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业控股2021净利润4.21亿元 公司CSO称信息没有线上线下之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3月30日,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069.HK)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显示,去年该公司净利润4.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较去年增长33%至132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平台累计客户数量较去年增长39%至10358家,日均平台普惠撮合余额,也同比增加83%至16.24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平台服务收入4,84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8%,研发支出3,58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6%。

自2021年初起,该公司已经开始在智慧工地,以及医院SPD等产业科技领域进行战略布局。3月31日,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到2021年年中,公司的不良率是0.37%,是明显低于市场上的平均值的。除了在供应链金融三大风险有保证措施,还有一个就是数据来源,通过技术手段多维度交叉验证,以至于订单很难在每个节点都做假。

在他看来,中小微企业在国内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和问题,需求也非常庞大。全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一年有大概有28万亿元规模,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目前真正能解决中小微企业实际融资需求的产品,还是非常有限。因为很多在传统体系内,还是比较关注主体资质,而非交易层面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未来,通过产业科技的能力,从供应链全链条中的订单、生产、发货、收货、验货、结算、开票、付款,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可以把真实交易数据转化为信用,大幅度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能力和效率,摆脱对核心企业或者传统金融模式的依赖。

“我们的底层逻辑和业务模式和京东科技类似,都是基于产业的底层数据开展业务,对我们所聚焦的产业做数字化的服务。但是我们的差异在于覆盖行业不一样,京东科技主要在智慧城市、物流、乡村等。京东有自身的业态和场景,而我们的能力在于植入别人的场景,差异也是这里。”原野进一步解释称,信息没有所谓的线上和线下的区别,核心在于是否可以获取更多底层的信息,差异在于底层数据的颗粒度和完整性的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