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衣库联名T恤都能抢破头,看到这个包岂不是要当场晕厥?

今天想跟大家一起欣赏下突然火起来的明代链条包吧——瞧瞧这精湛工艺,这高端审美。顺便跟大家分享下隐藏在背后的贵妇文化以及明代女性美学。

null

这件链条包本身,是用来放置香料或者佛经的香盒。十分小巧,佩戴在身上也会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盒身由纯金打造,表面镶嵌了红蓝两色宝石+绿松石。

null

莲花、如意云纹与梵文装饰又为这一份华丽带来的高贵信仰之美。

null

这件香盒的主人是沐斌侧室夫人梅氏梅妙灯,她的陪葬品不止一件香盒,还有许多黄金珠宝配饰。

null

镶绿松石金耳坠

null

镶宝石金镯

从这些技艺精湛,美妙绝伦的饰品可以看出,明代的审美不仅高级而且很超前。哪怕放到现在看,也能成为很多大秀的灵感来源。

null

饰品再精美,目的也是为了装点衬托女性的美。比起这些华贵的首饰,更值得我们了解的是明代女性美学。除了贵妇文化,还有女诗人,妓女画师在等待我们揭开她们神秘的面纱。

多才多艺的明代女性

因为明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女性诗人。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明清时期产生过更多的女诗人。仅仅前后三百年,就涌现出两千多位出版过专集的女诗人。

null

明代才女沈宜修

不过有一点可能是被大家所忽略的,诗词写下来是一方面,而被整理编撰好,供后人鉴赏阅览又是另一方面。没有被推广被大众看到,再好的作品也会被时间长河淹没。

null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当时致力于整理编撰女性诗人文集的是另一批男性文人,他们不仅没有对女性诗人的偏见,反而十分重视以及赞赏,甚至把整理编辑女性作品,视为重建文学经典的活动。

null

这一时期,在文化传播层面,男女两性关系是十分和谐且让人感动的。

null

然而除了美好光明的一面,明代同样有阴暗欺压的一面。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催生的不仅是女性诗人,还有青楼产业。

腐败的明朝实行“罚良为娼”的政策,导致一大批“犯官”妻女流落青楼。她们往往都有良好的教养,这无意间也提高了青楼妓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品味。

null

不仅年轻貌美又有才情的艺伎吸引文人雅士,士人们的风流倜傥、锦心绣口同样也比其他阶层的男人更吸引妓女。所以出现了明代才子爱风流,风流近才子的盛况。

null

此时青楼文化对女性而言不是全然不利的,有不少名妓就凭借自身的美貌才情获得了士大夫的赏识,实现了阶级跨越,摆脱了妓家身份。

null

因此明代时期的艺伎们除了追求容貌服饰的美,更加在意自己的文化技能培养,竭尽全力的打造好这一块上流文士阶层的敲门砖。其中不乏天资聪慧的女性,在她们与优秀文士的接触中,也受到了远高于妓院水平的艺术熏陶。

null

null

所以后面也渐渐出现了一批特别的妓女画家,她们能诗善画,跟明代的闺阁明艳画家齐名。尽管社会身份是妓女,可在艺术造诣方面也因为女性艺术家的身份而流传千古。

null

马湘兰

同时期东西方的女性美学碰撞

基于明代的青楼文化,也流传下来不少描绘艺伎形象的画作。这些画作作为明代仕女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中国仕女画从封建宣传功能,转向了单纯的视觉观赏功能。

null

明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画家们开始展现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生活状态,将天朝传统审美的轻柔淡雅美感展现到了极致。明代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都具备纤细、羸弱、柔美的特质。

null

null

与此同时,西方正处于文艺复兴的冲击之下,这一时期的洛可可风格值得我们欣赏。洛可可风格是指用漂亮的贝壳、卵石,或美丽卷曲的图案做出的装饰物风格。

null

洛可可时期绘画中的女性有着纤巧、艳丽,又柔弱的风格特点。这一点跟明朝仕女画有相似之处。

null

null

同一时期下, 不论中西方的美学发展方向,都是为了迎合皇权贵族的审美意趣而产生的。画家将迷人的、优雅的、轻柔的艺术风格展现在画作中,这种艺术风格席卷了西方,也对东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null

不论是那种风格,想要展现的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歌颂,以及对奢靡享乐的无限追求。

我们说审美艺术的走向服务于贵族群体,同样,贵族群体也带动着流行审美的变化。现在看来让人嗤之以鼻的三寸金莲跟紧身内衣,也都起源于贵族女性。当然,目的还是为了迎合男性审美。

null

这种起源于贵族中的血色审美,在很长时间都代表着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贵族女性以自身为展品,将裹足与箍腰的审美传播开来。当时一些地位低下,无力使用这些精致奢饰品的女性,反而逃过一劫。

null

null

随着后期流行的深入,以及人们对贵族生活的向往,这种审美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然而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些仅仅满足于贵族男性审美意趣,实则摧残女性躯体的审美潮流,就逐渐被取缔了。

不论流行如何变化,始终是健康、积极的美感更长久,受众也更多。

明代妆容的传承与发展

当我们再次回到明朝女性的生活中,就会发现她们除了诗词歌赋,在服装配饰,在妆容上也沿袭了前朝优秀的文化,进而发展出更适合自己的妆面。

null

明代女性也喜欢胭脂花粉,由此还衍生出了“鸡子粉”——先将熟鹅膏与香油混合均匀,再用这种油性的面脂来调粉。这样混合使用之后,脸部会更加光泽、滋润。

她们也有自己的美妆工具棉扑,多由丝绵制成,用来敷粉,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粉扑。为了保证粉质的细腻光滑,还会在梳妆台里“养粉”。这里的养的实际是铜绿丽金龟。

null

除了面妆自然精致的面妆。明代本身也很注重眉妆的画法,甚至还产生了《十眉谣》。

在明代,女性已经习惯通过妆粉修饰眼窝,来打造眼睛明亮深邃的感观了。可以说不论是从穿搭等物质方面,还是从诗画等文化方面,明代女性的生活哪怕充斥着压抑,也是十分精彩的。

null

纵观时代发展的过程,对女性有既有压制伤害,又有重视保护,哪怕在封建时代,也不是只有单向的价值观。所以反观现代,我们则更应该包容,为女性的生活提供更舒适安全的空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