,是当期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京东应付账款达到了875亿元,比上个季度增加了41%。
拖欠潮何时退
其实,在经济下行周期,神舟、京东案件并非个例,电商平台拖欠供应商款项事件比比皆是。
2019年11月22日,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官宣,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并且关闭了杭州分公司。而根据此前锌财经的报道,在此前呆萝卜拖欠供应商资金就已经高达1.5亿。
无独有偶,早在2019年9月,社交电商平台淘集集也被曝出遭供应商追债。而根据此前锌财经的报道,亏空在17亿左右的淘集集,拖欠了近千名商户的款项,而单个商户的欠款金额甚至高达2000万。最后,淘集集只得以重组并购的方式,分批偿还欠款。
中小企业款项被拖欠,从来都不是新鲜事。
然而在特殊时期,准时偿还货款,不仅仅关乎商业原则,也变成了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而锌财经也针对内部会员,发起了相关的讨论。85%的锌财经会员也都认为,在特殊时期,及时的偿还供应商货款,十分必要。对本来只有几个月现金流的中小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活着比一切都重要。
但不得不提的是,电商平台在当今的经济中,积极意义依旧很大。无论是促进商品流通、促进交易以及帮助偏远地区进行产品销售,这也是曾经的京东为之闪耀的光辉。
2015年春节,京东上市的刘强东回到宿迁老乡,给村里的每位老人发了一万块钱红包,一时被传为佳话。5年以后,面对被逼无奈的神舟和其他供应商,刘强东不知会做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